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所在地區的氣候比較潮濕,大米存放的環境不佳,可能會出現一股“霉味兒”,而且米粒看起來也沒有之前那么光潔。這些都是大米發霉的表現。那么,大米發霉后還能食用嗎?如何儲藏大米,才能避免其霉變呢?
大米霉變的判斷標準
1.氣味
正常、新鮮的大米聞起來有淡淡的米香,大米霉變后會出現一股異味,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霉味”。
2.外觀
新鮮的大米呈白色、半透明狀,有光澤。受潮、發霉可導致米粒上的糠粉或沒有碾盡的糠皮浮起,使米粒看起來比較粗糙、不光滑。因大米的胚部組織較松,蛋白質、脂類含量較高,霉菌通常從此處侵蝕米粒,可導致胚部先變色。隨著霉變程度加深,整個米粒的光澤都會發暗。
3.觸感
正常的大米米粒松散、硬度高。霉菌的代謝呼吸作用可導致米粒局部水分凝結,觸摸時可感到米粒潮濕、散落性降低、硬度下降。霉變嚴重的大米,用手可以將其捏碎。
導致大米霉變的主要因素
大米在采收、搬運、貯存過程中,容易受到包括霉菌在內的各種微生物的污染。如果氣溫、濕度等條件滿足霉菌的繁殖要求,霉菌便會從大米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吸取營養,大量滋生,導致大米霉變。在家庭環境中,容易導致大米霉變的原因包括:
1.高溫、高濕環境
對于大多數霉菌而言,適宜生長的氣溫為25℃~35℃,濕度為80%以上。
2.通風不良
如果通風不良,大米中的水分無法有效散發,可導致相對濕度升高,為霉菌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
3.蟲害
大米一旦生蟲如米象等,它們的活動和排泄物可能會破壞米粒的完整性,增加大米內部的濕度和溫度,為霉菌的生長創造有利條件。
發霉的大米不能食用
霉變的大米不僅口感變差、營養價值大大降低,其中所含的霉菌毒素還會損害人體健康。
1.霉菌毒素危害極大
導致大米霉變的主要霉菌為黃曲霉菌、赭曲霉菌等,這些霉菌會產生毒素,食用后可對人體產生損害。比如,黃曲霉菌產生的黃曲霉菌毒素是一種強致癌物,對肝臟具有很強的破壞作用。短期內攝入大量黃曲霉菌毒素可造成急性中毒,引發急性肝炎、肝組織出血性壞死等肝損傷;長期少量攝入可導致肝纖維化、生長發育遲緩等后果。
2.清洗、蒸熟無法徹底清除霉菌及其毒素
已經發霉的大米要整袋丟棄,絕對不能吃。霉菌的菌絲十分細微,會侵入大米內部。外觀看似正常的大米,其內部很可能已經受到了霉菌及其毒素的侵蝕。只將霉變部分扔掉,或者清洗霉變的大米表面無法去除有害物質。此外,許多霉菌毒素具有耐高溫的特性,比如黃曲霉菌毒素的裂解溫度為280℃。因此,蒸飯、煮飯、炒飯不可能將霉變大米中的黃曲霉菌毒素消除。
如果覺得把霉變大米扔掉太浪費,您可以將其作為肥料來養花、種菜。
避免大米發霉的生活建議
1.查看生產日期
建議您通過正規商家購買大米,購買時注意查看包裝袋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如果家中的人口比較少,優先選購小包裝的大米。
2.合理儲存
使用密封性好、干燥潔凈的容器儲存大米,將其放置于陰涼通風處。儲存大米的容器要定期清洗。您也可以將開封大米的袋口扎緊,避免受潮。如果家中濕度太大,應及時開啟除濕機;溫度太高時則應開空調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