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張先生需要進行結腸鏡檢查。但是他有些苦惱,擔心“喝瀉藥”會讓人感覺很難受。那么,為什么結腸鏡檢查前必須喝瀉藥呢?瀉藥的種類有哪些?該如何服用呢?
充分的腸道準備可提高檢查的精準度
進行結腸鏡檢查,需要將內鏡從受檢者的肛門探入,從腸道內部觀察腸道病變。如果患者沒有提前清理腸道中的糞便,“鏡頭”的視野會被遮擋,醫師不能準確發現病變,很可能導致誤診、漏診。
所以,患者必須提前做好腸道準備。患者應在結腸鏡檢查前48小時開始吃低膳食纖維、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減少糞便量。在檢查前遵醫囑服用腸道清潔劑,即咱們常說的“瀉藥”來排空腸道。臨床常用的瀉藥安全性有保障,遵醫囑使用不會給患者造成傷害。
常用的瀉藥及服用方法
1.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
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屬于容積性瀉劑,是通過擴張腸道容積,刺激腸蠕動,引起排便反射。該藥安全有效,對全身影響較小。患者應在內鏡檢查前4~6小時開始服用藥液,每間隔15分鐘服用250毫升,2小時內服完,總劑量為2~3升。腸道梗阻、腸穿孔、嚴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禁用此藥。
2.硫酸鎂
硫酸鎂屬于滲透性瀉劑,是通過在腸內形成一定的滲透壓,使水分滲入腸腔,刺激腸道蠕動,引起排便反射,其特點是患者不需要大量飲水,起效快。患者應在內鏡檢查前4~6小時,將50克硫酸鎂稀釋后一次性服用,同時飲水2000毫升。腎功能異常、炎癥性腸病患者、妊娠期及經期婦女禁用此藥。
3.磷酸鈉鹽口服溶液
磷酸鈉鹽口服溶液屬于滲透性瀉劑,所需的飲水量少、口感佳,患者依從性好,不良反應相對較少。該藥分2次服用,檢查前一天晚6點及檢查當天早上6點各服1次,每次劑量為45毫升,用750毫升水稀釋后服用。未成年人、年齡大于65歲的老年患者,或存在腸梗阻、炎癥性腸病、胃腸動力不足、慢性腎臟疾病、水電解質紊亂、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病變者,慎用磷酸鈉鹽制劑。
4.乳果糖
乳果糖屬于滲透性瀉劑,口感好、安全性高,臨床上常用于改善功能性便秘,與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聯合使用,可提高腸道清潔作用。患者應從內鏡檢查前2日開始服用,每日3次,每次15毫升。若大劑量服用乳果糖,可能引起腹脹、惡心、嘔吐、水電解質紊亂,應根據具體情況隨時調整用藥劑量。
5.甘露醇
甘露醇屬于高滲性強脫水劑,可能導致水電解質紊亂、血糖升高等不良反應。進行診斷性腸鏡檢查的患者,在無法使用其他瀉藥時,可考慮選用甘露醇。甘露醇在腸道內被細菌酵解,可產生爆炸性氣體,如甲烷、氫氣,因此患者服用后不能進行高頻電凝電切息肉等治療。
目前臨床首選的瀉藥為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和乳果糖,兩者聯合使用不僅清腸效果良好,還可以減少機體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的攝入量。
腸道清潔的標準
腸道準備的清潔度分為三個級別:一級為準備滿意,腸腔內無糞便或糞渣,腸液清亮。二級為比較滿意,腸腔內無糞渣但有污濁糞水,醫師基本可以清晰地觀察腸腔。三級為準備不滿意,腸腔內有糞渣或糞團,會影響醫師操作,甚至被迫中止檢查。
一般患者(無便秘病史者)在服用瀉藥30~45分鐘后即可排便。排便數次后,如果排出的糞便呈淺黃色的清亮水樣,沒有固體糞渣,則符合腸鏡檢查所需的腸道準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