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要完善和落實領導干部任期制,健全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變動交接制度。通過健全和完善制度,進一步細化、規范主要負責人變動交接工作,為有效破解“新官不理舊賬”、政策執行出現斷檔、責任劃分出現落空等現象提供了有效方法。本質上是進一步解決好領導干部政績為誰而樹、樹什么樣的政績、靠什么樹政績的問題。
領導干部作為“關鍵少數”,其個人的政績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方百姓的民生福祉和地方的長遠發展。有的領導干部政績觀“跑偏”,要么在爭資金、上項目上急功近利,熱衷于搞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事后一紙調令,拍拍屁股走人;要么不愿意“跑接力賽”,不甘心為他人做嫁衣,在上任后“喊自己的口號、寫自己的文章”,不考慮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由此造成的“歷史遺留問題”不僅損害了當地群眾的利益,更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因此,完善“交接棒”制度,通過細化交接事項、規范交接程序、明確交接責任,讓離任者清白“交家底”,接任者擔責“理舊賬”,才能傳好發展的“接力棒”。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樹牢正確政績觀,強化責任意識,破除貪功心態,對在任期間的執政行為負責,對群眾利益負責,對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的大局負責,推動各項工作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抓落實,做到既坐“位子”,也挑“擔子”。
“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弊尅敖恿Α迸艿酶槙?,需要每一名領導干部從我做起,把造福百姓當作最大的政績,擼起袖子做出更多推動發展的“顯績”,耐住性子多做一些有利長遠的“潛績”,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甘于奉獻、主動作為,努力創造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實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