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活力澎湃的時代,這是一個青春涌動的歲月,無數(shù)人的青春在這個偉大時代閃光。2024年第28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華成祥,用青春書寫了壯美的奮斗之歌。華成祥是沈飛13廠鉗工,高級技師、特級技能專家。作為一名航空產業(yè)工人,他始終堅持航空報國、航空強國的初心使命。參加工作10年來,立足崗位,潛心磨礪,把飛機型號研制中遇到的難題當作進步的階梯,不斷精進自身技藝,為國產戰(zhàn)機部件的安全應用貢獻了青春的力量。
華成祥1990年出生在遼寧撫順市郊區(qū)一個普通家庭,從小養(yǎng)成了吃苦耐勞、踏實肯干的性格。他從小就對機械感興趣,家里的廢舊自行車、舊家電、舊機器都成了他兒時的玩具,拆了裝,裝了又拆,自己動手做的玩具更成為他心中的最愛和驕傲,這也點燃了他以后從事機械加工的夢想,因此,他上學時就選擇了當時的遼陽技工學校。2014年他從學校畢業(yè)后,進入沈飛公司成為一名技工。從上班的第一天起,他就把全部熱情投入到了工作中,每天早出晚歸,在工作平臺上鉆研加工技術。通過不斷地崗位歷練,華成祥的加工技能日臻成熟,很快,成為生產線上“一匹黑馬”,從眾多年輕人中脫穎而出。
從事鉗工10年來,他始終保持嚴謹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和一絲不茍、任勞任怨的工作作風。鉗工練習是一個非常辛苦的過程,人們說“前腿彎弓后腿蹦,雙手握銼身前傾”,每一天不斷重復這樣一個動作,十分枯燥寂寞,但華成祥把練習中的苦和累當作考驗意志和鍛煉自己的最好方式。練習中,他的手一次次磨出血泡,他用針扎破血泡,再用涼水沖一沖纏上膠布繼續(xù)練。在高強度練習中他經常汗如泉涌,他只是用毛巾擦一把,接著埋頭練,憑著對專業(yè)的癡迷和執(zhí)著,也憑著不斷琢磨和總結,他的技能飛速提高。

學生時期,華成祥學習鉗工榜樣、“工人院士”方文墨的事跡后十分感動,他把方文墨視作自己的偶像。2017年4月,他在參加競賽培訓時,在方文墨工作室見到了仰慕已久的偶像,并且請求成為方文墨的徒弟。起初,方文墨覺得華成祥不適合做鉗工,于是給華成祥找來一塊45號鋼的鐵塊子,示范銼拉的基本動作,讓華成祥回去練基本功,一周后來交作業(yè)。這個作業(yè)難度大,時間又緊,一般人很難完成。但一周后,華成祥交上了作業(yè)。第二次的作業(yè)又加了難度,華成祥又完成了。這樣,方文墨留下了華成祥。
高難度的作業(yè)華成祥是如何完成的?原來,他記著魯迅先生的故事,從來就沒有什么天才,干什么都要靠勤奮,我是把別人喝咖啡聊天的時間全用在了作業(yè)上。華成祥每天5點下班后就開始做作業(yè),難是難,但他絲毫沒有退縮的心思,一心撲在作業(yè)上,到了夜深人靜時,他頭腦更清醒,雙手更靈巧,一刀一銼地干著,越銼越有勁,有時到了第二天黎明。就這樣,一般人三個月才能完成的訓練量,華成祥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了。方文墨評價說:“小華用自己的實力刷新了紀錄,真的讓人刮目相看!”
“一點就透”是方文墨對愛徒華成祥的評價。他對華成祥說:“我們加工的零件一手托著國家的財產,一手托著戰(zhàn)友的生命,馬虎不得。打比賽就跟平時干活一樣,要精益求精。”華成祥牢記師傅的教誨,認真地投入,最終在省級和全國各項比賽中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2017年他獲得了遼寧省職工職業(yè)技能大賽鉗工組第二名;2018年獲得了遼寧省“技師杯”職工職業(yè)技能大賽鉗工組冠軍。2019年,他獲得第十五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工技能大賽鉗工組冠軍;榮獲“全國技術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航空工業(yè)技術能手”等,用實踐印證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見過華成祥的人都說,這小伙子表面看十分文靜,沉默寡言。但他的內心有火一樣燃燒的激情。就像戰(zhàn)爭年代的英雄人物一樣,越是急難險重的任務,他越要爭著上、往前沖。
飛機屬于高精尖的特殊產品,一架飛機通常由上萬個零件組成。飛機起落裝置的某項零件精度要求高達0.005mm,不到一根頭發(fā)絲的十五分之一,且零件外形復雜,難以用機床加工,零件生產一度遭遇重大障礙。“越是急難險重的任務,越需要我們青年挺身而出!”在華成祥堅持不懈地探索下,憑借手工銼修,成功實現(xiàn)了超越先進機床的超精度加工,滿足了需求。才過一道坎,又遇一座山,面對全新材料特性與裝配要求,華成祥勇挑重擔,從零摸索材料性能、試驗工藝方法,成功打破加工技術壁壘,帶領團隊48小時連續(xù)作戰(zhàn),提前完成全部試驗任務,助力戰(zhàn)鷹飛翔藍天。
為攻克某關鍵零部件精度高、數(shù)量大、廢品率高的難題,華成祥全面解讀工藝方法,著力降低加工難度系數(shù),提升復雜工藝的可操作性,建立更加規(guī)范、標準的工藝流程,解決了該類零件生產技術瓶頸,產品合格率達到100%;為解決某零件材料韌性大、外形復雜、定位困難等問題,他創(chuàng)新采用可調支撐定位,減少工裝和零件定位次數(shù),將零件加工準備效率提升85%,有效縮短了零件生產周期,為如期完成生產任務提供了強力保障。他進入航空工業(yè)才10年啊,按說還是一個新兵,但他有那么多創(chuàng)新,有那么多專利,成了航空工業(yè)戰(zhàn)線一顆耀眼的明星,前途無量,未來可期。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從事航空工業(yè)的我國新一代工人執(zhí)著追求、精益求精、勇于創(chuàng)新、臻于完美、樂于奉獻的大國工匠精神。
10年來,華成祥帶領團隊改進工藝方法300余項,上報技術質量攻關30多次,申報國家專利10余項,自制工裝、工具20余件,既解決了航空制造中手工高精度加工的難題,又減少了因技術原因造成的廢品損失,為我國航空武器裝備高質量低成本可持續(xù)發(fā)展注入了青春動能。
華成祥認為,取得的成績屬于過去,只能是對未來的一種激勵,更重要的是要走好未來的路。他說:“我很驕傲能成為航空事業(yè)的一分子,既然選擇了航空這份工作,我就要對得起這份工作,為祖國的航空事業(yè)作出最大的貢獻。師傅給我們傳承下來的精神,我要更好地傳承下去。”
2022年,“華成祥黨員創(chuàng)新工作室”掛牌成立,工作室里聚集了一群青春涌動、活力澎湃的熱血技術工人,華成祥興奮異常,他竭忠盡智,夜以繼日地總結,將自己積累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大家,帶動大家學習,堅持在工作現(xiàn)場進行技術培訓。培訓學員1000多人,先后培養(yǎng)出了青年技術骨干20多人,這些人在關鍵崗位從事重要產品加工,帶動各個班組整體技能水平不斷躍升。

工作室瞄準公司關鍵技術難題,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積極開展工藝改進、技術創(chuàng)新,為生產任務高質量低成本完成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工作室大力弘揚航空報國精神、羅陽精神,圍繞公司中心任務開展了多項活動,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創(chuàng)新改進經驗,實現(xiàn)技術革新、技術攻關等工作,聚焦沈飛公司“三四五”發(fā)展目標,不斷探索、追求先進技術,為公司高質量發(fā)展貢獻了力量。
2022年,羅陽青年突擊隊隊員們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表達大家奮力拼搏、矢志報國的決心。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大家在推動航空科技自立自強上奮勇攀登,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華成祥說:“總書記對我們的回信,有非常大的鼓勵與激勵,我們就像點燃了熱血一樣,能夠讓我們有更大的動力去拼去闖。”
此外,華成祥還特別注重航空知識的科普宣傳,把目光投向未來和青少年,主動擔起航空科普的社會責任,開展航空知識講座、航空知識進校園等活動近百次,為幾千名中小學生宣講航空知識,以期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傳承航空報國情懷,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航空夢的種子,將來為祖國的航空業(yè)貢獻力量。

青春是美麗的,然而為理想奮斗的青春更美麗。華成祥以勤奮踏實為人生奠基,以克堅攻難為理想鋪路,用培英育才為航空事業(yè)獻力。從事鉗工10年來,勤學苦練,每天在雞蛋上練習鉆削技藝,雷打不動。每天下班后堅持理論學習,潛心理論素養(yǎng)的提高。每次拿到加工圖紙都細致閱讀,反復琢磨,優(yōu)化流程,讓每一個飛機零部件達到盡善盡美。正是由于如此勤奮踏實,他才為祖國的航空事業(yè)貢獻了力量,獲得了巨大的榮譽,讓美麗的青春在新時代閃光發(fā)亮,成了時代青年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