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研究通過Citespace軟件分析了2005-2024年CNKI期刊中社會性公共服務適老化問題的研究動態。結果顯示,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是主要研究機構。研究主題包括老齡化、養老服務、公共服務等,當前熱點集中在老齡化、公共服務、健康管理和老年群體等。研究趨勢顯示,社會性公共服務適老化領域的關注度回升,未來研究可能更關注構建城鄉一體化的“老齡友好”社會。
關鍵詞:社會性公共服務適老化;知識圖譜;Citespace;文獻計量
一、引言
隨著人口老齡化,養老服務需求激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家戰略的重要舉措,其中推動老齡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構建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成為關鍵任務之一。《“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強調了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性。四川省政府也重視適老性研究,以優化公共服務。本研究通過Citespace軟件分析社會性公共服務適老化的研究動態,旨在為研究者提供研究方向和參考,以促進養老服務體系的發展。
二、研究的狀況分析
(一)基本情況統計
1.發文量隨年代分布情況。2005-2024年間共127篇論文,2012-2015年發文量呈上升趨勢但總量不多。2022年達到8篇的高峰后有所下降。總體上,發文量波動增加,顯示出社會性公共服務適老化研究的關注度逐漸回升。
2.高產機構及其合作分析。借助CNKI對來源機構進行分析,得出機構分布圖。近20年來,在社會性公共服務適老化研究領域,南京大學以5篇發文量位居首位,其次是武漢大學(4篇)和北京大學(3篇)。這些高校是該領域的主要研究機構,但目前機構間的合作研究和知識共享還不夠充分。
(二)研究的關鍵詞聚類與熱點分析
1.關鍵詞圖譜聚類。研究熱點通常指一段時間內論文集中探討的問題或主題。通過分析特定領域文獻中的關鍵詞共現,可以識別研究熱點。研究使用Citespace軟件對樣本文獻進行關鍵詞聚類分析,采用LLR算法,得到知識圖譜顯示研究領域熱點,如“老齡化”、“公共服務”、“健康管理”等九個主要聚類標簽。
2.研究熱點分析。為了更進一步了解關鍵詞聚類整體結構情況,對關鍵詞進行聚類,發現人口老齡化對生活服務要求的健康與舒適度都是當下關注度較高的熱點。其中,從聚類規模上看,聚類老齡化(0.34)向心性最大,其次分別為養老服務(0.19)和公共服務(0.19)向心性相同。
3.研究趨勢。突現詞用以反應某一時間段內的研究趨勢。繪制的關鍵詞突現圖顯示,在2014—2015 年間的突現詞為“養老服務”;2018—2019 年間的突現詞為“機構改革”;2018—2021年間突現詞為“鄉村振興”;2016—2024 年間突現詞為“老年人”;2016—2021年間突現詞為“老年群體”;2022—2024年間突現詞為“合作生產”。
在關鍵詞共現分析基礎上,按時間片段生成關鍵詞時序圖譜(見圖2)
從圖中可看出在不同時期的關注點不同,因此,把我國關于此研究的演變劃分為繁榮時期、延伸時期兩個發展階段,以分析我國現階段此研究的發展階段實況。繁榮時期(2014—2021年)和新時期(2022年至今)。繁榮時期見證了研究主題從老齡化、養老服務擴展到公共服務、鄉村振興等多個領域,其中老齡化和公共服務是持續的熱點。新時期則強調保障老年人權益,縮小城鄉差異,推動構建“老齡友好”社會。
三、研究結論與展望
對我國社會性公共服務適老化研究現狀進行分析后發現:
從目前社會性公共服務適老化研究性文獻的發文量來看,2005-2024年間,相關文獻發文量呈現波動增長,2012-2015年有上升勢頭。近年來,該領域的關注逐漸回升。
從高產機構來看,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是主要研究機構,但機構間合作交流較少,未來的研究應該加強合作,增加知識共享和研究成果的流動,以促進社會性公共服務適老化研究的進度與效率。
從研究熱點及趨勢來看,主要集中在老齡化、養老服務、公共服務、鄉村振興、老年群體、適老性、區域差異、健康管理、制度保障等領域。當前熱點聚焦于老齡化、公共服務、健康管理和老年群體。未來的研究應加強機構合作,促進知識共享,構建城鄉一體化的“老齡友好”社會,加強制度保障,整合公共服務與健康管理,以滿足老年人的多樣化養老需求。
參考文獻:
[1] 婁成武,于慧.我國的積極老齡化策略:認知轉向、現實挑戰與實踐進路[J].社會科學輯刊,2024(01):181-190.
[2] 左菁.基本養老服務制度的政策邏輯與內涵特征[J].重慶社會科學,2024(02):82-100.
[3] 李程驊,張釩.中國式現代化與老齡社會文明建構[J].江蘇社會科學,2023(02):1-1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