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蹈名家、美國現代舞創始人伊莎朵拉·鄧肯,出身卑微貧寒,家里的兄弟姐妹又多,一家人經常吃不飽穿不暖。
鄧肯母親性格要強,遇到困難從不肯向外人求助。鄧肯恰恰相反。她6歲時,有次家中斷糧,鄧肯就跑到街上一臉兇相的屠夫那里死纏爛打地討要,最終討到了2斤羊排。然后她又到面包師那兒,為他跳了一段“赤腳舞”,賒到幾大袋面包。
14歲時,舊金山一名劇場經理答應給鄧肯登臺表演的機會,但要求她上臺時必須要穿上一件“褶邊裙”的舞蹈服。貧窮的鄧肯只能去借——她向一家服裝店的老板講述了自己的處境和遭遇,最終對方同意借服裝,并且沒向她要一分錢的押金和租金。
21歲時,鄧肯覺得美國不適合她,決定帶著家人去倫敦發展。但她根本付不起去倫敦的船票。她四處尋求幫助,結果有3個貴婦人給了她150美元。還是不夠,她又找到一個運送牲口去倫敦的船長,跟他講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船長被她打動了,同意將她和她母親、妹妹塞進臭味熏天、滿是嚎叫聲的動物船艙里,捎去倫敦。
即使后來成名了,鄧肯也向許多人求助過,比如南丁格爾、羅丹、黑格爾、羅斯福以及謝爾蓋·葉塞寧等人。正是在他們的幫助下,鄧肯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
在自傳中,鄧肯將這些事統統記錄下來。新書發布會上,《華盛頓郵報》一名記者輕蔑地對鄧肯說:“原來有那么多人幫你,你才有今天的成功。”現場頓時陷入尷尬,大家都在等待鄧肯的回應,只見她微微一笑:“我們不都是需要別人幫助的人嗎?如果我今天不幫你,不回答你的問題,你就無法完成報道,難道不是嗎?”這下,輪到《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尷尬了。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縱覽古今中外成功者的故事,從來都沒有“萬事不求人”一說,正當地尋求別人的幫助,非但不可恥,反而是一種成事的能力。
編輯 高塬/美編 苑立榮/編審 許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