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勝芳蟹
勝芳曾是北方最大的水鄉古鎮,有“水則帆檣林立,陸則車馬喧闐”之贊,清代被列為直隸六大重鎮之一。一度為勝芳市、縣級獨立鎮,曾隸屬天津市、文安縣等,后改屬霸州市。東淀水產豐富,盛產勝芳河蟹、藕粉和松花蛋等,其中勝芳蟹最負盛名。
勝芳蟹曾享譽京畿
自古東淀盛產淡水蟹——勝芳蟹,學名中華絨螯蟹,當地老人稱它“毛腳”,與陽澄湖的清水蟹和崇明的老毛蟹齊名。勝芳蟹黛青背、白玉肚、黃毛金爪,個兒肥有六七兩,個個頂蓋肥,外殼皮薄酥脆、膏厚黃滿,肉質香嫩,玉脂紅膏,食之微微有點甜味,格外鮮美。
勝芳蟹在歷史上有著重要地位,東淀水域遼闊,水產豐富,大清河、中亭河,小到稻田和溝渠,到處都能看到野生的勝芳蟹。早年間,勝芳隸屬天津市,勝芳的魚、蝦、蟹、蓮藕等農產品走水路運往天津衛,冬用冰床子其余三季用船,成本低廉、運輸便捷。勝芳的水產品占據著天津農貿市場的半壁江山,津城名菜有不少是以勝芳的魚蝦蟹做食材,其中有道炒金錢仔蟹,成了津城大飯館的招牌菜。
秋天螃蟹大量上市時,老北京的菜攤上往往掛著“天津勝芳螃蟹”的招牌。勝芳蟹比江南大閘蟹早成熟一個月,產量多,質量高,毗鄰北京,螃蟹運送到京城便捷又鮮活。滿漢全席當中有24道菜以勝芳蟹作為主要食材。
清《舊京瑣記》有云:“前門之正陽樓,蟹亦出名,蟹自勝芳來,先給正陽樓挑選,始上市。故獨佳。所以正陽樓賣的螃蟹,又大又滿,不管尖臍和團臍,要黃有黃,要膏有膏,都是極好的。”
抵得上江山之美
秋風起,蟹腳癢。每到大閘蟹上市的時節,東淀的百姓總是不由自主地念叨起勝芳蟹。勝芳螃蟹把自己打造成鋼鐵俠一般,卻也難逃命運多舛。
蟹殼。蟹殼就像一枚經霜的五角楓葉,共有對稱狀的六對葉角,葉角就像一個個鋒利的小刺,小心翼翼地保護著蟹身。殼背居中靠后的位置有一個像五角星似的鬼首臉圖案,嘴巴和小眼睛很是清晰,給來犯者一定的震懾力。
眼睛。螃蟹雖然殼大爪多,但它的眼睛很小,就像舉著兩個小黑芝麻粒,可以縮到殼里。蟹眼上還有三組小眉毛,上下兩排,顯得挺威風,是三組倒生的毛刺。鼻子在兩個眼睛的中間,眼睛與鼻子之間也生有小硬刺。側觀它的面部,真像明三暗二的暗堡,眼睛鼻子在樓上,中間是一層細密又尖銳的小刺,下面藏著它那小巧的嘴巴。嘴巴兩側的臉蛋是硬殼護著,殼上三排細密的倒刺,就像小貓一邊兩撇的胡須。
煮熟后的螃蟹殼真像民俗布藝中的小老虎,虎頭虎腦,呆萌可愛,讓人一見傾心。
蟹爪。河蟹生有一對大螯,靠近鉗子的螯頭上長著又密又長的黑褐色絨毛,大螯上臂靠近蟹身的外側長有一小叢絨毛,河蟹揮動大螯張牙舞爪,挺唬人。兩個三棱狀的堅硬又鋒利的蟹鉗,邊緣長滿鋸齒似硬刺,前臂與蟹鉗間有一個方菱形的關節,朝內的方向有一根較長的利刺。四對小爪共有四節,上臂為光滑的扁長棱狀,棱上生有細碎的小刺,能牢牢擒住獵物。臂頭朝外有一利刺,二三四節扁長無刺,但兩邊生有細長絨毛,第四節是錐狀的爪牙,細長又鋒利。挨著大螯的那對利爪的第二三節,就像狼牙棒,從里到外生有六排小絨毛,排列整齊,疏密有致。
肚臍。公河蟹比母河蟹身形大了兩號,威武霸氣,一眼就能感覺到它的陽剛之氣。公河蟹的螯粗大如銅錘,威風凜凜,不可一世,絨毛密實,就像男人的胸毛。勝芳蟹肚臍潔白如玉,公河蟹也叫長臍、尖臍,臍上有節共六層,后面還有呈放射狀的背光。
公蟹肚臍就像一個打坐的和尚,傳說那是多管閑事的法海和尚。母蟹也叫圓臍或團臍,肚臍殼上也有節共六層,呈半圓形狀如小龜殼,邊緣生有細密的小絨毛。打開肚臍,里面有兩組長滿絨毛的細羽,每組七根。
蟹把自己武裝到牙齒,從上到下,從外到里長滿硬刺,尤其是一對大螯和六對利爪,不小心被抓一下,火辣辣地痛。
勝芳蟹肥美誘人,尤其在換殼的季節,舊殼尚未褪去,新殼還未長成,柔嫩有韌勁,那種與蟹肉截然不同的口感和別樣的風味,極大地刺激著食客的味蕾,只是吃雙殼蟹的時間非常短,外地人輕易趕不上。
螃蟹在陰歷七月往海里洄游產子,正是吃母蟹的季節。蟹黃頂滿殼,油亮金紅的蟹子顆粒飽滿又緊實,成團成堆充滿了腹腔和內殼。中秋節后,母蟹在咸水里甩了子又“坐船”洄游到東淀,那時的母蟹比較空,口感欠佳。
此時,公蟹已膏滿肉肥,甚是可口。公蟹比母蟹大一圈兒,膘肥體壯活力十足,中秋正是吃公蟹的季節。公蟹好動又貪吃,也無育兒之負擔,因而公蟹的肉緊實肥美,尤其那蟹膏更是不可多得的美食。揭開熱氣騰騰的蟹殼,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晶瑩油亮猶如羊脂玉的蟹膏,充滿腹腔和內殼。美美地吸食一口蟹膏,就像噙了一口酥油,凝脂般的蟹膏油滑香糯肥而不膩,“吧唧吧唧”在唇齒間滑動著,無須咀嚼,打開舌尖上的味蕾細細品味那妙不可言的滑爽,還未品出其中滋味,蟹膏已滋溜一下子滑入嗓子眼兒。
勝芳蟹肉滑嫩緊實又彈牙,蟹子馨香飽滿,蟹膏香軟柔糯,蟹膏和蟹黃柔軟,可以流膏。勝芳蟹入口肥嫩,回味微甜,著實誘人。
唯戀尋常百姓家
勝芳蟹愛富卻不嫌貧,上得廳堂,入得廚房。它曾是東淀平民百姓飯桌上的當家飯,養活了一代又一代的窮苦人。
大清河里有螃蟹,葦地稻田里有,就連荷塘水渠池溝里都有許多蝦蟹,數中亭河里的螃蟹最多。勝芳蟹都是野生的,人們隨便捉。以前中亭河聯通天津海河,河上跑著小火輪,中亭河匯入大清河,經過楊柳青,那時楊柳青沒有大閘,海水漲潮時倒灌,一直涌到楊柳青這一帶。螃蟹該產子時,不見海水不抱(產子)。螃蟹真是聰明,它們竟然懂得搭“順風船”洄游。螃蟹要產子了,它們就游到大清河扒在船底順風順水行到天津塘沽,一見到咸水就抱了(產子)。蟹子比小米粒還要小,經過一段時間生長,孵化發育后的蟹苗長成小蜘蛛那么點兒的小螃蟹,大螃蟹帶著小蟹仔又扒著輪船洄游,逆流而上回到大清河水系的淡水里生長,尤其東淀勝芳最適合它生長,因而此地產量最大。
一直到來年陰歷的七八月,螃蟹又一次搭“順風船”回到咸水產子。七上八下,一般指螃蟹七月份從海里上來,在淡水生長交配,八月回到海水里產子,母蟹產完子依然洄游到東淀。螃蟹生長期比較慢,大概需要一年多的時間,要換三次殼。勝芳螃蟹個兒大,大的足有六七兩,遇到雙殼螃蟹,十多歲的半大小子吃兩三個就飽了。勝芳地少人多,糧食欠缺,大多數人家基本以魚蝦蟹當主食。
勝芳蟹可生吃、清蒸、白水煮、炒著吃、擇蟹肉、炒蟹肉、剁螃蟹醬、兜包子、包餃子、蟹肉打鹵面等。如果捉得螃蟹多,又沒有冰箱,吃不完,送鄰居,喂雞鴨,很少有人家曬蟹肉干。河里的魚蝦蟹取之不盡,食之不竭,家家都有,一般勝芳人吃多少逮多少,天天吃新鮮的。螃蟹一年四季都有,數陰歷五月和中秋最肥,中秋是吃螃蟹的最好季節,頂蓋肥,肉實膏滿子多。其他時間也有,但螃蟹尚未長成并不肥,口感就差了些。
一年四季,大清河里滿是魚蝦蟹,小螃蟹、小鲇魚、小黑魚等,有名的,沒名的,各種小雜魚簡直數不勝數。小孩子們放學后,去河邊用簍子逮魚,一會兒工夫就能捉六七斤。孩子燒柴火,清水蒸螃蟹,大人做“一鍋出”,貼玉米面小薄餑餑,醇香的熬魚味、誘人的螃蟹味夾雜著柴火味,一個胡同里都能聞到。
那曾是水鄉勝芳獨有的煙火氣,那是背井離鄉的老勝芳人揮之不去的鄉愁。至今,古稀之年的老勝芳人回憶起煮蟹熬魚的老味道,依然津津有味。
高粱紅時蟹頂殼
東淀屬于海河水系上游,水域甚是遼闊。從南到北的海河流域種滿高粱,高粱成熟的季節,正是勝芳蟹抓膘的好時節。
“高粱曬紅米,螃蟹頂蓋肥”是勝芳坊間流傳的一句俗語,紅高粱是勝芳蟹的重要食物。中秋節前,中亭河兩岸的高粱一望無際,茫茫地與天相接。高粱不僅個頭高大,產量也很高,因而中亭河兩岸種滿不懼水淹的紅高粱,以保洪澇之年也能有收成。
高粱舉著“大火炬”紅透半邊天,高粱米在秋陽里散發著獨特的香味,誘惑著附近的螃蟹。螃蟹嗅著高粱的香味,“嗖嗖嗖”手腳并用橫著爬行,三下兩下轉眼的工夫就沒了蹤影,比平地還麻利,就像爬樹一樣,那家伙爬得那個快呀,猶如閃電,一會兒就趴在高粱頂上。螃蟹吃高粱的聲音特別大,動作非常協調,左右鉗子同時開弓。它用后爪抱住高粱稈,用鉗子緊緊地夾著圓溜溜的高粱粒兒,一粒又一粒穩穩地填到嘴里,左鉗子夾左面,右鉗子夾右面,左右鉗子有規律地交替著進行。螃蟹吃得忘乎所以,簡直比高粱地的主人還吃得理直氣壯。
明晃晃的大月亮與水中的月影交相輝映,螃蟹吃高粱的唰唰聲、悠揚的蛙鳴與秋蟲的呢喃抑揚頓挫地應和著,讓水鄉的夜晚愈加寧靜清和,那碧波滌蕩著這方蒼生的靈魂,不染一絲雜塵。
螃蟹真是一個小精靈,一般選在黃昏,勞作的農人收工回家,它們才跑出來偷食高粱。高粱營養價值非常高,螃蟹生長的旺季,正趕上高粱成熟,似乎高粱就是為了成全螃蟹而紅的。螃蟹的飯量很大又貪吃,河邊大片的紅高粱極大地滿足了螃蟹的生長,螃蟹甩開腮幫子大快朵頤,吃上十天八天,螃蟹的肉膘就上來了,個個頂蓋肥,成了人們飯桌上的美味。
北蟹猶勝南蟹香
“蟹出最早,往往夏日已有。其尖臍者,脂膏充塞,啟其殼,白如凝脂。團臍之黃,則北蟹軟而甜,若來自南者,硬而無味,遠不逮也。”文中的北蟹就是指勝芳蟹,勝芳蟹雖然個兒大體肥,卻比江南大閘蟹長相清秀,多了一點兒嬌柔,少了江南大閘蟹的威猛。再有勝芳螃蟹殼蓋爪腿不是特別堅硬,蟹殼比較軟脆,直接用牙就能嗑出蟹肉,不像江南大閘蟹的爪子堅硬,里面的肉不容易吃到嘴里。還有,勝芳蟹沒有慣常河蟹獨有的泥腥味,細品微甘中竟然有種類似菊花的清淡香味。
東淀水土所含堿性比較高,因而勝芳蟹殼鈣質含量低。難怪勝芳蟹長相嬌柔,殼質軟脆,蟹肉味甜。東淀地肥水清,水中魚蝦多,螃蟹的食材格外豐富。東淀向東直達天津海濱,適合螃蟹洄游,距離、氣候、環境非常適合它生長,因而勝芳蟹產量最大,這也是勝芳蟹出名的根本原因。
在歷史的長流里
“男摸魚,女織席,挑著擔子做生意。”是勝芳遠去的生活記憶。曾經,勝芳人所從事的職業大多與水相關,分“草行”和“漁行”,周邊的村民稱勝芳人“治河田的”。
20世紀中期,東淀上游修了西大洋水庫(1958年1月),1958年6月修了王快水庫,1974年順平大悲水庫動工。東淀河流交錯,淀泊相連,叢林般的蘆葦蕩最多時約52.5萬畝。由于人口增長用水量增加,水庫的調蓄能力增強,以及降雨量偏少等諸多原因,三個水庫不再放水,東淀從此斷水干枯。
東淀斷水再加上楊柳青的獨流減河入海口的水閘,勝芳河蟹淡水生長海水孵化的生活習性遭到致命破壞,勝芳蟹無法洄游,這一尤物從此絕種。
潮來又見勝芳蟹
2023年8月,楊柳青開閘放水數月,大清河與海河再次打通,河蟹順著大清河游到咸水里孵化,又隨著海浪沖過閘坎,終于完成由咸水到淡水的洄游。
中秋節前夕,有漁民從趙王新渠捕撈到野生河蟹,朋友知道我在關注勝芳蟹,特意給我送來一簍。我把蟹轉贈給古稀之年的公爹,他是土生土長的老勝芳人,請他來判斷是否勝芳蟹。老人看到滿地亂爬的河蟹,順手掐起一只仔細打量,他十分肯定地說:“沒錯,看外形就是勝芳蟹。”十多分鐘,清蒸螃蟹出鍋滿屋飄香。老人家端詳著橘紅油亮的河蟹,連吃幾口,不由得感嘆:“真是勝芳蟹,蟹殼酥軟,蟹肉甜嫩,蟹爪易嗑,沒錯,這就是勝芳蟹!”
時隔半個多世紀,老人家終于又吃到了勝芳蟹,激動得有些語無倫次。“的確是野生螃蟹,只是比從前的勝芳蟹瘦小,黃淡膏少肉不飽滿,主要是餌料不足。螃蟹生長需要大量的食物,從前的東淀種滿紅高粱,勝芳蟹敞開‘套里間’盡情吃。如今,河畔食材非常少,營養供給不了它的生長,食物沒撞上,怎能頂蓋肥啊?”
曾經的東淀“淼若煙云清澈見底,港汊縱橫小島棋布。千頃蘆葦萬畝荷蓮。青蝦紫蟹紅魚黃鱔,菱菇芡實伸手可得。”從前的勝芳美如蘇杭,勝芳蟹很是尋常。
最近幾年,從國家到地方都在大力治理環境,勝芳曾經的水鄉美景再度呈現。碧空如洗,白得揪心的云朵啊,一朵趕著一朵,青紗帳似的蘆葦蕩里不時傳出水鳥的歡鳴,消失了半個多世紀的勝芳蟹竟然復活了。也許,哪一天,勝芳蟹又在大清河出其不意地顯身呢。我想會的,一定會有那么一天,東淀再一次煙波浩渺水鳥唧啾,紅荷映日連天碧,千里堤綠柳婆娑,精靈古怪的勝芳蟹趴在高粱上大口大口填著紅米。
胡芳芳,河北省作協會員,霸州市作協副主席。創作有散文、詩歌、文藝評論等文學作品280萬字。作品見于《中國海洋報》《河北日報》《當代人》《民藝》《作家報》等報刊,出版散文集《華彩序章》。
責任編輯:王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