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了研究和美鄉村的設計、建設、運營模式,基于渠溝鎮瓦房村和金寨縣姜家大寨周邊民居兩個典型案例,分析了兩個項目在前期定位、現狀梳理、產業運營、資金投入及規劃設計等方面的方式和方法,探索和美鄉村建設過程中的建設思路,同時以點帶面揭示和美鄉村建設的提升策略,達到以人居環境提升和產業長效發展的雙贏局面。
關鍵詞:和美鄉村;鄉村振興;鄉村設計;鄉村產業運營
黨的二十大報告[1]中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薄吨泄仓醒?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2]指出: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為底線,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為重點,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打好鄉村全面振興漂亮仗,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蛾P于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加快建設彰顯徽風皖韻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意見》特別提出:真金白銀地投,真刀真槍地干,分類建設、從容建設,由點及線、連線擴面,形成“千村引領、萬村升級”的鄉村建設和鄉村發展新格局[3]。
1 和美鄉村的建設困境與改造策略
改革開放以來,廣大鄉村建設無論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是人居環境提升等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都得到了較大的改善。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后,政府相關部門更加重視鄉村建設,為和美鄉村建設提出了相應的指導策略和省級實施意見,鄉村建設不僅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補齊農村發展短板以及加快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農村的重要抓手[4]。和美鄉村建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的重大策略,并不是單純要求建設一個基礎設施完備齊全、外觀完美的現代化鄉村,而要結合當地農村地方特色,充分挖掘其價值體現,從而提升鄉村的文化價值和精神風貌。目前各地和美鄉村的建設在建設中還是產業運營上存在諸多共同點但又有很多差異,因此本文通過分析兩個典型案例提出和美鄉村建設的一些共性思路及產業運營和產業導入啟示。
1.1 案例一:渠溝鎮瓦房村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設計及運營
1.1.1 村莊現狀及問題
渠溝鎮瓦房村地處淮北市西郊,擁有絕佳的區位交通優勢,距淮北城市中心區車程僅20 min,是名副其實的淮北中心城區西部門戶位置。瓦房村是城郊村,鄰近城市消費市場,在產業發展中可以比其他村更快速掌握到城市消費市場的動向,瓦房村村民很早就參與到“城與村”經濟分工中,有意識地發展高附加值農業,在土地利用中獲取到一定的收益。通過實地調研和走訪梳理發現瓦房村存在以下問題:(1)瓦房村長期依賴土地投入增產、低效蔓延的粗放增長方式引致產業競爭力低、工業空間碎片化、用地效能低下等一系列棘手問題,導致鄉村空間高度破碎化與土地資源配置低效并存。(2)村莊主要道路路面存在破損,道路綠化及房前屋后綠地效果差,缺乏村莊導視系統等情況。村莊內主要道路現狀為混凝土路面,道路兩側及宅前屋后綠化效果較差,缺乏后期維護,沒有鄉村特色。(3)村莊基礎建設參差不齊,公共服務設施還有待加強;村內無集中型停車場、村民活動廣場、景觀游園等,現有健身廣場及設施比較簡陋,無法滿足村民日常生產活動需求。(4)好資源無景點,村莊風貌美觀性不足,無景觀符號,村內現有綠化單一,無鄉村景觀特色;主要道路及宅間道路缺乏綠化及景觀化,宅前屋后綠地大部分處于荒蕪狀態;湖塘駁岸土體裸露,形態單一,缺乏濱水景觀。(5)因城市近郊,產業興旺,但是村集體經濟薄弱,凈收入過少。
1.1.2 整體改造策略
基于瓦房村鄉村的建設基礎,需要充分地挖掘和傳承瓦房村的優秀文化傳統,從頂層規劃設計考慮,以鄉村旅游發展為出發點,依托淮北市半小時經濟圈的有利區位,以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創建為目標,進行科學設計和整體規劃,提升瓦房村示范區域整體人居環境,滿足黨建服務和村民生活的需求。針對淮北市區市民群體的消費需求,以田園風貌為基礎,打造網紅村,盤點村內閑置資產,挖掘共享資源,創新共享機制,當地農村居民也是受益者,打造城鄉共享農旅產業。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重點改造(表1)。
1.1.3 改造成果及愿景
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和發展不僅關系到黨和國家政策的落地,還關系著民生和城鄉融合發展,是農村居民實現美好現代化生活的重要基礎保障[5],同時為瓦房村居民帶來旅游經濟的相關收益,提升居民幸福感。因此,瓦房村在改造過程中,以城鄉融合、農旅融合為路徑,充分美化人居環境,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同時從鄉村建設、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精神文明五個方面著手,打造特色招牌和網紅示范村,促進當地農民就業,爭取把瓦房村建設成為一個“樂居、樂游、樂享+共建、共享、共贏”精品示范村,同時讓瓦房村居民實現“名利雙豐收”的美好愿景,將瓦房村打造成為淮北市名副其實的后花園。
(1)加快瓦房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以重新找回村莊內溫情脈脈的小節點為基礎,整體提升人居環境(圖1)。
(2)為了體現瓦房村的熱情好客和能為旅客帶來極致享受,在瓦房村村口處以及村莊內加裝村莊導視系統,結合產業運營設置特色標識牌(圖2)。
(3)將主路兩側行道樹下層進行綠化提升,以多年生觀賞草及宿根花卉為主(圖3)。
(4)設計幾種風格材質統一的矮墻或者圍欄,供給村民選擇,引導瓦房村村民DIY建設自家小院(圖4)。
1.2 案例二:金寨縣姜家大寨旁特色民居設計及運營啟示
姜家大寨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果子園鄉,又稱姜灣古村落當地人稱作姜家大寨,占地面積3 200 m2,
現存120余間明清古屋,具有大別山地區典型的人居格局,2014年入列國家級傳統村落名錄。本項目研究對象為姜家大寨旁邊的破敗居民樓,集合“文旅+運營”理念讓原居民樓重生(圖5)。
1.2.1 改造策略
民居位于文物保護單位核心保護范圍,除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外,不得進行擴建和新建活動,不得改變空間格局及立面色彩。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建設需要實現鄉村資源到鄉村資本的轉化[6],注重保護古民居和充分挖掘文化價值,避免大拆大建,因此,民居在改造過程中要考慮不改變建筑基地面積、基本結構、屋頂形式、立面顏色和材料特色等傳統風貌,對整體進行結構加固,并根據功能對門窗形式、位置、大小、內部空間等進行優化。改造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農村住房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改善,逐步實現農村基礎設施進行現代化建設,穩步提高當地居民的生產效率與生活質量[7]。古民居規劃作為民宿使用充分利用建筑原址所在的宅基地區域,因地制宜進行重建,滿足民宿功能的同時保持與山下文物建筑風貌的統一。(1)“借勢”依山而立、傍水而居。現狀有豐富的池塘、山林、農田肌理,有待整理優化,待改造和新建建筑均有特色景觀朝向,可充分利用;視野依地勢變化而步移景異,體驗層次多元化。(2)“延續”尊重歷史、延續風貌。延續為本,改造為輔,與文物保護單位協調統一,保持建筑基地面積、外輪廓及空間尺度不變,僅對立面細節和景觀路徑等進行局部調整;融入現代化元素,改造內部功能,打造具有特色并滿足現代化生活的民宿體驗。(3)“喚醒”賦予功能、提升體驗。充分利用場地,以遞進式體驗感和以小見大的精細化設計組織場地景觀;圍合池塘的建筑群體為公共服務功能,內外交融;山地林間為住宿功能,靜謐宜人。
1.2.2 設計愿景及成果
本項目設計遵循地勢高差變化與山中村落的肌理徐徐展開,建筑體量化整為零,消隱于田間與林中,形成“古樹、遠山、院子”的脈絡,場地雖小,但空間效果可以通過設計放大和豐富,從而達到“鄉間落腳點,詩意棲居地”設計愿景。同時與鄉村共發展,改造區域的多元化功能,在吸引人氣的同時也為村民生活提供更多服務,使改造更具可持續性和生命力;最終達到區域融合、全生命周期運營,結合周邊鄉鎮各類景觀及旅行目的地,形成分布于金寨全域的民宿綜合體集群,為各類紅色教育、黨建培訓、山林探索、親子康養等活動提供專業級場所。
2 和美鄉村建設啟示和提升策略
和美鄉村建設屬于國家的戰略方針,是實現國富民強的重要手段。通過實踐證明鄉村建設可以通過多路徑得以實現,既有政府主導模式,改善人居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實現培育二三產業;也有以市場為主導模式,充分發揮市場積極主動性,以運營和產業帶動鄉村建設、鄉村發展[8]。(1)和美鄉村建設和設計要以人為本,鼓勵當地村民參與村莊的規劃設計和建設,在和美鄉村動工建設之前要進行民眾滿意度調查,最大限度地爭取當地民眾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在設計之初要進行充分調研,重視微景觀、基礎設施和人居景觀的塑造,要真真切切提高鄉村宜居宜業的屬性。(2)充分定位、重視導入產業運營,確保有效長期發展。以產業帶動建設,充分梳理鄉村的優缺點,踐行“以業穩居穩人、以人興村興社”的目標[9],
將原有特色產業考慮做大做強,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和文化價值,實現民眾“安居樂業”和地域發展的雙贏局面。案例一因是城市近郊,就可以充分發揮距離優勢,承接城市門戶資源優勢。案例二以金寨的紅色旅游和姜家大寨的特色古民居資源,以民宿運營為規劃設計主導,盤活現有存量特色民居,從而達到和美鄉村建設目標。(3)充分考慮資金的平衡性和長效性利用。在有限的資金情況下,要重視產出比和資金效率,在和美鄉村建設過程中,要加強管理,將管理責任落到相關個人,同時要結合各地特色,制定相應的管理條例和建設標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和美鄉村長久循環。(4)以城帶鄉,協調發展。和美鄉村建設不僅僅是建設某一個鄉村,而是要結合城鄉特色,進行充分的融合。如農村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就業、環境等諸多方面的公共服務能力比不上城里,因此和美鄉村建設在展現農村特色的同時,要考慮縮短農村和城市之間的差距,引導社會資本注入農村進行投資,充分發揮并挖掘參與鄉村建設相關項目的企業的融資主體作用,提高供給效率。
3 結語
在新的時代發展背景下,城鄉融合發展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推進和美鄉村建設,不僅能有效促進國家、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個人的收益增值,實現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價值最大化,同時是縮小城鄉差距、振興鄉村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本文深入分析了渠溝鎮瓦房村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規劃和金寨縣姜家大寨改造建設項目的改造策略和設計愿景,并總結出“和美鄉村”建設啟示和提升策略,對促進鄉村振興、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佚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4-02-13(001).
[3] 胡春華.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N].人民日報,2022-11-15(006).
[4] 黃祖輝,傅琳琳.我國鄉村建設的關鍵與浙江“千萬工程”啟示[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1-9.
[5] 何宇鵬,劉璐,王博.融鄉于城以城帶鄉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浦東樣板[J].上海農村經濟,2024(2):11-14.
[6] 劉宇翔,廉記,王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內涵、邏輯與實現路徑研究[J].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報,2023(12):1-7.
[7] 施遠濤.共同富裕視角下數字鄉村建設的內在邏輯與實現路徑——以浙江省實踐為例[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1(5):64-72.
[8] 王嵬.和美鄉村視角下鄉村建設問題梳理及優化策略——以湖南省新化縣為例[J].鄉村振興,2023(34):161-164.
[9] 葉興慶.以提高鄉村振興的包容性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J].中國農村經濟,2022(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