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指胃腸道黏膜被胃酸或胃蛋白酶消化,發生炎性反應,黏膜脫落、壞死,最終形成的潰瘍,可發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腸以及胃-空腸吻合口附近,其中以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最為常見。由于遷延難愈,消化性潰瘍也被老百姓稱為“老胃病”。數據顯示,全球約有10%的人終身罹患該病。
消化性潰瘍患者飯后容易出現反酸、胃痛、腹脹等不適癥狀,吃飯對于部分患者來說變成了一種折磨。有些患者因為食量太小、營養不足,甚至會出現營養不良、肌肉水平下降、免疫力降低等問題,影響全身健康。那么,得了消化性潰瘍只能忍耐嗎?應該怎樣就醫處理?日常飲食需要如何調整呢?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主要致病因素
作為一種難治性疾病,消化性潰瘍的病變過程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比如濫用、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吸煙飲酒、高鹽飲食等不良生活習慣,幽門螺桿菌感染等。
不過,多數學者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致病因素。數據顯示,胃潰瘍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超過80%;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比例能達到90%。幽門螺桿菌感染可令胃酸持續大量分泌,會削弱相關對癥藥物的治療效果,令患者病情反復。經過幽門螺桿菌根除性治療的消化性潰瘍患者,潰瘍的愈合率顯著高于未進行根除治療的患者。
應盡早治療
消化性潰瘍的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患者在發病初期積極進行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發展,促進潰瘍愈合,避免發生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嚴重并發癥。該病的治療原則是去除病因、促進潰瘍愈合、降低復發風險。
臨床治療中,一般會給患者使用質子泵抑制劑抑制胃酸分泌;使用黏膜保護劑促進潰瘍愈合;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應及時進行根除治療。此外,因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而導致消化性潰瘍的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盡快停藥。發生急性潰瘍穿孔、活動性出血的患者應進行手術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系統、規范治療,潰瘍持續不愈合的患者,排除藥物因素或其他器質性病變因素后,必要時也應接受手術治療。
飲食調養助力康復
我國有句俗語:“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這句話說明了飲食調養對于維護腸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不良飲食習慣是消化性潰瘍的致病因素之一。對于消化性潰瘍患者來說,在積極配合治療的基礎上,養成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有助于減輕腸胃負擔,避免刺激胃腸道黏膜,緩解不適癥狀,促進潰瘍愈合。
1.吃“軟”不吃“硬”
質地較硬、膳食纖維含量多的食物,比如芹菜、韭菜等蔬菜,燕麥、糙米等全谷物,風干的肉類等,比較難消化,容易刺激胃腸道黏膜,加重胃痛、反酸、脹氣等不適癥狀,患者應少吃。如果想吃這類食物,可以調整烹飪方法,比如將糙米提前浸泡幾個小時,熬煮至軟爛狀態再食用;將蘋果、黃瓜等果蔬去皮后或蒸熟后再食用。
2.主食以發酵類面食為佳
消化性潰瘍患者的主食以發酵類面食為佳,比如饅頭、花卷、發面餅等。這類面食經過發酵后口感更蓬松柔軟,而且更容易消化。死面餅、涼米飯等主食則不易消化,容易導致反酸、腹脹,患者應避免食用。
3.優先選低脂食物
高脂食物不易消化,會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建議患者盡量不吃油炸食品、肥肉等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紅肉脂肪含量高,也應限制食用量??梢远噙x用脂肪含量相對較低的白肉,比如雞肉、魚肉等,烹飪方式以燉、煮、蒸等為佳。同時,應減少烹飪用油的使用量,每日用油控制在25~30克。
4.口味清淡
研究認為,高鹽飲食、高糖飲食、刺激性食物是消化道潰瘍的誘發因素?;颊邞刂剖雏}攝入量,少吃蛋糕等含糖量高的食物,少吃或不吃辣椒、芥末、花椒、大蒜、洋蔥、生姜等辛辣食物,盡量不喝咖啡、濃茶。此外,柑橘類水果等酸性食物可能刺激胃黏膜,消化道潰瘍患者應該少吃。
5.遠離煙酒
患者應主動戒煙戒酒,不以工作、應酬、社交等名義吸煙、飲酒。酒精會直接刺激消化道黏膜,影響潰瘍愈合。吸煙會刺激胃酸分泌,影響胰腺分泌碳酸氫鈉,增加十二指腸的酸負荷,誘發和加重潰瘍。此外,煙草、酒精還可能影響消化道潰瘍相關藥物的治療效果。
6.少食多餐
受病情影響,患者可能出現食欲不振等情況。長時間空腹容易導致胃酸過度分泌,誘發或加重消化性潰瘍。建議患者少食多餐,可以將自己全天所需要的熱量,合理分配成4~6餐,這樣每頓飯進食的熱量較低,給消化系統造成的負擔較小。但是,增加進餐頻次不等于“一直吃”,患者不能在工作間隙、學習間隙不停進食。這樣做會刺激胃酸持續分泌,不利于病情恢復。用餐后應適當活動,不宜馬上睡覺,以免延緩胃腸道蠕動速度,引起消化不良。
7.吃飯“不生氣”,生氣“不吃飯”
胃也被稱為“情緒器官”,精神心理因素對于消化性潰瘍患者的病情影響很大。憤怒、緊張等不良情緒和過大的精神壓力會導致胃腸道功能紊亂,加重炎癥反應,加劇胃腸道黏膜損傷。
因此,進食時不應帶有苦悶、憂傷、煩躁等不良情緒,以免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如果覺得情緒不太好,可以通過深呼吸進行放松。您也可以適當看看內容輕松的電視節目,讓自己平靜下來再進食。平時應保證勞逸結合、睡眠充足、避免熬夜。
消化性潰瘍在臨床上屬于難治性、易發性疾病,治療時長短則數周,長則可能需要數月。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應有耐心,遵醫囑全療程用藥。患者應按時服藥,并定期到醫院復查,以便醫師根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只要積極調整飲食習慣、個人心態和生活習慣,配合治療,大多數患者可以有效恢復,降低復發風險,重新“吃嘛嘛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