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學檢查的普及,人們體檢意識的提升,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越來越高。對于這一臨床常見病,部分患者感覺很焦慮,害怕自己需要接受手術治療。那么,哪些甲狀腺疾病需要接受手術治療呢?
甲狀腺手術的適應證
甲狀腺手術的規范叫法是甲狀腺切除術,根據切除組織的范圍,可分為甲狀腺大部切除術、甲狀腺全切除術、腫塊摘除術等。這一治療方式的適用人群包括:壓迫氣管、食管的甲狀腺腫患者,甲狀腺癌、甲狀腺腺瘤、重度原發性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患者,經過藥物或放射治療甲狀腺亢進治療效果不好的患者。甲狀腺手術可以切除病變組織,緩解癥狀,減少疾病惡變對機體產生更嚴重的影響。
“得了甲狀腺結節就可能癌變,必須及時手術才能避免癌癥”是一種錯誤的觀點。根據《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DTC)診治指南》,以下結節患者可以手術:(1)結節導致明顯的局部壓迫癥狀。(2)甲狀腺結節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經過內科治療無效的患者。(3)腫物位于胸骨后或縱隔內,導致呼吸困難的患者。(4)結節呈進行性生長,存在較強惡變傾向的患者。
沒有以上手術指征的甲狀腺結節患者,不需要“提前做手術”預防結節癌變。預防性開展手術沒有任何醫療作用,只會對身體造成無法挽回的永久損傷。
痛苦小、恢復快的腔鏡下甲狀腺手術
傳統的甲狀腺切除術需要“開刀”完成,要在患者頸部開一個5~10厘米的刀口。患者創口較大,手術過程中的失血量較多,恢復慢、住院時間長。1997年,意大利學者首次提出腔鏡下甲狀腺手術的概念,并于1999年將其應用于甲狀腺外科中。
腔鏡下手術并非完全無“切口”,但是切口變得很小,且位置從頸部“隱藏至”乳暈、腋窩、耳后、口中、頜下等處。在甲狀腺相關疾病年輕化趨勢明顯的今天,這種切口隱蔽、美觀性強的手術方式,在給患者治療疾病的同時,能夠幫助其提高未來正常生活的自信心。
1.胸前入路的腔鏡下甲狀腺手術
取患者雙側乳頭連線中點為觀察孔,雙側乳暈內上緣處為操作孔。這種手術方式的視角和傳統手術類似,觀察視野清晰,操作空間充足,可以同時針對雙側甲狀腺組織進行處理。該術式的缺點是可能損傷乳腺腺體。同時,乳腺皮膚較薄,手術位置留疤痕的可能性很大。
2.腋窩入路的腔鏡下甲狀腺手術
在患者腋窩處做一個3厘米左右的切口進行手術。這種手術方式空間視野大,可充分暴露患側腺體及喉返神經。手術疤痕隱藏在腋窩自然的皺褶之中,很難被發現。該術式的缺點是只能處理單邊的病變組織。
3.耳后入路的腔鏡下甲狀腺手術
在患者的耳后至枕部發際線做一個切口,分離胸鎖乳突肌上方皮瓣,建立腔隙進行手術操作。這種手術方式的切口距離患處更近,醫師對中央區淋巴結的清掃操作可以更徹底。其缺點是切口過小,手術視野欠佳。
4.經口入路的腔鏡下甲狀腺手術
在患者口腔前庭近中切牙黏膜處開觀察孔,兩側第一前磨牙根部黏膜處各開一個操作孔。由于切口距離患處很近,不受胸骨遮擋,因此手術視野清晰,操作空間充足,醫師可以更完整、更徹底地清掃淋巴結。該術式的缺點是手術難度相對來說更高。目前,部分醫院應用柔性內窺鏡進行腔鏡下甲狀腺手術,可提高這一手術方式的成功率,減少對健康組織的傷害。
★溫馨提示
手術的第一目的是治療疾病,降低疾病的致死率,其次是減輕患者的癥狀、緩解痛苦,提高生活質量,最后才是在保證功能性的前提下實現美觀。是否手術,選擇哪種手術方式,患者應遵醫囑執行,不可為美觀而選擇不適合自己的手術方式。
進行術前體位訓練
避免甲狀腺手術體位綜合征
為方便醫師充分看清患處、完成操作,患者在手術中需要保持頸過伸體位,也就是頭部盡力后仰,使下頜、頸前與胸骨接近直線。甲狀腺手術時長從30分鐘至3小時不等。患者長時間保持這一體位,椎動脈受到壓迫、發生痙攣會導致血流受阻,引發手術體位綜合征。數據顯示,臨床上,手術體位綜合征的發生比例超過40%。
患者遵醫囑進行術前體位訓練,可以避免或減輕體位綜合征。具體訓練方法為:患者平躺在床上,肩膀下放置枕頭,然后盡量拉伸脖子,保持頸部過伸、頭部后仰的姿勢。家人應從旁協助,保證患者下頜、氣管、胸骨處于同一水平線。每次訓練時長至少20分鐘,每天訓練2~3次,可提高患者的耐受程度,減輕手術帶來的不適感。
術后注意事項
1.引流、止痛、排痰
患者麻醉蘇醒后應采用半臥位以利于呼吸和頸部創面的引流。家人可協助患者在頸部用冰袋冰敷鎮痛。疼痛嚴重的患者,可及時和護師溝通使用鎮痛藥物。家屬應注意觀察引流管的清潔和通暢,保證沒有彎折,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性質,如有異常隨時和護師溝通。患者可有意識地做深呼吸,保持呼吸道通暢。家屬可幫助患者拍背促進排痰。
2.合理飲食、及早下床活動
患者變換體位、咳嗽、喝水、進食時,要用手固定頸部減少震動。飲食方面,患者應嚴格限制蛋黃、瘦肉等含磷量較高的食物。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患者應及時下床活動。活動時要注意保護好頸部,保持頸部直立,避免晃動。術后遵醫囑用藥,及時到醫院進行復查。
3.在醫護人員指導下進行發音訓練
接受甲狀腺手術可能導致發音障礙,患者盡早開展規范訓練,可幫助恢復發音功能。訓練時患者可采取端坐位,緩慢發出哦、啊等音調。聲音不需要太大,發聲應注意和呼吸配合,每次做5~10 分鐘,每天做1~2次。
手術治療后需要一直用藥嗎?
患者手術后是否服藥,要根據原發病類型、手術切除范圍、術后甲狀腺功能水平等來決定。因巨大甲狀腺結節、甲狀腺囊腫壓迫接受手術的患者,一般術后無需用藥。甲狀腺全切術、次全切術患者,由于甲狀腺組織被不同程度“破壞”,術后會發生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需要終身用藥,并應定期復查,由醫師調整用藥種類、劑量。甲狀腺癌患者術后則需要進一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