供電企業的長遠發展與完善的審計機制密切相關。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供電企業的運行環境更加多變,對內部審計提出了更高要求。盡管有不少供電企業逐漸開始重視審計工作,但其內部審計機制仍然存在問題,影響了發展進程。基于此,我們聚焦數字化環境,深入剖析供電企業的內部審計實踐,分析其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旨在為供電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助力供電企業實現穩健運營。
數字化環境下供電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供電企業內部審計能力相對薄弱。數字化背景下,部分供電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存在審計工具與方法相對單一、審計人員海量數據分析能力相對不足的問題。再加上審計周期有限、審計力量不足,因此,供電企業往往難以有效開展審計工作,令審計風險激增。此外,供電企業內部審計在信息化數據采集階段,一些審計人員還會出現未剔除重復、錯誤的數據的問題,將會直接影響審計結果質量以及后續的決策過程,引發審計風險。
內部審計時效性較差。供電企業經濟活動日趨頻繁,因而數據量也會不斷增多,實現內部審計的數字化轉型,有利于構建完善的審計體系,實時掌握企業運營情況。如此一來,企業便能及時發現并應對經營風險,逐步實現事前審計、事中審計。然而,一些供電企業僅在事后審計中進行數據分析,事前與事中審計完成得不充分,從而導致內部審計滯后。
數字化環境下供電企業的內部審計對策
構建審計數據分析平臺
在供電企業的營銷審計過程中,需要高效整合營銷管理系統、858e7029091841bfbfa557e1266736855d6787dac1b5fa7bff374f73dd492fd6線損管理系統等分支系統的數據,并結合檢定配送業務、繳費等數據信息。在數據審計模型的幫助下,企業可以開展綜合關聯分析,預測潛在風險因素。同時,在供電企業的協同管控與決策體系中,通過運用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等多源數據,結合大數據技術實施專項審計調查,可以構建全面立體的數據分析體系,增強部門管控和經營決策效果。為進一步優化數據利用,供電企業應充分利用內部審計系統的獨特優勢,緊密依托信息化系統以及大數據工具,構建審計數據分析平臺。通過不斷拓展平臺功能,為內部審計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信息化支撐。
供電企業構建審計數據分析平臺,應將先進的數字化技術融入內部審計業務中,以此實現對海量數據信息的快速處理,從容應對企業數據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為此,供電企業審計部門應探索多樣化的數據處理技術,將其應用于審計數據分析平臺,以促進結構化0e9bf7850f792e7a38710d287b0199000df38fa204d1d8c107c7cecd5b2f6345數據與非結構化數據的整合,形成多維度的數據分析體系。在此基礎上,審計數據分析平臺中的模型應實現共享,使內部審計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用模型,高效利用系統資源,進一步提升審計工作的效率。審計數據分析平臺的建設還需注重數據分析建模的全面覆蓋,包括模型策劃、維度分析、算法調度、任務執行、模型校驗、模型評估等。同時,審計數據平臺應充分利用結構化數據分析工具和非結構化數據分析工具,結合數據挖掘技術、可視化技術以及智能化分析手段進行有效的數據分析。
在內部審計數據應用過程中,供電企業可以借助可視化技術,直觀地展現原本抽象復雜的審計模型,使審計人員獲取數據信息變得更加輕松,進而深入挖掘其潛在價值以及關鍵線索。這一過程始于審計數據的集成和預處理,通過建立審計數據與元素的對應關系,并利用可視化軟件構建審計模型,引導審計人員從不同角度分析審計數據。同時,審計人員可以利用自身審計工作經驗與理論知識,在審計數據分析平臺中結合內部審計評價標準和風險等級,展示審計數據的分析結果,提煉圖形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審計數據信息。
供電企業審計部門在進行審計數據可視化分析時,遵循著一套系統的流程。首先,是要選取可視化軟件工具,例如Tableau(多維分析工具)、數據地圖(多元分析工具)、熱圖(關聯分析工具)、趨勢線(綜合分析工具)等,它們為審計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隨后,是進行可視化建模與分析,通過這一步驟,審計數據被轉化為直觀、易于理解的形式。緊接其后的便是可視化結果展示,這有助于審計人員掌握數據全貌。在此基礎上,深入探索數據中的疑點,進而精準尋找審計線索,并獲取審計證據。借助這些先進的可視化軟件,供電企業審計部門可以構建包含多方面信息的數據表、可視化結構及視圖等,從而助力審計數據深度分析目標的實現。
構建常態化審計監督體系
供電企業應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的作用,構建常態化的審計監督體系,開辟監督管控新局面。具體而言,就是將智能化審計系統融入常態化審計監督平臺中,拓寬供電企業內部審計范圍,并增強時效性。供電企業審計部門應基于信息化的審計模式,推動審計系統的研發與建設,實現與審計監督平臺的有機結合。針對營銷管理、財務管理等各項業務中的風險點以及流程,應精心設定審計規則與閾值,建立審計風險指標體系,形成實時化的監控網絡。審計部門獲取業務數據后,應對業務數據進行分析并判斷異常點,定位存在風險的業務流程,快速發出預警信號,提醒審計人員及時注意并應對風險,從而形成在線審計機制。同時,系統能自動生成審計報告。
促進審計成果的運用
供電企業在運用審計成果時,應將審計成果資源整合至審計管理系統中,并綜合應用數據分析平臺和監督平臺,深入剖析企業業務,充分挖掘數據的潛在價值,明確數據的內在聯系。基于此,構建與每項業務緊密相關的審計模型和審計流程。借助審計管理系統反饋的數據信息,結合大數據技術以及動態跟蹤機制,企業便能發現并整改問題,形成大數據跟蹤體系。這不僅可以為審計成果的分析統計、歸納整理奠定基礎,也促進了審計成果的利用。此外,審計部門應充分利用平臺的信息共享功能,及時發布最新審計進展,推動審計資料、線索和問題的共享,避免重復審計、過度審計,確保審計資源的最優配置與利用。
供電企業在今后的內部審計工作中,需要進一步結合數字化環境的特征以及自身實際情況,探索更有效的內部審計策略,以應對各類挑戰因素,從而讓內部審計真正服務于企業的運營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