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華秋實路漫漫,一瓣心香巧耕耘。”她出生在柳宗元《捕蛇者說》的感懷之地,成長在毛澤東“恰同學少年”的情懷之地。她從大山深處走來,帶著大山的樸實和堅韌,堅守教育崗位三十載,從一名小學的普通教師成長為教育集團總校長,始終心向陽光,為了教育的理想而奔跑。她就是長沙市雨花區萬境教育集團總校長、萬境小學黨總支書記朱鴻雁。
躬耕教壇三十載,學校于她,就像農民于土地、母親于孩子,她一直自問:身為一名校長,應當為學校的未來培什么樣的根、立什么樣的魂?
精雕細琢辦教育,做從無到有的“號手”
2013年,朱鴻雁參與籌建雨花區吉聯小學,并擔任首任校長。作為初創者,她帶領著一支教育先鋒隊伍,一路披荊斬棘、辛勤耕耘、忘我奉獻,從容地踏上了精工細雕出精品的探索之路。
從教學樓的破土動工到恒雅書苑、科學素養空間、燈光足球場、紫藤長廊、多功能報告廳的一一落成,學校建設的點點滴滴,朱鴻雁都傾心指導參與、細致入微地打磨。她用腳步丈量校園,用汗水澆灌學生成長。她每天來得最早,走得最晚,最初的幾年幾乎從未休過假期。十年磨一劍,吉聯小學從一所只有8個班300名學生的小學校,發展成“一校三址”的教育集團,樹立了區域教育新標桿。
創新實踐樹品牌,做特色教育的“里手”
扎根吉聯小學的11年里,朱鴻雁始終堅持以孜孜不倦的教育激情行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守正創新,打造以“五育”融合發展的育人體系,為全區基礎教育發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實踐范本。
11年來,朱鴻雁帶領教學團隊始終堅持“尊重差異,分層教學”的生命化課堂研究,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和自我發現中得到成長。她在點點滴滴中融入和傳遞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精心設計星空走廊、種子館、土壤館等數十處校園特色景點,實現了“一草一木會說話、一墻一壁皆育人”,使學校形成了一系列獨特、具有生命力的“吉”象校園文化。
從建校初始,朱鴻雁就堅持在“以勞立德、以勞促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的道路上探索、實踐與創新,讓吉聯小學成為較早探尋勞動教育的學校之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自然小農夫”親子農耕活動品牌。2019年,幾名學生代表帶著自己種植的“吉”牌大米去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點評,得到了袁爺爺的贊賞。
朱鴻雁一直堅持“體育是第一學科”的思想,秉持“健康第一、全員參與、以體樹人、終身受益”的核心理念,積極探索體育教育改革創新路徑。為提升體育教師專業素養,她帶領體育團隊認真學習優秀足球俱樂部西班牙青訓模式,邀請前日本國家隊總教練特魯西埃、葡萄牙青訓團隊總教練何塞到校交流指導。近年來,朱鴻雁帶領的體育教師團隊連續三屆在區教師技能比武中獲得團體冠軍和男女個人單項冠軍,她個人也獲評第三屆蔡崇信“以體樹人”十佳杰出校長。
歷經十一年的勤耕不輟,開拓創新,吉聯小學先后被評為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中國青少年創客奧林匹克系列活動實驗基地、全國健康學校、全國防震減災示范學校、全國啦啦操示范學校、湖南省首批勞動教育示范學校等,累計獲得了200余項榮譽。
孜孜以求鑄匠魂,做教研相長的“能手”
“我執筆繪心,字里行間躍動著靈魂的旋律;寫作,是我靈魂的低語,也是與世界的共鳴。我研墨探知,智慧之泉潺潺不息;鉆研,是我心靈的歸宿,也是無盡探索的起點。”朱鴻雁說。
教學和教研如同兩只翅膀,朱鴻雁始終把“會教學,能教研,還要能撰寫教研論文”作為自己從教的目標,只要有時間就潛心學習、努力鉆研,不斷提升自身素養。為此,朱鴻雁先后考取了家庭教育指導師、心理危機干預師、營養師等證書。同時,她主編出版著作4本,編寫團隊管理經驗集3本,編寫校本讀本12本,參與研究的39項教科研成果獲得市級以上榮譽,個人更被遴選為教育部全國中小學優秀校長高級研究班成員、教育部科學素養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湖南省“未來教育家”培養對象。
近年來,朱鴻雁以獨到的視野,帶領吉聯小學成長為一所積極“走出去”的學校。學校和韓國、英國等國家的小學結成姊妹學校,兩校之間積極開展互訪交流和多領域合作,共同提升整體辦學水平。
擇一事終一生,追求有內涵、有溫度、有特色的教育是朱鴻雁永不停歇的目標和不變的堅守。2024年秋季,朱鴻雁踏上了萬境教育集團的辦學管理之路,她將一如既往地不忘教育初心、不忘教師本色、不忘責任擔當,把教育事業看成生命的事業,為之努力、為之奮斗,成為一名當之無愧的教育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