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超鋒
中國烹飪名師,國家高級烹飪技師,師從河南百年陳家菜第五代傳人陳偉先生,因擅長烹飪海參系列菜肴被餐飲界同行稱為“海參王子”。
從廚22年來,崔超鋒刻苦鉆研烹飪技藝,精通豫菜,旁通川、魯、粵、淮揚等菜系的烹飪技法。2017年參加第三屆鄭州市職業中式烹調技能大賽獲得第一名。2018年參加河南省第五屆豫菜品牌大賽團體賽獲特金獎,個人賽獲特金獎。2019年參加全國“一帶一路”美食藝術伊尹賽團體賽獲特金獎,個人賽獲特金獎。2020年參加全國第五屆飯店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個人賽獲第一名特全獎;被評為河南省技術能手;成為“大蔥燒海參”制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2021年當選河南省新密市勞動模范;被評為橄欖中國·餐廳大獎2021年度新銳名廚。現任鄭州豫合匯品牌主理人。
豫菜是中原烹飪文明的代表,有“五味調和、質味適中”的特點,在中華美食版圖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豫合匯”作為鄭州的知名餐飲品牌,自創立之初便矢志不渝地傳承與弘揚河南文化,始終堅守、踐行著豫菜的傳統精髓。品牌新任主理人崔超鋒師傅在烹飪領域深耕20余載,接管店面后,他將自己多年來積累的研發心血盡數灌注其中,為“豫合匯”帶來了新的活力與靈魂。值得一提的是,崔超鋒不僅是大蔥燒海參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還對河南燴面情有獨鐘,在他看來,這不僅僅是一道傳統小吃,更體現了中原人民熱情、質樸的生活哲學,因此他傾注了大量心血,力求將燴面和豫菜文化發揚光大,推向更廣闊的舞臺。
為學燕鮑翅參 給師傅冰鎮西瓜
談起自己與海參的緣分,崔超鋒的思緒迅速飄回到了童年時光。彼時的崔超鋒只有七八歲,在老家的喜宴上,他第一次嘗到了燒海參,盡管海參被視為高檔食材,但崔超鋒卻總覺得它帶有一絲澀味,遠不如旁邊的梅菜扣肉吃著香。那時他就在想:將來能否吃到沒有澀感、更加美味的海參呢?正是這份對美食的渴望,讓他在幼小心靈深處種下了烹飪的種子。
2003年,15歲的崔超鋒在親戚的介紹下告別家鄉,來到鄭州一家餐廳做學徒,—干就是兩年。起初,他跟著一位老師傅學習面點,在完成本職工作之余,他常常主動幫熱菜師傅切配食材,甚至包攬了烹制員工餐的任務,雖出身白案,心中卻很羨慕能在灶上顛鍋翻勺的頭鍋大廚。
那時,鄭州餐飲市場上的廣東大廚以擅長燕鮑翅參而備受青睞,高超的技藝讓崔超鋒心生向往,為了拉近與粵菜師傅們的關系,他每月都會從微薄的工資中省出一部分,定期請他們吃皈、喝酒;在酷熱的夏季,他還會買來西瓜,冰鎮后親自送到師傅們面前……憑借著不懈的努力與真誠的態度,崔超鋒學到了許多粵廚們不外傳的配方和技術,逐漸從小廚工成長為獨當一面的廚師長。此后,他又前往北京、深圳等地深造,進—步拓寬視野、精進技藝。
研發上百道海參菜肴
2017年,崔超鋒回到鄭州,幸運地成為五世名廚陳偉大師的弟子,在二人的共同努力下,將傳統菜肴蔥燒海參進行升級包裝,賦予其軟糯滑嫩、醇厚入味的特點;工作之余,崔超鋒常常去北京、上海、成都、長沙等餐飲旺城考察,在與同行交流時汲取靈感,這一過程使他對海參菜肴的理解越發深刻,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烹飪風格。2013年,崔超鋒將這些年沉淀積累的上百道菜肴重新整理編纂,在師父陳偉先生的指導下出版了《海參臻味》一書。
談及創新思路,崔超鋒也有自己的想法。
崔超鋒:對菜品進行創新和改良時,可以從菜品口味、烹調技法、食材特性、飲食文化以及個人見解五個雛度出發。例如,研發海參時,我從菜品口味出發,為其搭配備類輔料進行不同的味覺呈現,如龍蝦湯繡球海參、松茸扣海參、樟樹港辣椒燒海參、小米生蠔燴海參、桂花香芒燴海參等;黃椒醬系列菜品是從烹調技法上進行無限延伸,例如蒸——黃椒醬蒸大白條、腌—一十香菜生腌大缸蝦、拌——黃椒醬拌蕎麥面、啫——黃椒醬生睹跳跳蝦等;脆皮系列則是從食材特性的方向展開研發,凡是可以用腌制、掛皮水、風干、炸制四步制作的原料均能以脆皮口味呈現,例如脆皮大腸、脆皮乳鴿、脆皮雞、脆皮鴨……
大廚分享
海參的分類與加工工藝
市面上的海參食材主要分為三種:淡干海參、鹽干海參和鹽漬海參。
淡干海參—一淡干海參是通過對新鮮海參去內臟、清洗、沸煮、縮水、自然晾曬而制成的海參產品。在海參加工過程中,淡干海參不放任何添加物。淡干海參是海參產品中的極品,無糖無水,方便儲藏。
鹽干海參——與淡干海參相比,鹽干海參增加了腌漬程序,即將煮過的海參加鹽拌勻盛入大瓷缸,缸口用一層厚鹽封嚴,腌漬15天后出缸,然后將腌漬海參的原湯中再加鹽,放入鍋中燒開,將海參下鍋煮后撈出,曬干即可。鹽干海參表面覆蓋了一層厚厚的鹽,所以線條較粗,顏色通常為灰白色,含鹽量高,營養成分有較大流失。
鹽漬海參——鹽漬海參是將煮過的鮮海參直接放入盛有鹽水的容器中保存。鹽漬海參營養成分流失較多,顏色略黑,價格便宜,發制要比干海參簡單。
發制干海參的五步流程:
1.泡:將干海參放入潔凈無油的容器中,加純凈水浸泡12小時,純凈水的量要沒過海參多一些。
2.洗:將泡軟的海參從腹部的開口縱向剪開,去掉頭部的海參牙(白色石灰狀硬物)等,將海參洗干凈。
3.煮:在潔凈的鍋中加入適量的純凈水,放入洗干凈的海參,燒開后加蓋燜12小時,待水涼后反復加熱兩次。
4.冷藏:將漲發好的海參放入純凈水中,置于冰箱冷藏室再次浸泡12小時即可烹調使用。
5.儲存:發好的海參盡量在五天內使用,每天換水一次,冷藏溫度在0-5℃,如需長時間保存則要冷凍起來。
樟樹港辣椒燒海參
亮點:樟樹港辣椒被譽為辣椒中的愛馬仕,與海參一同燒制,咸鮮微辣,口感Q彈,非常下飯。
制作流程:
1.水發海參400克、樟樹港辣椒150克分別切成長4厘米的條,放入四成熱油中過油,撈出待用。
2.炒鍋置于旺火上,倒入蔥油50克,下蔥段30克、姜片30克、蒜片50克煸香,加豆豉香辣醬10克、李錦記香辣爆炒醬10克炒勻,放入過油的海參和樟樹港辣椒,倒入高湯100克,調入李錦記蠔油10克、紹酒5克、李錦記生抽5克、白糖5克燒2分鐘,勾入濕生粉翻勻,起鍋裝盤,帶小餅—碟即可走菜。
大蔥燒海參
批量預制:選用12頭的拉缸鹽關東參提前發好:章丘大蔥切成長3厘米的段,入油炸至金黃;山藥削皮后切段,入油炸至金黃后撈出。
走菜流程(一位量):
1.發好的海參1枚焯水待用:大蔥段、山藥段分別入油炸至金黃,撈出控油;西藍花焯水待用。
2.鍋下海參湯300克燒至冒泡,放人海參以及大蔥3段、山藥1段,燒至湯汁濃稠,調入綿白糖1克、蠔油、老抽各適量,淋蔥油5克,出鍋裝盤,搭配蒸好的米飯、焯熟的西藍花即可走菜。
制作海參湯:
1.老雞25千克、豬蹄5千克、龍骨2.5千克分別斬成大塊,焯去浮沫,沖洗干凈,放入不銹鋼桶內,添清水100千克,下干貝500克、火腿250克,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煮8小時,再開大火沖1小時即為高湯。
2.鍋入高湯約7500克,下炸蔥絲5000克,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煮5分鐘,打渣即可。
制作蔥油:鍋入大豆油20千克、花生油2500克、熟豬油2500克燒至五成熱,下入姜片500克、蒜子500克炸香,放大蔥段10千克、干蔥頭2500克小火熬至大蔥呈金黃色,離火下香菜梗100克,炸干后倒出晾涼,打渣即可。
扒羊肉
批量預制:
1.選用豫東小山羊的羊排肉,沖凈血水,放入水中,焯去浮沫。
2.冷水下鍋,加蔥姜、花椒、八角、鹽、雞精、花雕酒等,下入羊肉旺火燒沸,改小火煮40分鐘至羊肉八成熟,撈出瀝干。
3.羊排趁熱去骨片去肥肉,修成長8厘米、寬3厘米、厚0.5厘米的片。
走菜流程:
1.油菜置于油鹽水中提前焯熟,撈出瀝干。
2.將羊肉片鋪在箅子上,中間放一排,另外兩排壓在左右,中間再放幾片肉碼整齊。
3.鍋入適量油燒熱,下炒好的面粉30克攪勻,倒入煮羊肉的原湯1000克,加姜片50克、大蔥段80克,調入鹽2克、味精、雞粉、料酒少許,將羊肉算子放入鍋內小火扒3分鐘,待羊肉酥爛、湯汁黏口,關火后提出算子,扣入盤內,放炸好的大蔥段4個,淋入湯汁,擺入焯好的油菜即可走菜。
鍋貼豆腐
批量預制:
1.青蝦仁挑出蝦線,剁成蓉;豬五花肉絞成餡;老豆腐切碎;馬蹄去皮后切成小粒。
2.五花肉餡1000克、豆腐碎500克、蝦蓉2500克、馬蹄粒200克納盆,調入鹽20克、味精、雞粉各少許攪勻,淋花椒油5克調勻待用。
走菜流程:
1.焯水的白菜葉切成長16厘米、寬10厘米的片,用菜刀背輕輕拍幾下,平鋪在托盤上,放蝦仁豆腐餡30克,包成長8厘米的圓柱,擺入托盤,送進蒸箱加熱5分鐘。
2.平底鍋淋適量色拉油,將蒸好的鍋貼豆腐裹上一層蛋清糊,放入鍋中煎2分鐘至底面金黃,逐個翻面后再煎90秒,取出將邊緣用剪刀修整齊,裝盤后帶椒鹽粉一碟即可走菜。
技術關鍵:白菜葉需用刀背輕輕斬斷筋,以免包餡時斷裂,影響賣相。
黑松露鮑汁猴頭菇
制作流程:
1.猴頭菇泡軟去根,切成厚0.5厘米的片,入寬水煮半分鐘,倒出瀝干。
2.鍋入高湯,下入猴頭菇片300克,調入老抽、蠔油,大火煮20秒,倒出瀝干。
3.鍋入鮑汁300克,倒入猴頭菇片煮10秒,調入黑松露醬10克,淋雞油5克,蔥油5克燒至湯汁黏稠,起鍋裝盤,點綴焯水的青菜即可走菜。
制作鮑汁:
1.老母雞3只、豬大骨2500克、雞腳4000克、豬腳3000克、金華火腿2塊、豬瘦肉2000克泡凈血水,焯出浮沫,入寬油炸香,撈出放入大桶,加清水50千克,小火吊3天即為濃湯。
2.鍋入打渣的濃湯3000克、蠔油140克、冰糖40克、味精20克、雞粉40克、雞飯老抽適量入鍋燒開即可。
大紅袍排骨
批量預制:排骨洗凈,加花椒、鹽、蔥姜各適量提前腌入底味,置于托盤中,送進蒸箱加熱30分鐘,取出放涼,改成長10厘米的排骨塊待用。
走菜流程:
1.取排骨350克入沸水燙熱,倒出瀝干,表面拍一層生粉。
2.大紅袍花椒200克入寬水煮約10秒,倒出瀝干。
3.鍋入寬油燒至150℃,下入拍粉的排骨,離火炸約40秒至上色,撈出待用。
4.鍋入底油,放少許香油,下花椒大火炒干水汽,倒入炸好的排骨翻勻,起鍋盛入盤內,稍加點綴即可走菜。
郟縣豆腐菜
批量預制:
1.羊肋條肉入鍋焯凈浮沫,撈出沖凈,放入寬水,加蔥、姜、八角、香葉、鹽各適量,燒開后煮40分鐘,取出晾涼后切片,熟羊肚洗凈切絲待用。
2.大桶內放入羊大骨50干克,添清水300千克,大火燒開后熬約4小時即為羊湯。
3.鹵水豆腐切成薄片,入熱油炸至金黃,撈出瀝油,切成條待用。
走菜流程:
1.準備羊肉片200克、羊肚絲30克、豆腐絲200克、泡好的粉條200克、小白菜葉50克、金針菇100克。
2.鍋入煉好的羊油200克燒熱,倒入蔥片、姜片共25克煽香,加羊湯1200克中火燒開,下煮好的羊肉、羊肚絲、豆腐絲、金針菇,調入鹽12克、味精12克、雞粉10克、白胡椒粉5克,燒開后撇凈浮洙,下入小白菜和粉條,再次燒開后連湯帶料倒入盛器,點綴香菜即可走菜。
煉羊油:鍋入適量色拉油燒熱,下羊板油5000克炸出油渣,打出后下蔥姜、香料各適量,炸至色澤金黃后撈出,放入辣椒面(新一代辣椒面、燈籠辣椒面、二荊條辣椒面以同比例混勻)1000克熬出香氣,關火倒入盆內即可。
辣子黃魚
制作流程:
1.重150克的黃辣丁5條宰殺去內臟,縱向一切為二后洗凈,加鹽、味精、十三香、蔥姜水、料酒各適量腌制入味。
2.砂鍋燒熱,放姜片100克、蔥段100克墊底。
3.鍋入料油600克燒至150℃,下黃辣丁炸至五成熟,撈出放入砂鍋,撒干辣椒段120克、干花椒80克,澆入熱油600克激香,點綴蔥花、白芝麻各適量即可走菜。
制作料油:鍋入大豆油20千克燒至130℃,下香料(含香葉、八角、小茴香等,需提前用白酒浸泡)2500克炸黃,倒入大蔥4000克、洋蔥塊750克、干蔥頭50克、生姜500克、大蒜500克炸至金黃,放香菜根500克、青辣椒5個熬香,打出料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