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校園足球的重大決策部署,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校園足球工作,解決校園足球改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推進校園足球高質量發展,近日,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廣電總局、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和中國足協聯合印發《教育部等七部門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指導思想、主要原則、發展改革目標,為新時代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提出了新任務、新舉措,擘畫了新藍圖。《意見》合理把握了校園足球戰略定位,明確了校園足球的價值功能,對切實推動校園足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綜合育人,培養全面發展的青少年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意見》明確提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校園足球的首要價值功能是育人,育即教育、培養,育人即為對受教育者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培養,目的是使教育對象能全方面發展。《意見》強調堅持以體育人,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強體育心,以足球運動踐行五育并舉。“強體育心”一詞強調了校園足球具有增強學生體質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雙重功能。《意見》提出在校園足球賽事活動中,著力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頑強拼搏的精神,并嚴格賽風賽紀,將開展校園足球比賽作為培養學生規則意識和道德規范的有效途徑。這是充分發揮校園足球育人功能的重要體現,實現了德育與體育的有機統一,幫助學生在校園足球活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獲得全面發展。
二、夯實根基,持續推動足球運動普及
振興中國足球是黨和人民的熱切期盼,是邁向體育強國的必經之路。發展振興足球必須從娃娃抓起,從基層抓起,從基礎抓起,這是足球運動的本質規律。持續推動足球運動普及、擴大足球人口規模、夯實足球人才根基是校園足球價值功能的重要體現。《意見》開篇就強調要大力普及校園足球運動,將此作為第一項主要任務,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廣泛開展足球運動,將足球作為校園體育活動的重要內容,穩步擴大足球人口。同時,強調提升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建設質量,有序推進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高標準擴容,以點帶面、輻射推廣足球運動普及,并在教學、訓練、競賽等方面都提出了切實改革措施,旨在引導學生廣泛深入參與到校園足球中,在推廣普及的基礎上穩步提高。《意見》在推進校園女子足球發展、西部地區校園足球發展等方面均提出相應改革措施,充分體現了對校園足球發展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考量。
三、破立并舉,引領學校體育改革創新
校園足球作為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體教融合的重要抓手,是學校體育改革創新的突破口。《意見》提出要破立并舉、大力推進改革,并制訂了一系列具體改革措施。教學改革上,《意見》在課程體系、教學模式、評價方法、教研工作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特別是調整了以往“每周一節足球課”的教學模式,提出了“足球課時不低于體育課總課時數的1/3”的理念,這有利于學生掌握足球運動技能、形成足球競技能力,深度契合學校體育教學改革趨勢。試點改革上,《意見》提出,制訂《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建設標準》,健全省、市、區(縣)有序銜接的發展體系,推動特色學校俱樂部建設、強化運動傷害風險管理等方面形成政策突破與舉措創新,這也是學校體育改革的重要創新工程。此外,《意見》提出建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常態化考核與退出機制,研究出臺青少年球員在升學錄取時跨學區合理流動政策,這皆為校園足球創新舉措,將為其他學校體育運動項目改革提供有益借鑒,助推我國學校體育蓬勃發展。
《意見》的頒布將成為未來校園足球改革發展的風向標與指南針,將有力推動校園足球健康科學可持續發展,為實現教育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