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形容大海時,總會用“蔚藍”這個詞。大海真的是藍色的嗎?
如果捧一把海水在手里,你會發現它根本不是藍色,而是跟我們平時喝的水一樣,是無色透明的。那為什么大海看起來是藍色的呢?
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組成的。因為海水對太陽光的吸收、反射和散射,才讓大海有了顏色。這七種可見光波長各不相同,也導致了它們被海水吸收、反射和散射的程度不同。紅光、橙光、黃光這些波長較長的光,照到海面上絕大部分被海水吸收。藍光、紫光這類波長較短的光,被海水吸收比較少,大多數被反射或散射到周圍。所以在人的眼睛里,大海就成了藍色的。而且,海水越深,被反射和散射的藍光就越多,大海就更加碧藍。
那么,大海只有藍色這一種顏色嗎?當然不是啦!
紅海
亞洲與非洲中間有一片海域,看起來是紅色的,因而得名“紅海”。紅海處于熱帶高溫區,水溫較高,適合水藻生長。這種水藻死后呈現出紅褐色,當大批水藻同時死亡,海水就被染成了紅色。
黃海
黃海是中國的四大海域之一,位于太平洋西部邊緣,在我國和朝鮮半島之間。因為海水看起來呈現黃綠色,因此被稱為“黃海”。因古時黃河水流入,江河搬運來大量泥沙,使得海中懸浮物增多,海水透明度變小,故呈現黃色,也因此得名“黃海”。
白海
白海是北冰洋的巴倫支海伸入歐洲的俄羅斯部分幾乎被陸地圍住的海域,深入俄羅斯西北部內陸,是北冰洋的邊緣海。由于白海所處緯度高,氣候嚴寒,終年冰雪茫茫,一年中約有200多天被雪白的冰層覆蓋,所以被稱為“白海”。
黑海
黑海位于歐洲和亞洲之間,該海域的海水不同于一般的大海,不是蔚藍色,而是呈現黑色。黑海雖然海域遼闊,但它只有一處出口,同地中海相連,即土耳其海峽。土耳其海峽十分狹窄,最窄的地方只有700米,使得黑海的海水交換受到阻礙。而且,黑海的表層密度由于受到頓河、第聶伯河、多瑙河等大量淡水河的注入而較小,反而深層海水受到高鹽度的海水的影響,密度較高。這樣,海水的密度上面小,下面大,使得200米以下的海水靜靜地躺著不動,與外界完全隔絕,根本得不到充足氧氣。在海水極度缺氧的情況下,水中的硫化細菌開始活躍起來,把海底大量的有機物分解,形成了硫化氫。最終,越積越多的硫化氫就把海底的淤泥染得黑乎乎的,我們看到的海水就是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