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期間,江蘇鎮江的華山村屬山北縣。當年,陳毅來華山村一帶視察抗戰工作,聽了冷增昌的事跡介紹后,當即召見了冷增昌,他握著冷增昌的手說:“你是我們蘇南抗日根據地的優秀地下黨員,人民感謝你。”說完,他吩咐手下人取來8塊銀元,遞到冷增昌的手中:“你的突出貢獻不是8塊銀元的價值。但這是組織上的一點心意,請收下。”
冷增昌接過8塊銀元,激動不已,手在微微地顫動。他心里想,為了趕走罪惡的日本侵略者,多少抗日將士拋頭顱、灑熱血,我作為華山村的一名地下黨員,只是做了一些中國人應該做的事情啊!想到這里,他憨厚地笑了笑,又把8塊銀元遞到陳毅手里說:“這銀元還是留給前線的抗日將士們吧!他們更需要。再說,我吃的這點苦比起犧牲的烈士們算什么呢!”80多年過去了,陳毅獎勵冷增昌8塊銀元這件事,至今仍在華山村口口相傳。
1938年夏,新四軍一支隊在陳毅率領下,在茅山一帶發動群眾,建立抗日革命根據地。至1940年10月,中共鎮江縣委和鎮江縣抗日民主政府相繼成立,隸屬中共京滬路北特委,轄區范圍為鎮江以東,今丹陽、武進一部分和今天的大港、大路、姚橋等鄉鎮大部分地區及辛豐、三山一部分。1941年3月,中共鎮江縣委改為中共山北縣委,丹徒地區有6個區,第二年1月整合為圌山、王鄭、越東和新華區。現姚橋鎮的華山村先后屬第五區和新華區。冷增昌就在華山村東邊的捆山河附近開了一個小藥店,那個小藥店實際上成了山北縣地下黨的秘密聯絡站。
華山村是有名的古村落,村上有條龍脊街。龍脊街頭朝南,尾朝北。街的南頭有一座石拱橋,當地又稱其為奈何橋。奈何橋的兩邊各有一個面積不大的水塘。塘水清澈,終年不干。塘水流到村邊山崗腳下一條圍著圌山的河流。在緊靠河岸邊的華山腳下,有一座三開間坐北朝南的瓦房,這就是冷增昌家的小藥店。
據冷增昌兒媳婦、烈士冷成林的遺孀楊蓮娣回憶,她當年還沒有嫁到冷家來時,就聽到過不少冷增昌的故事。這家小藥店面積不大,卻異常熱鬧。尤其是晚上,這家小藥店里的燈光一直亮著。后來嫁給冷增昌兒子冷成林后,她才知道這家小藥店的秘密。不但冷增昌是地下黨員,丈夫冷成林也是地下黨員。當年,公公冷增昌遵照中共山北縣委指示,積極發展進步群眾入黨。其中,華山村冷啟發和諸良文就是冷增昌發展的黨員。冷啟發后來擔任華山鄉鄉長,諸良文成為新四軍某部分隊隊長。1939年春天,冷啟發和諸良文在去埤城執行偵察任務時,因漢奸告發,被敵人抓去。敵人嚴刑拷打,但兩人寧死不屈,敵人惱羞成怒,用硝鏹水從他們的頭頂澆下,頓時,兩個大活人變成一攤血水,連骨頭都沒有留下。犧牲時才20歲出頭。
后來,漢奸告發了這家藥店,日偽軍開始盯住這個目標。在一次日軍下鄉“掃蕩”中,硬是用炸彈把冷增昌的小藥店夷為了平地。
山北根據地在長江南岸,丘陵起伏。這里離滬寧鐵路比較近,又沿江邊,交通相對來說方便。日軍經常會到埤城、大路、姚橋、大港一帶“掃蕩”。日軍所到之處,無惡不作,給華山一帶的老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山北縣委給各地下黨聯絡站下達任務,要求各級地下黨組織要充分發揮各聯絡站的作用,開展有效的破壞活動,做到使日軍有路不好走,有耳聽不到。在山北縣委的統一指揮下,冷增昌利用聯絡站作掩護,帶領群眾扒公路、剪電線。冷成林的遺腹子冷百生,也就是冷增昌的孫子告訴我:小時候常聽長輩們說,爺爺家的小藥店里總是擺放著幾把大鐵鍬。每當夜間組織群眾扒公路時,爺爺冷增昌總是第一個扛著大鐵鍬,來到指定的公路上。他不但指揮群眾扒公路、挖深坑,而且很有計謀。在他的指揮下,公路隔上百十米就扒挖幾個深坑,讓公路坑坑洼洼,敵人的汽車、摩托車不好走,稍不注意還會翻車。他們還在公路上有目的地挖上直徑兩米、深近一米的坑,在坑上鋪上高粱稈,灑上泥土。日偽的汽車、摩托車行駛到華山附近的公路上總是提心吊膽,稍不注意就會掉進深坑里。
扒公路遲滯了日軍下鄉“掃蕩”的步子,拆除電話線等于堵住了日軍的耳朵。那個年代電話線都是桿子架空線,要剪去電話線,必須爬到電線桿子上。冷增昌帶著老虎鉗子,麻利地爬到電線桿上作示范,剪給大家看。有一次在剪電話線的行動中,冷增昌一不注意,腳下一滑,從六七米高的電線桿子上摔了下來,當場小腿骨折,被轉移到一位親戚家養傷。
由于華山村一帶的路不平、電話不通,日軍很惱火,派出漢奸到處調查偵探,后來懷疑到冷增昌。因找不到躲在親戚家養傷的冷增昌,日偽軍就把冷增昌的家屬抓去恐嚇毒打。在關了一段時間后,苦于無證據,才將冷增昌家屬放了出來。
除了發動群眾扒路剪線,冷增昌還積極參與地下黨組織的抗日宣傳活動,散發抗日宣傳單,張貼抗日宣傳標語……
他親手起草抗日宣傳單,揭露日軍暴行,組織進步的識字群眾刻印宣傳單,然后分發到各個聯絡點,再由聯絡員秘密分發到各村民居住點。冷增昌每次準備好宣傳單后,總是選擇月黑風高、夜深人靜之時,帶領進步群眾深入到山崗上的村民家里散發傳單。有時把宣傳單遞到不識字的村民手上時,他會借著村民家里昏暗的燈光一字一句地讀給村民聽,以此激發村民對日軍所犯罪行的憤慨,激發村民自愿抗日的熱情。華山村一帶屬丘陵地區,路彎彎曲曲,高高低低。路邊不時會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池塘。有一次冷增昌帶了兩名進步群眾去散發傳單。那天沒有月亮,天空黑沉沉的一片,冷增昌摸黑走在前面,由于步子邁得快了一點,不小心從田埂上滑到水塘里,冰冷的塘水浸濕了冷增昌的衣服。好在水塘不深,冷增昌爬上岸后,渾身凍得瑟瑟發抖,因此受寒發燒,害了一場大病,半個月后才漸漸好起來。
冷增昌的兒子冷成林也是一名抗日英雄。當地人說到冷增昌、冷成林這對父子,無不豎起大拇指夸贊:父勇敢,兒好漢!
冷成林出生于1923年,幼時聰明好學,而且善于書畫,深受私塾先生賞識和鄉親們的喜愛。鄉親們都看好冷成林,說這孩子將來一定會成就一番大事業。當年,父親開的小藥店,由于物價飛漲,入不敷出。為了謀生,冷成林離開華山去上海,考進了江南造船廠,在造船廠總務科任文職。
上海被日軍占領后,冷成林回到了華山村。此時的家鄉已經被日軍毀得不成樣子,父親當年謀生的那個小藥店也被日軍炸成灰燼。冷成林心里激起了無限的憤慨。父親冷增昌是地下黨員,又是最早的山北區委委員。當年的抗日英雄趙文豹、徐仲林經常來家里商量抗日大事。冷成林耳聞目睹,也跟隨父親積極投入到抗日救亡運動中。冷成林是個筆桿子,在山北區委、特別是父親冷增昌的引導下,他為山北區委起草了一份募捐書。募捐書是號召華山村區域有錢的紳士、太太們省下一點點香火錢,省下一點點愛心錢,創辦華山小學,讓窮人的孩子有學上。孩子們讀了書,識了字,民族才有希望,國家才有前途。這份冷成林親筆書寫的募捐書至今保存在茅山新四軍紀念館中。
冷成林曾經擔任過地下黨的書記、副鄉長、公糧站站長、青年聯誼會會長及農抗會主席。埤城的日偽軍下鄉“掃蕩”,他不幸被捕。不管敵人如何拷打,他都不向敵人低頭。正如烈士江姐說過的一句話:“竹簽是竹子做的,共產黨人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冷成林始終未說出黨的秘密,也沒有出賣同志。1945年農歷冬月初一,敵人殘酷地將冷成林殺害。
(責任編輯徐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