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書記,我們的辣椒和煙葉長勢喜人,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在興山縣榛子鄉和平村,剛從宜昌談完生意回到村里的習兵,被村民圍得嚴嚴實實。大家七嘴八舌地講著這幾天村里的情況。
習兵是從村里走出去的大學生,見識廣、能力強,畢業后響應組織號召回到村里,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他始終把強村富民作為第一責任,像一個不知疲倦的“陀螺”。在村民心中,習兵有能扛事的鐵肩膀和不怕難的精氣神,被村民稱為“兵書記”。
“我們有道路硬化指標和農田改造項目,可以成立勞務公司,帶動村集體和大伙兒一起增收。”在今年初的村民代表大會上,習兵的提議得到了村民支持。習兵趕到宜昌把市場跑了個遍,晚上做攻略,白天和商家討價還價,最終達成了合作協議,僅挖機和鏟車這一項就為村里增收20萬元。
過去,村民大多從事傳統農業,風吹日曬,收益也不好。近幾年,鄉里的國際滑雪場建成,吸引了大量游客。可當村里提出發展民宿和農家樂,村民們并不買賬。習兵沒有氣餒,耐心細致地動員,帶領村民到周邊學習經驗,并爭取到優惠政策,緩解投資壓力。部分膽大的村民辦起了農家樂,生意越來越紅火,越來越多的村民也加入進來,全村民宿農家樂達到25家,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
近兩年,在習兵和村“兩委”的帶領下,和平村這個平均海拔1300多米的高山村,7750畝煙葉、蔬菜暢銷全國,村集體經濟收入兩年翻了3倍,成為全縣“紅旗村”。同時,還完成了污水管網提升工程,改造菜園5000多平方米,硬化道路1.5萬米,51盞太陽能路燈“點亮”了村民的生活。
“今年,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可以超過50萬元。”習兵自豪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