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陀區教育局立足實際,不斷深化體教融合,發揮體育和教育資源優勢,在傳統項目,特別是女足項目的基礎上,持續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建立機制,完善“一條龍”人才培養體系
不斷完善小學、初中、高中直至高校的“一條龍”人才培養體系,積極探索體教融合背景下的學校體育項目“一條龍”布局和課程、師資、場地、評價等配套供給,在體育傳統特色學校的基礎上建立健全“一條龍”人才培養體系。普陀女足“一條龍”人才培養體系始于1993年,打造了以金沙江路小學、新普陀小學、曹楊二中附屬學校為基礎,梅隴中學女足為龍身,曹楊二中為龍頭的“一條龍”訓練模式,并成為上海市“體教結合”工作中的突出典型。普陀女足團隊在“一條龍”人才培養體系方面成績斐然,已累計為國家隊輸送運動員53人次,輸送至一線及俱樂部49人,輸送至二線運動隊176人。其中,廣為人知的還屬趙麗娜、張穎和季婷。除了專業隊員之外,普陀區還向多所高校輸送了60多人,其中包括復旦大學、東南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名校,文化成績和運動成績雙豐收是普陀女足體教融合、“一條龍”人才培養體系的縮影。
二、增課提質,推進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工作
按照市政府對新時代中小學體育工作的最新要求、《關于加強本市中小學體育藝術工作的指導意見》(滬府辦規〔2019〕10號)和《上海市中小學體育工作管理辦法》(滬教委規〔2019〕12號)文件精神及鞏固課程主渠道育人作用要求,普陀區穩步推進實施小學興趣化、初中多樣化、高中專項化的體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學校體育課程質量,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體學生開齊開足體育課,嚴格落實開設學校體育課程的剛性要求,逐步增加課時。
普陀區現有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30所,建設區級校園足球精英隊12支,有營員340人、營地學校10所,常年開展足球運動的學校有40多所。如今,普陀區立足于教會學生基本的足球技能,提高學生的足球興趣,做到區內足球特色學校每周至少開設1節足球課,高中與小學率先實現“一課一隊”全覆蓋。
三、培育品牌,提升青少年體育賽事整體水平
豐富活躍青少年學生課余體育活動,圍繞青少年競賽活動體系優化,通過“教會、勤練、常賽”的方式,激發青少年參與體育的興趣,發揮青少年體育賽事的杠桿作用,加強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青少年體育賽事的銜接d033654de78bc2cfe3c723f8daa130df3ab06cfb63f5b646fecc083bafe6e359與協同發展,不斷提升普陀區青少年體育系列賽辦賽水準和品牌建立。如今,“比賽多”已經成為普陀區開展校園足球的一大特色,形成了“四橫四縱”的立體化校園足球賽事體系,提升了學校青少年體育賽事水平,推動了區內足球全民化進程,助推了足球人口增長,成為足球精英訓練營選拔好苗子的堅實后盾。2021年4—6月,普陀區青少年體育系列賽暨“滿天星”精英賽共設12個組別,107支隊伍、1236名隊員共進行了386場比賽。
四、拓寬渠道,加強基層教練員和體育教師隊伍建設
依托市校園足球發展中心的資源,結合普陀區“763”人才攀升計劃、教師繼續教育課程力量,協調普陀區青少年足球學校的教練資源,推薦校園足球學校教師和教練員參加全國、市級足球骨干教師培訓,并定期開展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的執教水平。2021年,普陀區積極選派8名校園足球學校教師和教練員參加了各級培訓,舉辦了第二期青少年“滿天星”校園足球培訓班,40名教師參加,成效顯著。
五、加強宣傳,營造學校體育文化氛圍
深化體教融合工作,加強宣傳,凝聚共識,加大對青少年體育賽事、活動的宣傳力度,進一步營造良好的學校體育文化氛圍,提高家長和青少年學生的體育知識素養,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參與運動的習慣和終身體育的理念,使足球運動在普陀區校園內廣泛開展,營造濃厚的校園足球文化氛圍,不斷彰顯綜合育人功能,有力推進了學校體育改革和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激發了青少年參與足球運動的熱情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