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腦梗患者能否在救治的黃金時間內接受干預治療,關系到日后的康復程度和生存率。因此,優化急診護理至關重要。
急診優化護理的三個具體措施
急性腦梗死是常見的腦部急診,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在急救過程中,優化急診護理首先會根據患者的情況優先分診,開啟綠色通道。在急救過程中,向病人或家屬告知注意事項、診療和收費情況等。具體來說,急診優化護理包括如下措施:
1.入院前護理
首先,要選擇具有豐富急救經驗和專業技能的醫師與護士組建急診優化護理小組,加強組內培訓,提高醫護人員水平。在接到急性腦梗死患者求救電話后,專業醫護小組要在15 分鐘內趕至現場,隨時與患者及其家屬保持聯系,并要求現場人員做好基本的急救工作。奔赴現場后,要立即采取吸氧與心電監護工作,實時記錄患者體征指標變化,建立靜脈通道,在保證動作輕柔的前提下搬運患者。
2.入院后護理
在將患者送至急診部后,急救小組的醫護人員要做好工作交接,快速去往急救室協助醫師工作。護理人員要努力理解家屬與患者內心的緊張情緒,應對患者及家屬開展心理護理,增強患者治療信心。
3.手術護理
醫護人員要向患者簡單講述疾病相關知識,告訴患者治療的安全性,使患者能夠積極主動配合工作。護理人員要完善輸液以及靜脈通路檢查等工作。密切監督患者手術期間體征指標變化,若是發現患者血壓發生異常變化或者是出現不良反應,要立即向醫師匯報進行處理。手術后,將患者送到病房內,并為患者制定飲食方案,滿足患者康復時期的營養需要。
抓住早期靜脈溶栓的最佳時機
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來說,早期靜脈溶栓治療是目前唯一高效的治療措施。早期靜脈溶栓治療的黃金時間為發病后4.5小時以內,所以,院前預診、患者就診、一直到進行靜脈溶栓治療的整體時間要控制在4.5小時以內。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救治需要爭分奪秒地進行。
相關臨床研究均證明,多數急性腦梗死患者在院前和就診過程中,由于時間延誤錯過了救治的黃金時期,進而導致各種不良預后情況的發生,而優化急診護理中對于急救采取的是無縫護理原則,可以有效避免常規護理模式中的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