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實踐產生偉大的精神,偉大實踐的成功又需要偉大精神的支撐。柯柯牙精神被譽為新疆版的“塞罕壩”荒漠綠化奇跡,二者都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典型代表,都是對“兩山理論”的生動實踐。柯柯牙精神和塞罕壩精神已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本文以柯柯牙精神和塞罕壩精神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兩種精神產生的時代背景、共性特性、時代價值及傳承路徑等維度的研究,旨在比較分析柯柯牙精神和塞罕壩精神之間的異同點,從中尋找啟示和借鑒,為生態文明建設和民族精神的傳承提供更多的動力。
柯柯牙精神與塞罕壩精神的共性
柯柯牙精神和塞罕壩精神都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各族人民群眾在特定地域和不同歷史條件下創造的時代精神,都反映了當地人民在面對自然災害時所煥發出的強大的內在動力、凝聚力、向心力,這就決定著二者之間具有精神內涵的共性,主要表現在:
一、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高度的愛國主義是兩種精神內涵共性的核心和基礎
從1986年開始,阿克蘇地區黨委政府廣泛動員全地區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與各族干部群眾,投入植樹造林,以“治理風沙、綠化國土、造福人民”的方針,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展現出了愛祖國、愛人民、愛新疆、愛家鄉的高尚情懷和各民族大團結的良好風貌。歷代塞罕壩人帶著忠誠于黨的堅定理想信念來到塞罕壩防風固沙、植樹造林,修復塞罕壩的生態系統,生動地詮釋了歷代塞罕壩人將黨和國家交予的責任和使命扛在肩上,用植樹造林的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初心和使命。這兩種精神,都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都緊緊圍繞對偉大祖國的深厚感情、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而形成。
二、艱苦奮斗,努力創業是柯柯牙精神和塞罕壩精神內涵共性的本質特征
曾經的柯柯牙呈現在人民面前的是大大小小數千條溝壑,而且土壤貧瘠,自然環境非常惡劣,在這里造林難度非常大。面對當時資金短缺、設備簡陋、條件嚴酷的現狀,無數人民群眾投身其中,他們不計報酬、不辭辛勞地植樹種草,冒著嚴寒酷暑,歷經失敗挫折,攻克了一道道難關,最終創造了這來之不易的讓各族人民安居樂業的林海。在塞罕壩林場建設過程中,一代代上壩黨員堅守黨的歷史使命,秉持著勤奮儉樸的工作作風,凝練出忠誠于黨、艱苦奮斗、敬業奉獻的精神力量。這兩種精神都強調了不斷努力、拼搏、進取,為人們提供了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
對比研究兩種精神的特性
柯柯牙精神和塞罕壩精神之間不僅具有精神內涵的共性,也有其精神內涵的特性,主要表現在:
一、柯柯牙精神是軍民團結譜華章的體現
當柯柯牙荒原還沒有泛出綠色的時候,就已經被綠色軍裝涂抹!阿克蘇駐軍部隊的前身是聞名全軍的原三五九旅,曾經在革命戰爭年代立下赫赫戰功的勁旅,又在柯柯牙戈壁荒灘上澆筑了辛勤的汗水,奉獻了青春。在地委、行署一聲號召之下,阿克蘇地直機關和駐軍72個單位、萬余軍民組成的義務植樹大軍毅然挺進了柯柯牙,奏響了廣大官兵和各族群眾團結一致、植樹造林、綠化家園的進行曲。拖拉機、自行車、坎土曼、十字鎬、鐵鍬……踏著漫天塵土,一場人與自然的持久戰在柯柯牙荒漠拉開了序幕……柯柯牙綠化工程的偉大勝利,充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的凝聚力、號召力和向心力。柯柯牙精神,是一代代阿克蘇軍民在艱苦創業中塑造的偉大革命精神,需要代代傳承。
二、塞罕壩精神是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內涵的具體體現
塞罕壩林場建設更加注重科技造林,自始至終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重視科技創新在林業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一方面,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在植樹造林的同時不斷探索研究,總結自己的策略經驗,并且吸收全國科學植樹造林方面的先進科技成果,運用到塞罕壩林場,為塞罕壩林場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源泉;另一方面,人才是第一資源,塞罕壩林場建設注重引進人才,通過引進高級工程師等技術人才,加快解決育苗、造林和營林等方面的技術問題,強調通過科學的治理方法,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雙贏。
對比研究兩種精神的時代價值
一、柯柯牙精神和塞罕壩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優秀價值觀的反映
它體現了中國人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所展現出的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正是這種精神力量,推動了中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使中國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里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進入新時代,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污染環境、浪費資源、亂扔垃圾等,這些現象反映出我們社會中一部分人的道德素質不夠高,環保意識不夠強,參與生態保護的行動力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柯柯牙精神和塞罕壩精神所強調的勤儉節約、環保意識等價值觀念更加符合時代的需求,有助于在全社會提高人們的生態意識。柯柯牙精神和塞罕壩精神所強調的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無私奉獻等價值觀念,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價值觀,柯柯牙精神和塞罕壩精神所體現的,不僅僅是對于自然環境的尊重和保護,更是一種對于中華文明的傳承和弘揚。
二、柯柯牙精神和塞罕壩精神為“綠水青山有序轉化為金山銀山”奠定了物質基礎
在阿克蘇這樣一個經濟欠發達地區,如果僅僅靠政府財政投入搞生態建設是不現實、不客觀的。在這種情況下,阿克蘇地委行署制定了“政府規劃、市場運作、業主經營、社會參與”的政策,倡導“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種植生態林的同時大力發展經濟林,幫助當地老百姓實現脫貧致富。30多年來,阿克蘇人以愚公移山之志開辟了一片片綠洲,在收獲綠色的同時,將林果業打造成幫助當地老百姓實現脫貧致富的“綠色銀行”,蘋果、紅棗、核桃、葡萄等特色林果品牌逐漸享譽國內外,成功打造了以林養林可持續發展的樣板。各族群眾用勤勞和智慧創造了人進沙退的巨大成功,形成了“自力更生、團結奮斗、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柯柯牙精神,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獨特之路,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寫照。
造林難,守林更難,塞罕壩人走出了一條科學造林,科學營林的道路。基于林場現實和未來市場需要,塞罕壩人決定以森林認證為抓手,進一步強化可持續經營理念,加快實現森林可持續經營目標。實現了塞罕壩林場森林資源達到202億元的經濟規模。使塞罕壩的林業可持續經營之路越走越寬,塞罕壩的這片綠水青山已經成為真正的“金山銀山”。柯柯牙精神和塞罕壩精神既創造了巨大的生態價值,也為當地創造了巨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既助力我國打贏了脫貧攻堅戰,為世界減貧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又成為現階段我國實現鄉村振興的重大精神力量。
對比研究兩種精神的傳承與弘揚路徑
柯柯牙精神和塞罕壩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紅色基因的一部分,弘揚傳承這兩種精神是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必要舉措。作為具有地域特色和普遍意義的精神價值,傳承和弘揚兩種精神對于推動當代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及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傳承紅色基因,推動柯柯牙精神和塞罕壩精神進校園、進課堂,全面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綠色故事
例如2022年,由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師生共同排演的展現柯柯牙精神的原創作品《蘋果紅了》,榮獲2022年中國藝術職業教育美育優秀精品項目獎。該劇講述了以柯柯牙林管站站長依馬木·麥麥提為代表的阿克蘇第一代各族群眾義無反顧投身植樹造林的綠色大會戰,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終于改善了阿克蘇的生態環境和各族群眾的生活,讓阿克蘇地區各族群眾生活在了藍天綠林中的感人故事。又例如2023年2月,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師生編創的大型歌舞劇《情系塞罕壩》,以塞罕壩建設者的真實事跡為藍本,通過舞蹈、情景表演、歌曲等綜合性舞臺藝術形式,生動再現了三代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敢于與惡劣環境作斗爭,改善生態環境的感人故事。這兩個案例是高校師生身體力行學習好、弘揚好、踐行好兩種精神的生動體現。這些從校園走向社會的文藝作品使柯柯牙精神和塞罕壩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既是以多種形式構建“大思政課”育人格局的創新,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生動體現,更能通過各種校園文化交流活動,增強大學生的政治意識以及責任擔當,引導青年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道路上可靠、可信、可用的“奮斗者”。
二、依托新媒體,創新柯柯牙精神和塞罕壩精神的傳播模式
近年來,抖音、微信、微博等大眾新媒體平臺的興起拓寬了柯柯牙精神和塞罕壩精神的宣傳范圍,并為之提供了有效的傳播路徑。鼓勵大學生創立與兩種精神有關的公眾號,并嘗試獨立創作和運營,讓更多的人關注和了解這兩種精神,提高兩種精神在全國的知名度和人民的知曉率及認可度,增強人民群眾的生態文明意識,引導人們積極加入生態文明建設中,也使高校學生更加深入、具體地領會兩種精神的時代價值和深刻內涵。在內容制作方面,可以考慮采用一些關于兩種精神的文章及建設過程中保存的影音圖像資料等,還可以邀請在傳承和弘揚柯柯牙精神和塞罕壩精神方面作出杰出貢獻的優秀的人物,開展訪談和紀錄片的制作,對先進人物事跡進行發掘、編寫和宣傳,表彰他們在傳承和弘揚這些精神方面的突出表現,激勵更多的人積極參與其中。
三、宣傳教育和加強理論研究是傳承和弘揚柯柯牙精神和塞罕壩精神的重要途徑
可以通過學校、機關、社區等各種渠道,加強對柯柯牙精神和塞罕壩精神的宣傳教育,傳承紅色基因,講好阿克蘇和塞罕壩人民團結一心、艱苦創業、無私奉獻進行荒漠治理的故事,向廣大群眾宣傳這些精神的內涵和價值,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這些精神。同時,可以開展專題講座、研討會等活動,加強理論研究,邀請專家學者深入解讀和挖掘這些精神的內涵和意義,為傳承和弘揚柯柯牙精神和塞罕壩精神提供指導。從而提高這兩種精神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和支持柯柯牙精神和塞罕壩精神,增強人民群眾對這些精神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柯柯牙精神和塞罕壩精神不僅可以為阿克蘇和塞罕壩地區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和文化動力,也可以為我國其他地區的發展提供更多借鑒,從而更好地傳承和弘揚柯柯牙精神和塞罕壩精神。
四、社會實踐是在高校傳承和弘揚柯柯牙精神和塞罕壩精神的重要途徑
可以通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大學生暑期活動、志愿服務、公益事業、創新創業等,讓更多的人親身參與其中,感受這些精神的魅力和價值。同時,可以開展針對性的實踐活動,如植樹造林、環保行動等,讓人們在實踐中體驗和領悟這些精神的內涵和意義。
本文系202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柯柯牙精神研究》(項目編號:21YJA710049)、2023年度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柯柯牙精神”專項研究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單位: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