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彩靜物一直是廣東省美術聯考中的必考科目之一,而水粉靜物因其獨特的表現力與便捷性成為眾多考生的首選。但從歷年的色彩考卷中不難發現,許多畫作存在黑白灰關系混亂、畫面空間感較弱、素描關系不強等問題。這些問題的根源往往在于考生在作畫時缺乏整體觀察的習慣,以及對色彩關系過度追求而忽視了素描基礎的重要性。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筆者從這些問題出發展開研究,撰寫了“論色彩水粉靜物的入門教學”這一主題論文,結合長期的水粉靜物教學經驗,認為在不影響課程學習進度的前提下,應將單色練習作為連接素描與色彩這兩者的橋梁,方可彌補學生在素描上的不足。基于此,文章從“單色練習”和“有色練習”兩個方面,談談教師在水粉靜物入門教學中應該注意的教學方法和訓練方式,來更好地引導學生掌握好水粉靜物的入門學習。
一、水粉靜物教學單色練習
單色練習是指用單一顏色來描繪物體,是初學者從素描過渡到水粉靜物繪畫的重要橋梁,旨在訓練畫作整體黑白灰關系的把握能力。由于學生是初次接觸水粉靜物,他們對水粉顏料的性能特點都不太熟悉,也缺乏相應的色彩理論知識儲備和實踐動手能力,因此,在練習中要讓學生先了解水粉顏料和水粉工具的性能,并學會掌握顏色的濕度與厚度。與有色練習相比,單色練習有以下兩方面優勢,第一,單色練習因其顏色單一的原因,比有色練習更簡單,更容易上手,更有助于學生快速建立起畫好水粉靜物的自信心;第二,單色練習與素描在構圖和表現物體形態、光影關系(即黑白灰關系)上的要求是一致的,主要區別在于使用的材料和技法不同。其實,無論是素描還是色彩,黑白灰關系永遠都是畫作的靈魂所在。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通常引導學生使用明度較深的顏色加白色或黑色作畫,如普藍色、群青色、熟褐色等,這是因為單色練習只涉及明度關系,沒有太多的色彩關系,用明度較深的顏色,容易把黑白灰關系表現出來,學生作畫時更有狀態。如果過多地考慮色彩關系會使得學生的眼睛被多余的顏色干擾,不能夠專注于物體之間的明度關系,使得學習針對性不足,自然學習效率就大打折扣了。
(一)明度推移練習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也稱色彩深淺度,而明度推移練習是將色彩按明度等差級系列的順序由深到淺或者由淺到深進行排列組合的一種漸變形式,其操作方法很簡單,首先是以單個顏色為依據,在調色過程中加入適量的白色或黑色,當需要提高明度時可加入適當的白色,要降低明度可加入黑色。明度推移練習時長要有限制,一般以一課時為宜,否則學生容易浮躁,反而可能降低學習效果。為了引起學生的重視,可要求學生在課后以作業的形式提交上來。
(二)單個物體練習
初次接觸水粉往往問題很多,如干濕控制不當、顏料用量不準等。為了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單個物體練習可采用分層教學法。此方法依據學生畫畫基礎的強弱分組,針對不同小組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對基礎薄弱的學生,可對他們降低要求,當發現他們作畫自信心不足或上手較慢時,老師要及時與他們溝通,解決出現的問題,這時老師可以示范給他們看,一邊示范一邊向他們講解用筆的技巧以及擺筆觸的方向等,講解的知識點盡量貼近他們的基礎,不可太復雜,使他們理解黑白灰關系其實就是深灰淺三個不同色塊,并能順利畫出物體黑白灰三大面。當面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則提高要求,要求他們不僅能熟練地表現物體黑白灰關系,還能熟練地把物體刻畫充分。
(三)小稿練習
小稿練習非常重要,它可以快速提高學生對物體的概括能力和對畫面的組織能力。小稿練習的紙張以16開為宜,物體不要過多過復雜,也不用刻畫細節,只要把物體的黑白灰三大面畫出來,有意識地把背景、襯布和臺面的固有色區分開即可,要畫得肯定、整體,不拖泥帶水,更不能“面面俱到”。
二、水粉靜物教學有色練習
有色練習有別于單色練習,它不僅要表現物體和畫面的素描關系,也要注重色彩關系,因此要比單色練習復雜許多。在練習中,學生有可能會出現因為過分關注畫面的色彩關系而忽略了素描關系,顧此失彼,導致畫面素描關系凌亂、畫面粉氣、空間感不強等問題。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可以進行以下幾種練習。
(一)純度推移練習
純度是指色彩的鮮艷純度,純度推移是將色彩按純度等差級系列的順序由純到灰或由灰到純進行排列組合的一種漸變方法。降低純度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加入互補色(互補色為在色環中180度相對的顏色),如要降低紅色的純度,最直接的方法是加入適量的綠色,因為紅色的互補色是綠色。當兩者的用量達到1∶1時,調配出來的顏色是一種沒有明顯傾向的深灰色,這種顏色控制不好在實操中容易使畫面變臟變悶。純度推移練習以一課時為宜,課后以作業的形式提交上來。
(二)色相推移練習
色相是指色彩本來的相貌,色相推移是將色彩按色相環的順序,由冷到暖或由暖到冷進行排列、組合的一種漸變形式。老師可指導學生按照色環的顏色進行調配。此練習以一課時為宜,課后以作業的形式提交上來。
(三)單個物體練習
經歷了單個物體單色練習后,學生基本能畫出物體的黑白灰三大面了。基礎較好的學生已經能熟練地把物體刻畫出來,這時,老師要在此基礎上慢慢地滲透更多的理論知識,如物體的色相、純度、冷暖等。一般來說,物體灰面的純度高于亮面的純度,而亮面的純度高于暗面的純度。單個物體練習最好先臨摹后寫生,先易后難,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畫面出現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灰面的體塊上,許多學生要么把灰面畫臟了,純度上不去,要么灰面的筆觸很亂或者直接沒畫,致使灰面的整體感不強。其實,只要能把灰面畫好的學生,基本能把物體畫出來。
(四)色稿練習
色稿是作畫時鋪色的第一步,如果鋪色時畫面沒組織好則直接影響畫面的整體關系,所以,色稿與畫作的整體息息相關,不容忽視。色稿練習的紙張還是以16開紙張為主,不用畫太多物體,也不必畫太多細節,以一個半小時完成一張較為合適。由于受到紙張與時間的限制,迫使學生將對象概括處理,不然在一個半小時中學生可能完成不了畫作。在練習中,老師可以要求學生不要反復地修改畫面,改來改去,不如多畫幾張色稿,畢竟大量的色稿練習有助于提高學生認識畫面和組織畫面的能力。色稿練習是有章可循的,一般來說,一幅優秀的作品應符合色調的構建原則,色調的構建原則是和諧統一、對比變化、主次分明、均衡穩定、節奏明確……色調從大的取向上可簡單分為暖色調、冷色調、中性色調,而畫面的色調取決于畫面中較大面積的物體的色彩傾向,如畫面中較大面積的襯布顏色,如果襯布的顏色是黃色或紅色,那畫面的色調可確定為暖色調,因為黃色和紅色是暖顏色;如果是藍色襯布或綠色襯布,則畫面為冷色調,因為藍色和綠色是冷色;如果畫面中的色彩傾向不明顯,那該畫面可歸類為中性色調,以此類推。
(五)變調練習
變調練習在于培養學生靈活的應變能力。具體操作方式是在不改變對象的前提下,讓學生畫出兩張不同色調的色稿,一張是冷色調,一張是暖色調,完成后讓學生把兩張色稿放在一起比對,這樣學生可以很直觀地看到不同色調形成的不同的畫面效果,反復地練習幾張,學生對色彩的應變能力慢慢就加強了。
(六)培養科學的作畫步驟
寫作文講究寫作思路,畫畫也是如此,畫畫最好的作畫思路就是作畫步驟,科學的作畫步驟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向學生強調作畫步驟的重要性,讓學生在思想上先重視起來,然后再向學生闡明每個步驟要掌握的主要知識點,只要哪個步驟沒掌握好就加強該步驟練習。具體的作畫步驟有以下幾步:
第一步:先觀察,再起稿。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許多學生習慣性地看到對象拿起筆就畫,然后邊畫邊看,心中沒有清晰的作畫思路,畫到最后,畫面要么過于松散而缺乏整體性,要么過于嚴謹而導致畫面缺乏靈活性。要解決這些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在作畫前首先要整體地觀察對象,確定好畫面構圖,做到每個物體擺放的位置心中有數。其次是把握好畫面的色彩傾向,確定畫面色調是暖色調還是冷色調。再次,區分畫面主體物和次要物之間的純度和明度的關系。當心中捋清了這些因素后,再開始起稿構圖。
第二步:鋪大色塊。先將畫面歸納為幾個大色塊,如將畫面中的背景看作一個大色塊、襯布一個大色塊、桌子一個大色塊、體積較大的物體一個色塊,同類色的物體一個大色塊,以此類推,然后用擺筆觸的方式快速地把對象平鋪出來。第一遍鋪大色不宜太厚,避免出現深入時無法覆蓋底色的問題,要注意主體物和次要物體之間的明度、純度、色相等關系,鋪大色盡量控制在30分鐘左右完成。
第三步:循序漸進地畫出物體和襯布的投影。當大色塊鋪完后,畫面的空間會比較扁平,這時老師要引導學生把畫面的空間拉出來。在平時練習中,總是有些學生不重視這點,在輔完大色塊后,就著急進入局部的物體刻畫,越畫越沒感覺,最后畫不下去了,然后就自我懷疑,盲目地認為是自己的素描基礎不夠強、色彩感覺不夠好等原因導致的,殊不知這一切可能都是不重視物體的投影造成的。投影看似簡單,但它在畫面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了投影,物體會缺少光感,體積感也不強。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投影的重要性,老師可以采用范畫比對的方式來強化教學。比如,將一張僅平鋪大色的畫作與另一張在此基礎上畫上添加了投影細節的畫作進行對比,這樣,學生就可以很直觀地感受到投影的重要性。經驗告訴我,只要學生掌握好這個步驟,深入刻畫階段就簡單許多。
第四步:用肯定的筆觸畫出物體的暗面,接著畫出灰面,注意兩者間的明度與純度關系,一般來說,灰面的純度比暗面的純度高。
第五步:深入刻畫。當畫面的大關系出來之后,接下來的就是深入刻畫了,深入刻畫除了要整體把握好畫面的色彩關系和素描關系外,也要重視物體的質感表現,讓學生學會用色彩表現質感。同時,刻畫時也要注意物體間的主次關系,次要物體不要刻畫得太深入,免得喧賓奪主,影響畫面的節奏感,要著重豐富主體物的色彩關系和黑白灰體塊關系,尤其不能忽視灰面。灰面的純度與體塊是學生容易忽略的部分,在練習中,部分學生畫著畫著不自覺就會把灰面畫臟畫散了,他們仍然不理解灰面的體塊關系,也不明白灰面是有區域有形狀的,它自身也有明度變化和純度變化,并非隨意幾筆就能表現出來的。
第六步:調整畫面。當學生快畫完了,教師要提醒學生與畫面保持一定距離,然后整體地觀察畫面,給畫面做個加減法。對于因過分追求細節刻畫而破壞了整體畫面的,該減掉就減掉,對那些刻畫不充分的,該加強就加強。
三、結語
本文就水粉畫入門教學中的單色練習和有色練習這兩點展開論述。總結得出以下幾點:首先,為使所有學生都順順利利地踏入水粉畫的第一道門檻,老師在教學中應將單色練習作為連接素描與色彩這兩者的橋梁,引導學生先掌握好單色練習的基本技能。其次,讓學生明白一幅優秀的水粉靜物作品,它的黑白灰關系與色彩關系永遠都是畫作的靈魂所在,兩者缺一不可。再次,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作畫習慣,科學的“作畫步驟”是學生養成良好作畫習慣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對“作畫步驟”的重視,讓他們真真切切地明白,只有理解了每個步驟要表達的內容,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最后達到每位學生都能心中有步驟、作畫思路清晰的目的。
作者簡介:劉燕沖(1984—),男,廣東惠州人,漢族,高中美術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為美術特長生基礎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