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題展示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保ā对鰪V賢文》)前人留給我們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如百家爭鳴的諸子學說,滋養了幾千年的中華文脈。今天,如何從諸子學說中吸取養分,成了堅定文化自信的一個重要課題。
回憶你所學的諸子學說,思考其時代意義,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教考銜接
精彩片段1
提到道家思想,我們總是冠以“消極無為”的評價,但當學習過《〈老子〉四章》后,我改變了自己的看法,因為我發現了道家思想中積極的一面。
老子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本臀覀€人理解,老子的意思是說我們不僅要戰勝他人,更要戰勝自己,這不正是積極的人生態度嗎?當今社會,競爭是主旋律,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逃避,只有戰勝他人,我們才能脫穎而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并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會有收獲,人處逆境,只有戰勝自己才能迎來陽光。大家都喜歡蘇軾的《定風波》,詞中刻畫的,不正是一個藐視困難、戰勝自我的積極進取的文人形象嗎?
老子還說:“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正如扁鵲說他大哥善于“治未病”,在旁人看來,扁鵲的大哥是一名無所事事的醫生,而實際是他把該做的事情做在了前面,這也應該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吧。
(選自學生練筆《道家思想的積極性》)
寫法取經
選段采用了駁論的手法,提出自己的觀點——“道家思想有其積極的一面”。觀點明確,論證有力,值得學習的地方有:①學習中有自己的思考,很多同學在學習《〈老子〉四章》的時候,只是囫圇吞棗地背誦,但這名同學有自己的思考,本就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②例證貼切,無論是蘇軾的《定風波》還是扁鵲的大哥善“治未病”的故事,都和觀點非常契合;③結合當今社會實際,有時代意義,比如“戰勝他人”與“戰勝自己”的相關論述。
精彩片段2
①古人的智慧,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依然起著重要作用。我們說作為新時代青年應該積極進取,要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己任,這是儒家“兼濟天下”的積極進取;我們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強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強調依法治國,這是法家觀點的體現;外交戰線上,我們的外交官縱橫捭闔,據理力爭,捍衛國家尊嚴,頗有古代縱橫家的風采;談判桌前,欲擒故縱、圍魏救趙,兵家三十六計運用到生意場上竟也戰無不勝……
②古人“百家爭鳴”,為我們的民族文化打下宏大且堅實的基礎;今天,我們提倡“百花齊放”,讓古老而神秘的東方文化再度熠熠生輝。文化自信,因為我們的文化傳承亙古綿延;文化自信,因為我們深愛著自己的文化!
(摘自學生作文《文化自信是我們的使命》)
寫法取經
節選的兩段文字,一個是分論點,一個是結論段。第①段文字的觀點是“古人的智慧,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依然起著重要作用”,這名同學通過對課本中諸子學說的學習和課外拓展總結,回答了“為什么”的問題。這一段以排比手法,列舉了大家熟悉的儒家、法家、縱橫家、兵家等諸子流派,論據充分,論證有力。第②段由“百家爭鳴”寫到“百花齊放”,濃濃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中心論點不言自明。
精彩片段3
儒家告誡我們“仁以為己任”“死而后已”,身處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不能被燈紅酒綠迷住雙眼,而應堅守心中的道義,“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以兼濟天下的胸懷,去迎接人生的洗禮。很多時候,個人得失會擾亂我們的心智,于是有人郁郁寡歡,有人患得患失,也有人明知不可為卻一意孤行。這時候,他們忘記了還有一種生活智慧,那就是道家的“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順勢而為。大漢立國之初,滿目瘡痍,民生凋敝,于是漢天子采取了道家“無為而治”的方略,休養生息,幾十年時間就迎來了盛世局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還政于民,放權于民,穩打穩扎,以強大的經濟實力、穩固的政治基礎,向世人展示了大國擔當。
(摘自學生練筆《儒道互補,成就精彩》)
寫法取經
該同學通過對課本中諸子流派的學習,積累并理解了儒家和道家學說,且能夠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思考。選段是由儒而道的過渡段落,前半部分大量引用了《論語》中的句子作論據,運用嫻熟自然,恰到好處;后半部分在論證道家學說的積極意義時采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以漢朝的休養生息和當代改革開放穩打穩扎為例,論證有力,不容反駁。
素材拓展
1.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他還說:“站立在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p>
2. 守正創新是文化自信的彰顯,要在守正創新中創造新文化、鑄就新文明。新時代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外來、理念與務實的交織激蕩、“和而不同”,不斷彰顯文化發展守正創新的時代屬性。要處理好“守”與“變”、“中”與“外”的關系,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文化領導權、堅守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相結合,實現傳統與現代的銜接、本土與外來的融通,辯證取舍,推陳出新,以文化繁榮助推文明進步。
文化自信是對“魂脈”和“根脈”的堅守與傳承,是建設美好精神家園的堅實根基,為人類文明新形態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在砥礪奮進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我們只有堅定文化自信,自覺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才能共同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
(選自“學習強國”)
素材解讀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談到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價值體系的認同與尊崇?!爸T子百家”恰恰是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通過諸子百家了解傳統文化,進而增強文化自信,是時代青年的應有之義。
自古以來,中華文化形成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和合共生、窮變通久等一系列核心價值,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使中華民族得以在危急關頭一次次化險為夷、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也使中華文化在面對外來文明時能夠兼容并蓄、海納百川,不斷自我豐富、自我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文化的繁榮興盛,文化愈益成為民族復興的支撐性力量。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意味著中華文化不但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智慧,而且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種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無疑是無比深厚、愈益強大的。
佳作精評
“仁者無敵”彰顯大國風范
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高級中學 楊 林
“仁者無敵”是兩千多年前的孟子提出的治國主張,今天,在偉大的民族復興戰略中,在治國理政上依舊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仁者無敵”,彰顯了熱愛和平、致力發展的大國風范。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仁以為己任”,在歷史上成就了一個接一個的盛世氣象。三萬里長安,萬邦來賀,“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那是大唐風采;七下西洋,所到之處,以貿易為交流,威德遐被,四方賓服,那是明朝氣度;和平外交,和諧共處,相互尊重,合作共贏,這是新中國的外交格局。堅守“仁”的底線,才有了中華文明五千年薪火相傳,才有了今天的國泰民安。
今天,我們正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我們更要以“仁”的氣度去開新篇、謀新局、啟新程。外交戰線上,我們提出了“一帶一路”的新思路,我們以“仁”的胸懷,傳遞著我們互惠互利、共同進步的善意,積極幫助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經貿戰線上,我們放開市場,公平競爭,以誠信贏得口碑,靠質量創造利潤,在科技加持下,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我們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文化輸出方面,我們通過“孔子學院”,通過影視作品、經典網游,向全球介紹中國特色文化,更直觀地展示神秘的東方,讓世界了解中國人愛好和平、善良、勤勞等美德。
當然,“仁”是氣度不是懦弱,若有人以“仁”為理由向我們施以淫威,則是打錯了算盤,最后只能自吞苦果。中國人自古尚武而不嗜武,我們有足夠的手段用于自保,古有衛青、霍去病追得來犯之敵倉皇逃竄;今有“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以一國之力打敗“聯合國軍”的抗美援朝壯舉?!胺肝抑腥A者,雖遠必誅”,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則有獵槍!
孟子說:“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仁者”,是一種“修文德”的自律,是一種“既來之,則安之”的感召,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氣度,是胸懷,更是中國作為大國的格局與自信。
標題觀點明確。
開門見山,言簡意賅。
以時間為縱軸,寫歷史上的“仁者無敵”與“大國風范”。語言精美,值得品味。
新時代,更要以“仁”的氣度去開新篇、謀新局、啟新程。分類論證,外交戰線、經貿戰線、文化輸出方面,構成一組排比,氣勢如虹。
轉折一下,強調“仁者”不是懦弱,警誡不懷好意者。
以孟子的經典句子結尾,呼應開頭,重申中心論點。
佳作精評
道家思想教給了我什么?
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高級中學 劉飛翔
曾經,提到道家,人們往往會想到消極無為、遁世煉丹,要不就扣上“封建迷信”的帽子,恨不得一棒子打死;但今天,再提道家思想,我發自內心地贊嘆,這真是一門博大精深的生命哲學。
道家思想告訴我們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曾經,我們熱血僨張自信滿滿,與天斗,與地斗,讓高山低頭,讓河流改道,慶祝的鑼鼓聲還在耳畔回響,大自然報復的腳步已讓我們猝不及防,海嘯、地震、泥石流,大自然以毀滅一切的力量教訓了我們,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所作所為。而道家思想為我們重新定義人與自然的關系,告訴我們天人合一、順應自然才是明智的選擇。于是,有了退耕還林,退田還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今天,霧霾散盡,藍天重現,岸芷汀蘭,錦鱗游泳,讓我們有“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之感。
道家思想告訴我們要淡泊名利,直面困難,樂觀豁達地活著?!叭松蝗缫馐率司拧?,所以有人愁眉緊鎖郁郁寡歡,更有人自我沉淪放棄生命。但道家思想告訴我們,這些不如意的事情,“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原來,那些我們心心念念放不下的,卻是別人“不處”的,正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正如蘇軾,“何妨吟嘯且徐行”“一蓑煙雨任平生”。把困難當作人生路上的風景,珍惜當下,活著,才有一切。
道家思想告訴我們順民之情,休養生息,告誡我們“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治國理政之道。曾經,有人誤讀了“勤政愛民”,打著“愛民”的旗號實施了很多“擾民”甚至“害民”的“昏招”,“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道家思想告訴我們,“順民之情”就是最好的“治理”。是時,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的大會,給廣大老百姓一劑“定心丸”,中國的改革開放之路繼續大步邁進。今天,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黨的凝聚力更強,這些都是順民之情帶來的良好態勢。
道家思想還告訴我很多東西,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同學們如果同意我的觀點,大家也可以去品一品老莊哲學,看能不能悟出一個不同以往的哲學世界。
采用駁論手法開頭,提出中心論點:道家思想,是一門博大精深的生命哲學。
分論點一,道家思想告訴我們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通過對比論證、舉例論證證明觀點。
分論點二,道家思想告訴我們要淡泊名利,直面困難,樂觀豁達地活著。作者引用了《老子》中的句子作論據,同時以李白、蘇軾作例證,手法熟練。
分論點三,道家思想告訴我們順民之情,休養生息,告誡我們“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治國理政之道。援引《種樹郭橐駝傳》中的句子,論證自然有力。中國改革開放的例子增加了論證的力度。
結尾語言輕松俏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