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質生產力寫入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并被列為2024年十大工作任務的首位。這本書是第四屆“NIFD-DCITS金融科技創新案例(2023)”征集的19篇入庫案例,聚焦數字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金融風險防范領域,為多種金融業務提供參考,實現銀行業、監管、場景金融、科技公司、信托機構、證券、消費者服務等場景全覆蓋。
案例征集、遴選活動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攜手神州信息共同發起,金融科技50人論壇具體推動和落實,真實地反映了國內最前沿的金融科技創新實踐,展示了金融機構、科技企業持續的探索與成果。該書既為監管部門、金融部門和實體部門提供重要的參考素材,還為國內外院校的教學、科研提供鮮活資料,充分展示了中國特色與國際接軌的金融數字化進程。

對于人文經濟,習近平總書記一向高度重視。早在2006年,他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的一篇短評文章《“文化經濟”點亮浙江經濟》中有極其簡練的總結,他提出:“所謂文化經濟是對文化經濟化和經濟文化化的統稱,其實質是文化與經濟的交融互動、融合發展。”這段話指明了文化與經濟融合發展的兩個基本路徑,也是文化經濟學研究的兩個基本路徑。
如何促進文化和經濟融合發展,以經濟促文化,是我國復興之路上文化經濟研究的重要課題。《文化經濟前沿課》一書從“文化經濟化”視角展開,由十幾位相關領域知名專家聯合撰寫,從文化經濟的經濟理論、產業形態、政策研究等方面提供了12講精華內容,涵蓋了文化經濟的主要課題,既有基礎理論解讀,也有前沿問題觀察,能夠為相關部門廣大黨員干部、研究者以及實踐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普惠金融則是體現金融“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落腳點。
《普惠金融前沿課》一書立足于推進“普惠金融2.0”高質量發展,全面剖析了新發展階段下普惠金融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第一部分聚焦理論與政策,從概念辨析和發展歷程分析等角度,闡述如何做好普惠金融工作;第二部分圍繞實踐與前沿展開,展示中國在破解普惠金融世界性難題方面的探索;第三部分著眼技術與保障,從新質生產力的視角出發,解析科技創新對普惠金融發展的支撐作用。
對于金融從業人員、政策制定者、學術研究者,以及關注普惠金融發展的讀者而言,該書提供了寶貴的洞見和實用知識,有助于把握普惠金融的發展脈絡,深入理解行業趨勢,為推動普惠金融事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

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勝利舉行,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學習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
該書收錄《人民日報》刊發的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系列評論員文章、重要評論文章、重要理論文章共55篇,緊緊圍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總目標、重大原則、重大舉措、根本保證等方面進行深入闡釋。這些文章將學理、道理、哲理三者有機融合,兼具理論深度和實踐意義,可為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提供有益參考。

毛澤東愛讀《史記》,批注歷史事件,談論歷史人物。這本書中既有毛澤東批注《史記》的原文,也有毛澤東在文章、講話中引用《史記》人物或典故的原文。例如,毛澤東說大禹“禹王做官,但也耕田”、“老子不是唯物論者”、“孔子的思想也有弊端”、“孟子有人民性的一面”、“評價秦始皇,要一分為二”、“漢王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做人不可沽名學霸王”、“蘇秦羞張儀說明人沒壓力難進步”、“曾受‘胯下之辱’的韓信當了大元帥”等。
作者透過歷史,辯證解讀與分析了毛澤東批注歷史事件、談論歷史人物的時代背景、心路歷程,既展現了一代偉人的過人智慧,又體現出《史記》的體大思精。同時,該書匹配了《史記》的原文與譯文,有助于讀者從更智慧的視角暢讀《史記》。

教育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之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不斷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推動我國建成世界最大規模且有質量的教育體系,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他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實施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培養培訓質量,培養造就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
《廉潔從教鑄師魂:新時代教師廉潔從業實務》一書從堅守初心、遵守法紀、履職盡責、關愛學生、以身作則、清廉自守、教學相長、家風正派八個方面對教師廉潔從教進行了闡述,聚焦教師廉潔主題,幫助教師提升思想境界,助力教師做好學生思想的引路人。全書文字樸素真誠,讓讀者牢記清廉是福、貪欲是禍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