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好一所學校,需要一位教育家型的校長,這是黨和國家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的具體化表現,也是當代教育的熱切呼喚。我亦心向往之,并身體力行:堅持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培大氣之師,育大器之才,推動學校在師生的幸福成長歷程中邁向至善至美之境,實現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培大氣之師,讓教師在專業發展中獲得幸福。教師專業發展是學生獲得全面成長、教師收獲職業幸福感、學校得以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源。促成教師將專業發展作為終身實踐目標,須以“大氣”之舉多渠道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人生幸福感。在此過程中,校長應起到領導者的引領作用、教育者的扶持作用和管理者的推動作用。
培養教師的“大信念”,建設紅色基地,強化教師崇高的使命感,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每一位教師,樹立有公信力的教師典型;培養教師的“大追求”,為新手教師配備工作與生活的全程指導教師,助其迅速樹立職業典范與職業理想,大力扶持熟手教師走向市級、省級、國家級教學研究的主講舞臺,督促其持續豐富、更新教學實踐知識,為榮譽退休臨界教師提供督學崗位,鼓勵其發揮余熱,指導后輩成長;培養教師的“大境界”,強化“仁而愛人”的理念,引領教師將個人發展與學校發展和教育發展的大愿景相關聯。
育大器之才,讓學生在內驅成長中追求卓越。幫助學生喚醒主體需求、明確成長責任、主動規劃發展、實現自我成長,是高質量教育的關鍵目標,也是時代的呼喚。學校須為學生打造成為“大器”之才的平臺,幫助學生獲得推動其終身追求卓越的內驅力。在此過程中,校長應起到領導者的決策作用、引領者的帶動作用和保障者的維護作用。
培養學生的“大志向”,把“成為祖國脊梁”和“推動社會進步”這些宏大的使命變成鮮活的成長路徑,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生成踔厲奮發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的“大才能”,構建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為核心的育人體系,賦予學生扎實的知識基礎和學術功底,激發其科學探索的活力,同時通過各種課余活動培養學生的領袖素質,發掘學生潛xnq68hRsofxxhUPusCus9hhsLPHGa04QQxyt8Jx1P74=力,幫助學生找到足以支撐未來發展的個人特長;培養學生的“大情懷”,通過多元文化的浸潤和豐富的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全球視野,使其更加從容地應對復雜多變的世界。
學校為每個學生的幸福發展定制“私人套餐”,在新生入學、選科分班、高考報考等重要節點,整合學科教學、班級管理、榜樣引領、職業體驗等多種資源,科學開設生涯規劃課程,讓學生有機會詳細了解各領域相關知識,對自己的未來積極思考、理性規劃。學校建有以開設特色課程為主體、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為目標的創新人才培養課程實踐基地,開設涵蓋學生興趣愛好且聚焦國家急需科學前沿專業的課程。同時,規劃前沿課題和專家講座,如“一脈·論壇”,利用杰出校友資源分享智慧“干貨”,助力學生在中學階段增長見識、樹立遠大科學理想。
真正的學校應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共同體,它突破了傳統的教與學的界限,成為促進師生探索知識、塑造人格、傳承文化和改革創新的多元化平臺。校長的責任不局限于行政管理,更在于為學校發展注入靈魂、把舵定向。校長應發揮領導者的智慧,展現引領者的風采,并肩負起保障者的重任,讓學校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的成就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