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夏天就快結束了,我出地鐵站的第一件事就是跑進水果店買西瓜。怕吃不完,買了一半。是麒麟瓜,沙沙的紅瓤,包了保鮮膜,提在手上沉甸甸的。如果你在家,我就會買一整個,切開以后拿出兩把不銹鋼勺子,一人抱著半個吃。
水果店的隔壁是面包店,推門進去,今天有杧果奶油蛋糕,買了一塊,你也很喜歡這種味道。每次我帶回家,進門就大聲喊你吃蛋糕,然后我鉆進廚房,在抽油煙機呼呼的響聲中,一回頭,你正用塑料小叉子把第一口蛋糕送到我的嘴邊。
路過快遞站,想起來還要取包裹,是給陽臺上的龜背竹買的支撐桿。
背著包,兩手提著袋子,進了小區,路過高大的柚子樹,停下仰頭看。7月初,你搭乘國際航班去海外求學的前一天,我們一家人就是這樣站在樹下,一起尋找枝葉間藏著的小柚子。現在,它們又長大了一點兒。
聽到遠遠的轟鳴聲,立即在天空尋找—“看飛機轟的一聲去遠鄉……”自從聽過這首歌,再看到飛機,我都會想到這句歌詞。這幾天的云也特別好看,有近有遠,有濃有淡,月亮也出來了,是傍晚的上弦月。那天在機場也看到了這樣的月亮,你外出求學已經一個月了。
周日晚上10點半,家里的燈忽然明滅兩下,緊接著電視機黑屏了。“停電了?”
對面漆黑的樓里,有人也正開著手電筒,一小點兒白光摸索著游走。“整個小區都停電了。”
空調、冰箱和洗衣機一瞬間都停止了工作,還是悶熱的三伏天,斷了電的夜晚不好過,趕緊看手機里的小區微信群,鄰居們說電力公司馬上過來搶修。
爸爸摸到五斗柜上放著的那把鵝毛扇,我去你的房間,在書桌最下面一格抽屜里摸到你上中學時買的手動迷你小風扇。兩個人便坐在黑暗里,扇著風。
手機同時有微信提示音響起來,爸爸說:“是寶寶在微信群里發消息了。”我們的深夜,是大洋彼岸你所在的城市的上午。
爸爸說:“小區突然停電了,我和媽媽在家里等著人來維修。”
你說:“啊,不要急,心靜自然涼。”
深夜11點多還是沒有恢復供電,只好打開窗戶,試著在床上平躺下來,看看沒有空調和電風扇的夜晚,還能不能睡得著。黑暗中,爸爸輕聲說:“心靜自然涼,以前啊,都是我這么對她說的。”
“你有沒有發現她對我們說的話好像很不在乎,但我們說過的很多話,她都記得。”
看到一個有意思的視頻,把喝光的礦泉水瓶用針扎出幾排細密小洞,裝滿水,雙手高高舉起,對著明亮的路燈光擠出來,在慢鏡頭里看就是燦爛的水花。
“我們也學著做一個?寶寶看了一定會覺得好好笑。”那天在外面辦事,喝光一瓶水后,我把瓶子放包里帶回家。
那個塑料瓶材質很硬,爸爸找來尖嘴鉗夾著縫衣針用力戳。
一個個小洞扎好后,裝滿一瓶水興沖沖地下樓。就在樓下的路燈底下,爸爸把瓶子舉過頭頂,對著路燈的光暈,我在他面前蹲下,用手機對準他:“我說開始,你就擠水花。準備好了嗎?開始!”
水花擠得很成功,爸爸的衣服也被淋濕了。回到家,我剪輯小視頻,拉慢速度,水花炸開的瞬間更加完美,再配上好聽的歌。
算算時間,你應該起床了,把視頻發到微信群里,立即收到你的回復。“哈哈哈哈哈,好好笑,水花竟然這么好看!視頻做得也很好呢!”
是想讓學習緊張的你有那么一刻松弛的時光,也想讓你知道,爸爸媽媽過得很好,并且還滿懷童心。
窗簾是掛在軌道上的,但那個軌道上的掛鉤不知什么時候被拽掉了兩個,所以你房間的窗簾總有一部分耷拉著。
終于買到配套的掛鉤,周末的時候叫爸爸拆下軌道,重新安裝一下。
你掛衣服和包的那個衣架,有時掛多了東西,就搖搖晃晃的,叫爸爸順手再把衣架底盤的螺絲擰緊。
書桌也整理了,衣柜里你大學畢業從學校帶回來的衣服也都洗干凈掛好了。
你出遠門去求學才一個月時間,也不知什么時候放假回家,但這是隨時都可以回來的家的樣子。
打算把秋冬的衣服寄給你,此刻雖然還是滾燙的8月。
整理的時候,想起那首《北國之春》的歌詞—“北國的春天已來臨……不知季節已變換,媽媽猶在寄來包裹,送來寒衣御嚴冬……”
在夏天早早預備寄冬天衣服的我,還是比不上歌詞里那個在春天寄冬裝的媽媽。
你去讀書的那個遙遠的城市,秋天和冬天到底是什么溫度呢?在網上搜,有人說一點兒也不冷,一件薄羽絨服就可以過冬;也有人發了裹著大圍巾瑟瑟發抖的照片,說沒想到那么冷。
于是在糾結中,拿出來的衣物越來越多。
包裹漂洋過海,至少一個月才能到吧?希望秋風剛剛吹起的時候,你剛好收到厚厚的毛衣。
三家人一起約好周末去唱歌,我們都是孩子不在家的“空巢中年”。
點歌的時候忽然想起一首特別契合心境的歌—“希望你被這個世界愛著……”大家提議:“一起合唱這首吧,錄成視頻,給小孩們看。”
把手機調整好角度,3個爸爸和3個媽媽又跟著學唱了兩遍才開始錄。
“希望你被這個世界愛著,希望你笑了是真的快樂……”
3個媽媽都不太會唱,3個爸爸更是不會,但全程都無比配合地認真看著手機。
你以前對我說,做父母的總是很容易陷入自我感動。之后,我就常常反思到底是不是這樣。但是這一次,真的只是想把最好的祝福和鼓勵,唱給不在身邊的勇敢的孩子們—帶著愛和勇氣,學會獨立生活,也永遠滿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