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在影視制作中的應用正逐漸成為行業的新風向。本文探討了人工智能技術在影視制作領域的應用及其對創作過程的影響。人工智能通過大數據分析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為劇本創作提供了智能化輔助,優化了拍攝流程,提高了后期制作的效率,并在發行傳播中實現了個性化推薦。然而,人工智能技術的介入也帶來了挑戰,尤其是對影視內容的真實性和版權保護提出了新的考驗。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應對策略以期在人工智能時代實現影視創作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人工智能;影視創作;融合發展;風險挑戰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357(2024)24-00-03
在數字化時代,人工智能技術以其獨特的數據處理能力和模式識別功能,正在深刻地改變著影視制作的面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不僅重構了影視制作的流程,還對創作者的思維方式和觀眾的接受方式產生了影響。本文將探討人工智能技術在影視制作中的應用,評估其對影視創作的積極影響,并分析由此帶來的挑戰。最后,文章將針對面臨的挑戰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以促進人工智能與影視創作的有效融合。
一、人工智能技術在影視制作中的應用
(一)劇本創作的智能化
人工智能技術利用自身的大數據分析能力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在劇本創作中輔助編劇。人工智能系統可以通過分析已有的成功劇本,提取關鍵元素和情節模式,從而為編劇提供創意靈感和故事結構建議。例如,海馬輕帆團隊開發的“小說IP智能評估系統”通過AI算法對小說的故事線、人物弧光、熱度、輿論等方面進行自動評估,提供劇情曲線、人物關系圖、情感曲線等數據報告,從而輔助影視制作方迅速了解小說的框架和人物關系的合理性[1]。該系統的應用案例之一是與快手合作的短劇《契約夫妻離婚吧》。這部劇在快手平臺上線僅一個月,累計播放量就超過了1億次,展示了AI技術在劇本創作和評估中的實際效用。這種智能化的劇本評估不僅提高了劇本篩選的效率,還有助于從宏觀角度把握故事的質量和潛力。人工智能技術在劇本創作中的應用,使得創作者能夠更加專注于故事的深度和情感的表達,而將煩瑣的邏輯和結構分析工作交由智能系統處理。此外,人工智能還能夠提供劇本修改建議,幫助編劇優化故事結構和人物發展,從而提升劇本的整體質量。
(二)拍攝與生成的自動化
在拍攝與生成環節,人工智能技術通過自動化工具和算法優化拍攝流程。人工智能可以輔助導演進行場景布局、光影處理等工作,提升影視作品的藝術效果。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影視作品能夠更快地完成后期制作,同時保持高質量的呈現效果,有助于縮短影片制作周期,提高制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例如,原力數字科技首次將電影用的虛擬拍攝技術應用到電視劇《全職高手》上,劇中線上世界部分有45萬幀畫面,涉及50種崗位,動用了566名工作人員,工作量巨大,但通過使用同步渲染技術,大幅提高了制作效率。
(三)后期制作的高效化
后期制作是影視制作中最為復雜和耗時的環節之一。人工智能在后期制作中的應用,如剪輯、調色、音效處理等,能夠自動化處理許多煩瑣的工作。在剪輯方面,人工智能算法能夠通過深度學習模型分析鏡頭序列,識別關鍵幀和場景變化,從而輔助編輯人員快速定位并選擇合適的片段。調色過程中,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分析大量的色彩理論和成功案例,能夠自動調整色彩平衡、對比度和亮度,以符合特定的藝術風格和情感表達。例如,Topaz Labs的人工智能視頻增強工具能理解照片內容,提升質量與分辨率,其降噪和模糊技術出色,能在困難環境中提升視覺質量。在音效處理方面,人工智能可以辨識各種圖像和聲音,如自然風景、人物面部或城市的嘈雜聲音,從而為聲音編輯提供精確的自動化剪輯和混音方案。最后,人工智能還能學習歷史上的成功作品,自動生成創意方案,幫助影視創作者創作出與時代對話的作品,從而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2]。
(四)發行傳播的智能化
人工智能技術在影視作品的發行傳播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人工智能可以分析觀眾的喜好和行為習慣,為影視作品提供個性化推薦,增強觀眾的觀影體驗。此外,人工智能還可以輔助生成預告片、海報等宣發物料,通過深度學習觀眾對不同視覺元素的反應,設計出更具吸引力的宣傳內容。在社交媒體上,人工智能技術還可以自動生成與影視作品相關的話題和討論,增加觀眾的參與度和互動性。例如,愛奇藝和微博聯合推出的人工智能角色號,能夠與觀眾進行互動,提升觀眾的參與度和作品的傳播效果。此外,人工智能還能夠根據市場反饋調整推廣策略,最大化影視作品的市場影響力。
二、人工智能技術對影視創作的影響
(一)創作效率的顯著提升
人工智能技術在影視創作中的應用,極大地提升了創作效率。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分析和處理大量數據,輔助編劇生成劇本框架、段落甚至完整劇本。例如,電影《Our T2 Remake》就是由人工智能藝術家利用ChatGPT等技術全程創作完成的,這不僅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創意生成中的潛力,也極大縮短了創作時間。在拍攝與生成階段,人工智能技術通過自動化工具和算法優化拍攝流程,輔助導演進行場景布局、光影處理等工作,提升影視作品的藝術效果。此外,人工智能在后期制作中的應用,如剪輯、調色、音效處理等,能夠自動化處理許多煩瑣的任務,縮短制作周期。
(二)制作成本的有效降低
人工智能技術通過減少對專業人員的依賴,降低了影視制作的人力成本。例如,在后期制作中,人工智能可以輔助完成剪輯、調色、音效等工作,減少了對專業后期人員的需求。例如,國內首部人工智能全流程微短劇《中國神話》就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完成美術、分鏡、視頻、配音和配樂,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同時,人工智能技術在劇本創作、角色創作、場景生成等方面的應用,也減少了傳統影視制作中需要的大量人力和物力投入,使得影視制作更加經濟高效。
(三)創作手段的多元化拓展
人工智能技術為影視創作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平臺,豐富了創作手段。人工智能技術賦予了創作者在劇本創作、場景設計、角色建模和動畫制作等方面的輔助能力,并且拓寬了他們探索新創意和表現手法的空間。例如,人工智能技術可以生成復雜的背景和特效,使得拍攝過程中可以即時看到特效與實景的結合效果,提升了拍攝的精確度和藝術效果。例如,科幻短劇集《三星堆:未來啟示錄》就是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制作的,劇情背景設定在未來世界,展示了AI在創意和視覺效果上的應用。
(四)作品質量的全面提升
人工智能技術在提升影視作品質量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精準的數據分析和智能化處理,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提供更加精細的后期制作效果,提升影視作品的藝術效果和觀賞體驗。例如,近年來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就充分展示了這一點。電影使用先進的虛幻引擎技術,結合攝像機追蹤路徑和XR虛擬生成圖像,制作團隊能夠實時預覽和調整特效效果,創造出了逼真的宇宙環境,給觀眾帶來了震撼的視覺效果,也使得中國的科幻電影在視覺效果上達到了國際水平。此外,制作團隊還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構建了演員的不同年齡段的面部模型,使得演員在電影中呈現出從年輕到年老的容貌變化。電影中的人物塑造和情節設計,也都力求在情感上打動觀眾,形成深度的觀感體驗[3]。
三、人工智能技術與影視創作融合的挑戰
(一)影視媒介信任的重建
人工智能技術在影視制作中的滲透,尤其是深度偽造(Deepfake)和生成式對抗網絡(GANs)等技術的應用,使得觀眾對媒介內容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人工智能可以輕易地創建出以假亂真的人物形象和場景,這不僅挑戰了傳統的新聞報道和紀錄片的可信度,也對虛構類影視作品的接受度造成了影響。觀眾會開始質疑屏幕上新聞報道的人物言論和電影特效場景的真實性。這場信任危機將破壞觀眾與影視作品之間的情感紐帶,對影視行業的良性成長造成不利影響。
(二)影視版權保護的新挑戰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對現有的版權體系構成了挑戰。人工智能創作的作品,尤其是由人工智能獨立完成或在人工智能輔助下完成的作品,其版權歸屬問題變得模糊。此外,人工智能技術使得復制和分發版權作品變得異常容易,這不僅損害了原創作者的權益,也對影視產業的盈利模式構成了威脅。人工智能技術創作的衍生作品會引發市場沖突和版權問題。現有的版權法律體系尚未完全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要求,如何界定人工智能創作的內容、如何保護原創作者的權益、如何防止人工智能技術被用于侵權行為,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策略應對:人工智能與影視創作的和諧共生
(一)堅守內容為核心的創作理念
電影技術的發展一直與科學技術的創新緊密相連,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為影視產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創作工具和表達手段。它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生產方式,便捷了影視創作,擁抱人工智能技術成為未來影視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內容的核心地位不應受到動搖。內容是影視作品與觀眾建立情感聯系的橋梁,是傳遞價值觀和文化意義的載體。因此,即使在人工智能技術的輔助下,創作者也應將精力集中在故事的深度、人物的塑造和情感的表達上。人工智能技術可以作為工具,幫助創作者在劇本創作、場景設計、特效制作等方面提高效率,但它不能取代創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創作者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增強內容的吸引力和表現力,而不是讓技術主導創作過程。此外,堅守內容為核心的創作理念,對人工智能帶來的變革應保持清醒判斷和認識,確保創作內容符合文化價值和社會倫理,避免過度依賴技術導致內容的同質化和淺薄化,充分發揮電影人的主觀能動作用,講好中國故事[4]。
(二)強化知識產權的全面保護
隨著人工智能在影視創作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強化知識產權的全面保護變得尤為重要。人工智能技術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問題,它的出現使得作品的復制、傳播和篡改變得更加容易,使用人工智能會威脅到原創作者的合法權益,帶來諸如版權問題、價值判斷問題、社會輿論導向問題等。因此,需要從法律、技術和社會三個層面來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法律層面上,需要更新和完善現有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明確人工智能創作作品的版權歸屬、使用范圍和保護期限。技術層面上,可以利用區塊鏈等技術手段,為作品提供不可篡改的版權證明,確保作品的原創性和真實性。社會層面上,需要增強公眾的版權意識,通過教育和宣傳,讓更多人了解和尊重知識產權的重要性。此外,影視行業內部也需要建立更加嚴格的自律機制,對內防止抄襲和侵權行為,對外積極維權,保護創作者的合法權益。通過這些措施,可以為人工智能時代的影視創作提供一個公平、有序的法律環境[5]。
(三)探索人機協作的創新模式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為影視創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探索人機協作的創新模式成為一個重要課題。人機協作模式強調的是人工智能與人類創作者之間的協同作用,旨在通過技術與人類智慧的結合,創作出更加豐富和多元的影視作品。在這種模式下,人工智能可以承擔起數據分析、素材整理、初步編輯等輔助性工作,而人類創作者則可以專注于創意構思、情感表達和藝術指導等核心創作活動。例如,人工智能可以根據市場數據為編劇提供受眾偏好分析,幫助編劇創作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劇本;在后期制作中,人工智能可以輔助剪輯師快速篩選和拼接鏡頭,提高剪輯效率。同時,人機協作模式也要求創作者具備一定的技術素養,能夠熟練地運用人工智能工具來輔助創作。這就要求影視教育機構加強對人工智能技術的培訓,提高創作者的技術應用能力。此外,人機協作模式還需要解決技術與藝術之間的融合問題,確保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不會削弱作品的藝術價值和人文關懷。
五、結束語
人工智能技術在影視制作中的應用前景廣闊,但也伴隨著挑戰。為了確保影視行業的健康發展,必須解決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信任和版權問題。通過堅守內容創作的核心地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探索人機協作的新途徑,我們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工智能技術的潛力,同時保持影視作品的藝術性和原創性。未來的影視創作將是人工智能技術與人類創造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這將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
參考文獻:
[1]巴勝超,姜佳娟.人工智能技術與影視創作融合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1(02):99-105.
[2]安靜.數智時代跨媒體藝術與影視創作的融合與創新[N].河南經濟報,2024-06-22(011).
[3]趙宛鈺.談數字媒體藝術和影視創作的融合[J].藝術評鑒,2023(12):164-168.
[4]高賀勝,邱琬婷.人工智能語境下影視創作和應用型影視人才培養新思考[J].現代電影技術,2024(06):26-30.
[5]卜瑤.人工智能與影視文學創作融合路徑分析[J].喜劇世界(下半月),2022(11):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