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簡歷
朱雷剛,臨沂畫院專職畫家,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培訓中心導師。
10月9日—10月12日,“燦若星河——畫院(青年藝術家)優秀創作成果展覽”之“書寫與繪畫比較·朱雷剛個展”在《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舉辦。
在10月9日下午舉行的展覽開幕式上,中國國家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青云,臨沂畫院(臨沂市美術館)館長張彥文先后致辭,藝術家朱雷剛致答謝詞,國家行政學院原副院長周文彰宣布展覽開幕。開幕式由《中國美術報》副總編輯馬子雷主持。
王青云在致辭中表示,在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十周年之際,中國國家畫院推出了“燦若星河——畫院(青年藝術家)優秀創作成果展覽”扶持項目,此項目是中國國家畫院為發現、提攜和培養優秀青年人才而策劃的一項重要學術展覽活動,希望以此項目展現新時代畫院美術創作隊伍的蓬勃生機和充足后勁。中國國家畫院作為國家級美術創作和研究機構,建院至今一直肩負著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作為全國畫院系統的“領頭雁”,也始終立足全國,發揮著國家級美術學術機構的導向與引領作用。中國國家畫院希望以“經典引領,品格立院”為藝術理念,并通過各種學術活動集結全國畫院系統乃至美術界的優秀創作人才開展美術創作、展示創作成果,充分發揮畫院在匯聚人才力量、壯大人才梯隊、積蓄發展動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今天展出的書畫作品布局奇崛,技法上汲古博新,從書法的角度探討書寫性繪畫藝術的當代視覺語境,無論是思想觀念還是風格語言,都有很強的探索性,其精神值得廣大青年藝術家學習與借鑒。也希望在更多青年藝術家的作品中,不斷體現出勇于創新的銳氣,努力創造出屬于這個時代的新文化。
張彥文代表臨沂市文化館、臨沂畫院、臨沂市美術館對展覽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他談道,臨沂是一座“文化古城”,擁有3000多年建城史,荀子、諸葛亮、王羲之、劉洪、顏真卿等名士閃耀歷史的星空;臨沂是一座“紅色之城”,在革命戰爭年代,黨政軍民魚水情深,鑄就了“黨群同心、軍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臨沂是一座“山水之城”,這里的岱崮地貌天工造化,民俗村落承載鄉愁;臨沂是一座“產業名城”,商貿物流獨樹一幟,是中國最大的市場集群、北方最大的短視頻直播電商基地;臨沂是一座“時尚新城”,書圣閣、兵學城、王羲之故居等地標建筑風格獨具,新瑯琊、沂州里、瑯琊古城等網紅打卡地人流如織;“同源”中國畫展、中國書法臨書大會、書圣文化節、諸葛亮文化旅游節、城市音樂節等節會新潮涌動。此次展覽是臨沂書畫美術事業的一大喜事,臨沂美術界期待與全國美術家進行更多的交流與互動。
“燦若星河——畫院優秀創作成果展覽”扶持項目自發布通知以來,得到了全國各級畫院、藝術機構、藝術家的積極響應和踴躍參與。此次“書寫與繪畫比較·朱雷剛個展”由臨沂畫院申報,以“80后”青年藝術家探索“以書入畫”的新視角切入,展出臨沂畫院藝術家朱雷剛的繪畫和書法作品30余件,從書法的角度來探討書寫性繪畫藝術的當代視覺語境,在傳統書法與繪畫之間進行深入比較探索。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徐福山認為,朱雷剛對中國傳統藝術有著深厚的研究,他深諳書畫同源的藝術精神,用線性的表達將繪畫與書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創作出了獨具特色的作品。
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副所長謝小銓表示,朱雷剛的書法功底很好,因此他的繪畫在線條上處理得非常到位,同時他對色彩也極其敏銳。在青年一代的藝術家中,他的未來值得期許。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副館長杜浩認為,朱雷剛是一位多能的藝術家,他擅長把中國書法線條的質感和空間感與西方繪畫相結合,并進行了恰到好處的融合。
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專業委員會研究員蔡大禮談道,朱雷剛的創作不僅融合了中西元素,還借鑒了中國民間藝術和版畫藝術,形成了很有特色的個人表達。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關東海表示,在當今的數字時代,藝術家需要尋找新的創作方向,許多年輕藝術家都在進行這方面的探索,朱雷剛是其中的一員,他能夠大膽掙脫傳統的束縛,非常可貴。
朱雷剛對參與此次展覽的各方表示誠摯的感謝,他說:“這個展覽的題目為‘書寫與繪畫比較’,這不是突發奇想,也不是有意強調。這是我內心的一個愿景,我真心希望中國傳統藝術能夠以一種新的視覺樣式呈現,而這種新的視覺樣式必須建立在中國傳統書寫與繪畫的基礎之上。探索新的藝術樣式是每位藝術家心中的夢想。今天展出的作品或許不夠成熟或完美,但它們都是我內心真誠的表達,不是帶著負擔去畫的,所以它們很單純、很自由。希望大家對我的作品多提意見和建議,讓我未來能夠創作出更好的作品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