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干部,“干”字當頭,干事為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大力選拔實績突出的干部。由此告誡黨員干部,不僅要干事,更須把實績突出作為干事的不懈追求,確保既然是干事,就得埋頭苦干、拼命硬干、崇尚實干,就得干得漂亮、干得出色、干得服人。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一段時間以來,確有少數黨員干部追求業績是表態好、行動少,調門高、落實差,有的甚至一門心思醉心于制造“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等等。之所以如此,透過現象看本質,則是十足的投機取巧心理使然,希望出名趁早、捷足先登。旗幟鮮明地強調實績突出,給出了風向標,樹立起明確的選人用人導向,讓自作聰明、自以為是的黨員干部從此斷了念想,銘記只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實事求是、求真務實,才能因為實績突出而迎來風景這邊獨好。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黨員干部能否在干事方面實績突出,歸根到底要看是否信念堅定、政治過硬,有沒有為黨盡責、為國奉獻、為民造福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為何焦裕祿斯人已去,蘭考人民依然盼其歸來?為何谷文昌誓言“不治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進而贏得群眾“先祭谷公,再祭祖宗”?無他,全在于他們為官從政伊始,就從骨子里認為自己是黨的人,是人民公仆、人民的勤務員,理當拿出突出的實績來回報黨、回報人民。奮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黨員干部必須做到在黨言黨、在黨為黨,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對黨忠誠、不負人民,以政治上的堅定保障實績突出的篤定。
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收獲。黨員干部干事實績突出,絕非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如愿,必須付出更加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其中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敢于擔當,切實做到義不容辭、責無旁貸、事不避難。應該看到,當前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實可謂不進則退,而又非進不可,設若遇事動輒“推拖繞躲”,習慣于“庸懶散躺”,必然一篙松勁退千尋,遑論乘風破浪、高歌猛進。葆有“時時放心不下”的高度責任感,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敢于接燙手的山芋,越是艱險越向前,踏平坎坷成大道,把該擔當的責任擔當起來,才能風雨過后見彩虹,因為實績突出而倍感“一片冰心在玉壺”。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實踐一再證明,干事要想實績突出,必須不走尋常路,“不吃別人咬過的饃”,更不能“濤聲依舊”、“今天重復昨天的故事”,試圖以不變應萬變。只有勇敢地試、大膽地闖,不斷除舊布新、革故鼎新、推陳出新,才能“風光不與四時同”。無論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抑或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都要求向改革要動力、要活力,藉由改革尋出路、找答案。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到實處,強化改革意識、增強改革能力,銳意進取、孜孜以求,必能于“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基礎上,持續書寫新篇章、創造新輝煌。
干事擔事是黨員干部的職責所在,也是價值所在。因此,既然是干事,就不能無所事事、應付差事、敷衍了事,必須真抓實干,不斷超越,追求卓越。共產黨人最講認真。唯有既踏踏實實干事,又把實績突出作為干事的不懈追求,努力創造沒有水分、不含雜質,經得起歷史、實踐與人民檢驗的實績,才能不負初心、不辱使命,也才能在黨和人民滿意中實現人生出彩、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