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作為一個“動力泵”,是心血管系統的核心動力器官,能夠通過有節律的收縮和舒張,推動血液在全身的循環。心臟分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4個腔室,不同的腔室又負責不同的血液流動路徑。
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是血管的3種類型,共同構成血液流動的通道。動脈從心臟出發,負責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承受從心臟搏出的壓力較高的血液;靜脈含有靜脈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負責將血液帶回心臟;而毛細血管管壁極薄,通透性大,血流緩慢,且連接著動脈和靜脈,是血液與細胞進行物質交換的重要場所。
血漿和血細胞是組成血液的主要物質。血漿中含有水、電解質、營養物質和廢物;血細胞則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分別負責運輸氧氣、抵御感染和止血。二者共同負責將氧氣、營養物質等必需物質運輸到全身細胞,并帶走細胞的代謝產物。
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會對血管壁產生一定的壓力,當造成的壓力值持續高于正常值時,稱為高血壓。長期的高血壓可能會導致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損害和病變,如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腎臟病等。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引起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發生這一病變時,患者可能出現胸痛、胸悶等癥狀,嚴重時可導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心力衰竭患者心臟的收縮功能或舒張功能被損壞,不能將靜脈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臟,導致靜脈系統血液淤積,動脈系統血液灌注不足,會出現呼吸困難、乏力等癥狀,這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還會增加死亡風險。
心律失常是心臟活動傳導障礙引起的心動過速或過慢現象,心臟的正常工作節奏被打亂,無法滿足身體對血液和氧氣的需求。嚴重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動過速、室撲、室顫等可導致患者猝死。
心臟瓣膜病是心臟瓣膜出現退行性改變或鈣化引起的病變。心臟就像是一棟精密運作的機房,而心臟瓣膜則是這機房中至關重要的幾扇“門”。當心臟瓣膜出現退行性改變或鈣化時,就像這些“門”開始老化或生銹,無法完全關閉或打開。“門”關不嚴,導致“氣流”逆流;“門”打不開,阻礙了“氣流”的流動。即心臟內的血液流動異常,血液可能無法順暢地流入或流出心臟,進而影響心臟的正常生理功能。
心血管系統如此重要,如此地易受到傷害而致病,有哪些保護心血管系統的方法呢?
1.健康飲食
降低膽固醇和血壓是促進心血管系統正常運行的關鍵,要多攝入富含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蔬菜、全谷類、堅果、水果等。高鹽、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會增加心血管負擔,要減少攝入。吸煙和過量飲酒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大危險因素,應減少攝入。可以適量攝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這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如魚類、深色蔬菜、植物油等。
2.適量運動
進行規律的體育鍛煉,如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或75分鐘左右的高強度運動,這可以增強肌肉力量和耐力,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
3.釋放壓力
長期的精神緊繃和心理壓力同樣會對心血管系統產生不良影響,這是多數人忽視的重要因素。在生活中,應通過冥想、閱讀等方式釋放壓力,保持愉快的心情。
4.定期體檢
定期進行全面的健康體檢,如進行心電圖、心臟彩超等項目,以評估心血管健康狀況,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的心血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