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主要負責調節體內水分、電解質平衡,通過尿液來排出廢物和多余水分,還會分泌對身體有益的激素,如促紅細胞生成素等。腎臟疾病隱蔽性強,往往在腎臟功能受損到一定程度后,體內的毒素大量積累,才通過一系列非特異性癥狀,如厭食、嘔吐等消化道癥狀表現出來。此時,有些腎臟病患者會選擇去消化科、心內科等科室首診。那么,身體出現哪些異常應該去腎內科呢?
腎臟疾病的臨床表現
腎臟疾病的臨床表現繁多,包括腎臟疾病本身的臨床癥狀、腎臟功能受損引起的各系統癥狀。繼發性腎臟病患者還存在原發病及其他器官受損表現。部分腎臟疾病起病隱匿,需要大家提高警惕,細心觀察。當身體出現以下癥狀時,應該就診腎內科。
1.尿液異常
一般來說,正常人的尿液清亮、微黃、無泡沫或有少量泡沫。尿液異常如尿泡沫增多、尿色異常,則是腎臟疾病最直接的信號。
(1)尿沫增多
常表現為尿液中出現大量細小泡沫,且長時間不消散,這可能是蛋白尿的表現。腎臟作為人體的“過濾器”,有一層完整的濾過膜,只允許小分子的代謝廢物排出。如果腎臟的濾過膜受損,血中的蛋白漏到尿中,便會出現蛋白尿。
(2)尿色異常
正常尿液的顏色主要來自尿素,呈現淺黃色。大量飲水會讓尿色變淺,出汗較多或者飲水少,尿色則加深。當尿液的顏色呈現洗肉水色、醬油色或是鮮紅色時,通常提示人體可能出現了腎臟疾病。
2.排尿異常
正常情況下,成年人每日的尿量約為1 000~2 000毫升。長期夜尿增多,尿量明顯增多或是減少,突然出現無法排尿,都可能是腎臟異常的信號。此外,排尿感覺異常,比如尿頻、有排尿不盡感、排尿時有燒灼感或疼痛感、尿中帶鮮血,提示患者可能存在泌尿系感染,應盡快到腎內科就診。
3.水腫
水腫與腎臟功能異常關系密切。當出現下肢、面部或者眼瞼水腫時,可能是腎臟排水功能受損的表現。以下肢水腫為例,您可以這樣判斷自己是否水腫:在腳踝和脛骨前方,輕輕按壓數秒,手指移開后凹陷不恢復,則考慮是水腫。
4.不典型癥狀
如果一個人無緣無故變得面色蒼白、乏力,發生不明原因的惡心嘔吐,口中散發出難聞的“氨味”、高血壓病情難以控制、腰痛等,都有可能是腎臟發出的求救信號。
(1)面色蒼白、乏力
腎臟可以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促進紅細胞的生成。慢性腎臟病患者分泌的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紅細胞生成障礙,會出現貧血,即腎性貧血。貧血達到一定程度后,患者的瞼結膜、甲床、面部皮膚等皮膚、黏膜,會變得蒼白。
(2)不明原因的惡心、嘔吐,口中有“氨味”
出現腎臟疾病時,人體很難代謝廢物、毒素。以尿素及其代謝產物為例,在體內蓄積到一定程度便會引發惡心、嘔吐、困乏。尿素水平較高時,可從血管進入消化道,被特定微生物分解為氨,這會讓患者口中出現“氨味”。
(3)難以控制的高血壓
當腎臟出現疾病時,可導致水鈉潴留、血容量增加,造成收縮血管的物質生成增加,舒張血管的物質生成減少,最終導致血壓明顯升高,甚至出現應用降壓藥物效果不佳的惡性高血壓。
(4)腰痛
這是一個相對常見的癥狀,腎臟疾病如腎結石、腎炎等可造成腎臟腫脹,進而引發腰痛。
腎臟疾病的檢查項目
懷疑腎臟健康出現問題,醫師一般會開具驗血、驗尿、超聲等檢查項目,以便明確診斷,進行對癥治療。
1.抽取靜脈血進行腎功能檢查
通過抽取血液檢測患者的肌酐、尿素氮及比值、肌酐清除率、血尿素、血清胱抑素、血β-2微球蛋白等指標的水平。其中,應主要關注“肌酐”和“血尿素”等能夠說明腎臟“排毒”能力的指標。如果肌酐和血尿素水平升高,提示腎臟可能出現了問題——數值越高,腎臟的排毒功能越差。患者需要盡快明確診斷和治療。
2.尿常規與尿沉渣檢測
尿常規檢查一般包括尿液的外觀和理學參數、尿液的化學分析、有形成分分析等,可輔助醫師查明腎臟疾病、泌尿系統感染、代謝性疾病等。其中,通過尿常規可以診斷的腎臟疾病包括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腎盂腎炎等。
對于有些患者,醫師還可能要求進行尿沉渣檢查。尿沉渣檢測屬于定量檢查,需要對尿液進行離心、沉淀、提純處理,然后檢測對比數值,可提示紅細胞、白細胞、結晶等的數量和類型,對于腎臟相關疾病的類型、疾病活動程度的診斷比尿常規更精確。
3.影像學檢查
臨床常用的檢查手段包括腎臟或泌尿系統超聲、腹部CT等。超聲可查看腎臟的位置、大小、形態以及內部結構,也可探及血管情況,因其操作簡單、無創且價格較低,常作為體檢項目初篩腎臟疾病。超聲也可輔助判斷腎功能異常的病因以及發病時間。腹部CT具有較高的分辨率,對于腎臟相關占位性病變、外傷、感染等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
預防腎臟疾病的實用建議
1.養成保護腎臟好習慣
注意足量飲水,低鹽飲食,避免暴飲暴食,戒煙戒酒。早睡早起,盡量避免熬夜。運動不可過量。平時不運動的人,如果突然進行高強度運動,容易出現橫紋肌溶解,嚴重時可損傷肝腎。不要憋尿。使用藥物、保健品應咨詢專業醫師意見。積極防治“四高”即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避免繼發腎臟損害。原發性腎臟疾病患者應遵醫囑用藥,及時調整生活方式,定期進行復查。
2.特殊人群的篩查
具有“四高”等腎臟疾病患病高危風險的人群,應定期進行腎臟常規檢查,根據病情調整復診頻率及檢測項目。有家族腎臟疾病遺傳史,特別是多囊腎等遺傳性腎臟疾病史的人群,需要定期篩查,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此外,因病需要長期服用解熱鎮痛藥、中藥等藥物的患者,應定期進行腎功能檢測。
健康人群也不能忽視對腎臟的關注。老年人應每年進行全面體檢,體檢項目應包括尿常規、腎功能、腎臟超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