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中說道:“人生碌碌,競短論長,卻不道枯榮有數,得失難量。”人生在世,若終日為利益奔波,過分計較一時之得失,只會使自己疲憊不堪、心力交瘁。唯有放下過多的誘惑和欲望,卸下生活中的負擔,生活才能更加充實,人生也才能得以升華。
1993年,作家賈平凹的小說《廢都》在國內出版。1997年,一位法國翻譯家找到賈平凹,希望以1萬美金買下該小說在法國的版權。當時賈平凹認為,將《廢都》的版權賣到國外,既能增加收入,又能讓作品流傳更廣,可謂一舉兩得。然而,簽完合同后,賈平凹才發現對方在合同上所寫的是1萬法郎,并非1萬美元,兩者價值相差懸殊。賈平凹氣憤之下決定飛往法國打官司,但考慮到在異國他鄉語言不通,且有法律差異,此事最終不了了之。后來,賈平凹轉念一想,作品能借此走出國門,即便吃了點虧,也是一樁好事。就在他決定將此事徹底放下之際,驚喜突然降臨:《廢都》法文版榮獲法國文壇大獎。這一消息傳回國內,《廢都》的文學價值得以被重新審視。回顧這段經歷,賈平凹感慨萬千,沒想到自己甘愿“吃虧”,竟換來了意外之喜。
這也讓人不禁想起南懷瑾先生講的一個故事。明末崇禎年間,有人畫了一幅畫:巍然聳立的松樹下有一方大石,大石上擺著一個棋盤,棋盤上面擺著幾顆稀疏的棋子。一位老者看到后,心有所感,在畫中題了一首詩:“松下無人一局殘,空山松子落棋盤。神仙更有神仙著,畢竟輸贏下不完。”短短幾十個字,便道出了輸贏得失的真諦。人生如對弈,若把局部小利算得太清、看得太重,只會自尋煩惱、耗損心力。唯有笑著吃虧、不介于懷,才能集中精力去做真正重要的事情。那么,什么樣的心態才是好心態呢?網上有一個高贊回答是:“寵辱不驚。”這四個字簡短而深刻,直擊人心。
生活難免有起落,若事事放不下,便時時不自在。唯有在得與失之間找到平衡,才能做到寵辱不驚,從而減少自我內耗,并以最飽滿的精力迎接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