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最初是在小學課本上知其名,據說那里有野人。一直覺得那是個很神秘的地方,總想有朝一日去看看,卻因種種原因未能如愿。直到今年暑假,在外地工作的二弟攜家人回家看望父親時,我們決定報團來一場說走就走的神農架之旅。
神秘神奇神農架
神農架,位于湖北省西部,東接襄陽、西鄰重慶,屬國家5A級旅游景區,素有“中國天然氧吧”之稱。也是中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劃地。
在去神農架的旅游大巴上,我一直在想,神農架為什么不叫山,不叫嶺,不稱峰,而稱架呢?這就顯示出了它的一種另類和一股特有的神秘與雄奇。
而更讓我感到神秘莫測的是,神農架不僅帶了個神字,還將一派群山以神農氏來命名,不知道是否與炎帝神農故里有關,這也讓我在神秘之外,又多了一種敬仰。
直到我進到山里,懷著好奇四處打量,走步道、繞懸崖、穿森林、觀云海、看瀑布后,方才知曉,原來這神農架,說的是五千年前炎帝神農氏架木為梯,架木為屋,尋山采藥。為救濟方圓百姓,每天起早貪黑,往返于神農架茫茫林海,采摘、品嘗,以犧牲自己的健康為代價,分辨出藥草的性質。后人為了紀念他,故將此地稱為“神農架”。
據說,神農架是中國最早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的原創地。因受其影響,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就有外國植物學家歷盡艱險來到這里,收集了不少世上罕見的珍稀植物標本。
七彩霓虹天生橋
我們到達神農架是當天的下午,導游說第一站去看天生橋。
剛下車,天空就下起了小雨,慢慢地越下越大。我趕忙去景區門店買了幾件雨衣,給家人們穿上。然后,跟隨人流沿著一條木制棧道,朝一個刻有“天生橋”的山洞逆行而上。
抬頭仰望,天生橋架立黃巖河上,高17米,河水穿洞下瀉,恰似從天而降,裹挾著蒙蒙白霧直射潭底,發出隆隆聲響,在我耳畔久久回蕩。
此時,導游告訴我:相傳當年太上老君在此煉丹取水,正值山洪暴發,黃巖河石步子全部被淹沒,行人無法通行。情急之中,太上老君將手中的拂塵架于黃巖河兩岸,瞬間變成一座石橋。從此,這里的山民再也沒有受到山洪暴發時的河水阻擋。人們便稱之為“幸福橋”。后來,不知是哪位有才的人士說是老天的眷顧,就將此橋改成了天生橋。
其實,天生橋是由于地下河與溶洞的頂部崩塌后,殘留的頂板橫跨河谷兩岸,形似拱橋而得名,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之一。神農架天生橋也是如此,它經過億萬年來黃巖河的泉流,逐步把這里打造成一個集橋、瀑、潭、石、山、花、樹、草于一體的世外桃源,吸引著國內外的游客前來游覽觀光。
行走中,我在與一位撿拾垃圾人員的交談中得知:天生橋四周重巒疊嶂,綠樹成蔭,森林覆蓋率高達96%;負氧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27萬多個,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清新空氣負氧離子標準濃度的272倍。你能說,這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嗎?
還有,這里的天生橋是不走回頭路的,在它附近的密林中,建有豆坊、面坊、糖坊、酒坊,等等。據說,有緣的人,可以全程參與其制作過程,親自體驗一回神農架的農耕文化。這不,我正在為自己沒緣分而感到嘆惜時,卻被一場神農架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演出吸引,真正了解了一些土家族的民風與民俗。
這就是天生橋,一個別樣的天生橋。
在這里,你不僅可以看到鬼斧神工的石橋,險峻扼要的棧道,郁郁蒼蒼的原始森林,樸實淳厚的民風民俗,還可以放飛自己的心情,來一次與大自然的零距離接觸,讓疲憊的心靈得到一絲慰藉,無疑是一種獨一無二的最佳選擇。
千年杉王神農壇
聽說去神農壇,我的內心一直很激動。因為導游說過神農的祭壇就在上面,炎帝神農氏也在這座山上。這讓我總有一種尋根或者回家的感覺,倍感親切與溫馨。
上山的路邊有很多樹,也有很多珍貴的藥材和茶園。好多樹干上都掛有一塊綠色葉片形狀的牌子,牌子上面寫有樹名及其相關內容的簡介,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只要用手機掃一掃牌子上的二維碼,便可一覽皆知。
當導游將我們帶到一棵千年古樹前,仰望著高48米、直徑2.8米的樹身和樹枝上掛滿的紅絲帶,我才知道它的名字叫千年杉王。它跟炎帝神農氏是鄰居,但我不知道它是不是神農氏親手栽下的,更不知道它的成長與神農氏有沒有關聯。而我堅信,它一定是神農氏的貼身侍衛,在這千年的時光和歲月里,無論風吹雨打、雪霜酷暑,都義無反顧地守護著這座大山,守護著神農氏,守護著方圓百姓的平安。
從杉王的身邊繞過去就是神農壇。神農壇也叫神農祭壇,據說是神農氏祭祀天地、庇護眾生,祈禱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地方。后來成為專供炎黃子孫緬懷先祖、祭祀神農、祈求神靈賜福的地方。
據導游介紹,神農壇分天壇和地壇,天壇是為天子和達官貴人準備的。地壇是按五行八卦布置的,外圓內方,祭壇中心的五色石,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祭壇內用降牛以耕、日中為市、積麻衣葛、焦尾五弦、陶石木具、原始農耕、穿井灌溉和原始醫藥八幅壁畫,彰顯著炎帝一生的豐功偉績,而原始農耕又是炎帝留給子孫后代的最大貢獻,所以被人們稱之為炎帝神農。自然,這里的人們,在紀念炎帝神農時,也把他的巨大塑像雕刻成牛首人身。
我和家人為了零距離地去瞻仰炎帝神農,從地壇沿著243級臺階一步一步地登上天壇,然后來到炎帝神農像前,真誠感謝景區提供了這么好的一個平臺,讓我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炎帝神農氏救民于水火的再造之恩。
無論是在神農壇,還是在千年杉王面前,我和家人們都爭相留影,總想把這份敬仰和感恩的情懷珍藏到心靈深處,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華中屋脊神農頂
要想到達神農頂,必先經過神農谷。
大巴沿著一條山路被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的原始森林簇擁著,不知道拐過多少彎、邁過多少坎,終于到達海拔2800米的神農谷。
在神農谷,你根本想象不到云霧是怎么出來的,又是如何的煙消云散。就是給人照個相,稍微慢半拍,那人就被裹挾得不見蹤影。
事后又不到兩分鐘,云霧漸漸變淡,顯露出神農谷的真容,石林叢生,如柱如筍,巨崖聳立,峭壁千仞。峽谷中藏著峽谷,森林中藏著森林。
徒步登上海拔3106.2米的神農頂,我和家人都有點兒氣喘吁吁。站在神農頂上,俯視四野,眾山匍匐,氣象萬千,萬山鎖霧,千峰藏云,絕對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之感,無愧于“華中第一峰”之稱。
再觀板壁巖,雖然沒有云南“石林”那么宏偉壯觀,但也千姿百態,怪石嶙峋。據說這一帶是野人經常出沒的地方,特別是附近的箭竹林中,有人發現野人的蹤跡,如毛發、糞便和竹窩之類。
這次,我和家人雖然未能與野人碰上一面,但在一處號稱“生命之根”的地方留影紀念,也算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