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的10年里,成為特斯拉首席執行官的馬斯克共到訪中國11次,他曾自言:“我是中國的超級粉絲?!瘪R斯克的母親梅耶·馬斯克也經常來中國游玩,最近一次是剛剛過去的11月8日。
10年11次到訪中國,這不是巧合。
中國市場曾在多個時間節點成就了馬斯克,而特斯拉在中國的發展,堪稱中美經貿合作的成功范例。
馬斯克的首次中國公開之行是2014年。2014年1月,他突然開通微博,隨后發布了自己的第一條消息,表示“未來我們將會在中國市場‘大有所為’”。
如今看來,馬斯克不僅是一個冒險者,更是一個精明的商人,尤其擅長造勢。
首發微博3個月后,他便造訪中國。第一次訪華,馬斯克的行程滿滿:第一天,他拜訪了時任科技部部長萬鋼。萬鋼表示,中國政府正在考慮電動汽車在稅收方面的改革。從科技部出來,他就趕去參加“極客公園創新者峰會”,和楊元慶、周鴻祎等中國科技圈名人對話。
第二天,他上午拜訪了時任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苗圩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希望特斯拉公司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創新,加強與中國企業的合作。下午參加完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第一批新車交付儀式,當晚馬斯克就馬不停蹄地趕往上海,參加另一場交付儀式。
其間,馬斯克還密集地接受了各大媒體的采訪。在采訪中,他反復表露出對中國市場的重視,“我認為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對特斯拉至關重要,因為特斯拉的使命就是推進電動車、可持續能源交通工具的進步,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車輛市場。如果我們在中國不成功,我們的使命就不成功”。那時,他在中國市場的工作重點是“讓超級充電站遍布中國”。
但他還有更大的野心,“長期來看,我們希望在中國發展當地生產點,還可能發展中國當地的研發點”,“在特斯拉的長期規劃中,我們一定將在中國建立工廠”。當時,中國市場上銷售的特斯拉是從美國加利福尼亞進口的。
彼時,特斯拉的產能、安全性等遭到嚴重的質疑。就在馬斯克第一次訪華前,一批車主抗議特斯拉對京滬之外的顧客推遲交車,特斯拉被廣泛認為是“富人的玩具”“小眾游戲”。此外,在2014年,特斯拉Modle S正式發布不到一年,被公開報道的起火事件至少5起。
在此背景下,馬斯克的中國之行有著重要的意義。他在中國也確實收獲了不少好消息。上海市新能源汽車推進工作辦公室確認,2014年上海向包括特斯拉在內的進口純電動汽車開放3000個免費的新能源汽車牌照。之后,杭州、廣州、深圳、天津等地相繼對特斯拉出臺了特殊的優惠政策。中國聯通不僅和特斯拉簽署了為其提供汽車信息化全面解決方案的協議,還簽署了共建充電站的戰略合作協議。
不過,對于和中國的合作,馬斯克還是繞了一段彎路。時任上海浦東新區副區長丁磊曾回憶,“2014年5月左右,浦東為特斯拉建成了一個海外最大的超級充電站,馬斯克親自到場剪彩。我代表浦東去跟特斯拉商談今后的合作和生產”。當時,丁磊與特斯拉全球幾乎所有業務板塊的負責人進行了深入交流,并考察了他們的工廠、技術中心和核心供應商,向他們發出邀請,建議他們在上海建廠,盡快實現在中國的本土化生產。
特斯拉當時提出了很高的條件:一是獨資,二是登記產品變成電子消費類產品而不是汽車產品。在等待半年后,丁磊收到的是特斯拉拒絕的答復,“2014年底,特斯拉猶豫再三之后回復說,因其北美產能還沒有用足,暫不考慮在中國生產”。

到了2015年,馬斯克3次來華:一次是參加3月的博鰲亞洲論壇,一次是5月與北京市政府會談,還有一次是11月主持特斯拉7.0系統在中國的發布。
此后,特斯拉多次傳出落戶中國的傳聞。2016年3月,蘇州相關政府部門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協調特斯拉汽車項目落戶蘇州的事宜。當時,馬斯克在接受采訪時說,要爭取在2016年內確定中國國產特斯拉的合作伙伴。2016年5月,媒體報道特斯拉團隊一行去廣州南沙看地。2016年6月,特斯拉將在上海浦東建廠的消息傳出。為了拿到最有利的優惠條件,精明的馬斯克和多個地方政府保持接觸。
但此時,特斯拉正處于內憂外患的危機中。特斯拉多名高管跳槽,包括全球銷售及服務總裁喬恩·麥克內爾、首席財務官埃里克·布蘭德、特斯拉西歐區域負責人格奧爾格·埃爾等。現金流與產能不足的問題始終籠罩著特斯拉,對美國本土的車主來說,從下單到提車至少要等上一年時間。2017年8月,媒體報道有6萬多名特斯拉車主要求取消訂單。

《華爾街日報》稱“特斯拉正處于生死存亡關頭”。從衡量企業財務安全的角度看,特斯拉的Z值(美國學者阿特曼發明的一種衡量企業破產風險的方法)為1.26,任何得分低于1.8的公司都將成為投資者的噩夢;得分為1分或更低,意味著企業可能在兩年內破產。
“2017年是我整個職業生涯中最艱難、最痛苦的一年。”馬斯克后來回憶,“睡不著的時候要么挨著,要么吃安眠藥。”對外,他表現出強烈的攻擊性——“炮轟”媒體惡意唱空特斯拉;拒絕回答市場研究機構的問題,表示問題太“乏味”“干巴巴”;吐槽競爭對手福特汽車的工廠像太平間,梅德賽斯—奔馳母公司在電動車領域的投資太摳門。
在中國尋求機會,被視為馬斯克的“最后一張底牌”?!榜R斯克是企業家,身為企業家的他需要一個巨大的市場。能為他提供這么廣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只有中國。”曾在美國約翰·霍布金斯大學做訪問學者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趙永升對《環球人物》記者說。
在與包括特斯拉在內的外資接觸的過程中,中國始終展現出更大程度的開放誠意,以及對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追求。
中國政府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推動力不斷擴大。2017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宣布完善內外資投資管理制度,有序放開合資企業股比限制。2017年4月25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閣會見馬斯克。新華社發布稿件將馬斯克稱為“美國客人”。
轉機發生在2018年。當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宣布,2018年我國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
政策的利好無疑加速了特斯拉的中國生產之路。2018年5月,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業務范圍涉及技術開放、電動汽車進出口銷售,并未涉及制造生產。同年7月,特斯拉在上海建廠的消息終于塵埃落定。特斯拉中國工廠將落戶上海臨港,成為我國首家外資獨資的車企,也是特斯拉全球首個海外工廠,集研發、制造、銷售于一體,計劃每年生產50萬輛純電動汽車。
就在這時,馬斯克又一次來到中國。2018年7月10日,時任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會見了馬斯克。李強說,我們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也始終堅持在開放合作中實現共贏發展。兩天后,一張照片在社交平臺刷了屏——西裝革履的馬斯克站在小巷子里,拿著煎餅馃子大快朵頤。7月12日,時任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會見了馬斯克。陳吉寧說,在新一輪擴大開放的過程中,北京將進一步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為國際企業在京發展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這趟行程的最后,馬斯克發布了推特。他提到,“與中國高級領導人進行了非常棒的會面,(他們)對未來有非常周到的思考”。

2019年1月,上海浦東一片農田破土動工;
2019年10月,特斯拉首輛整車總裝落地;
2020 年1月,特斯拉首批國產Model 3面向普通用戶正式批量交付……
從荒蕪之地到周產3000輛,特斯拉首座海外超級工廠僅用時一年。馬斯克一掃過去的陰霾,在特斯拉國產Model 3的交付儀式上,不僅開心地跳起了舞,還向中國政府“表示感謝”,宣布Model Y制造項目正式啟動。
“中國就是未來。”馬斯克如此感嘆。2021年,上海成了特斯拉最大出口中心,全年出口量約16萬輛。2022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交付量達到了71萬輛。而特斯拉2022年全球共交付131萬輛汽車,上海超級工廠貢獻占比達54.2%,撐起特斯拉全球過半產量。馬斯克多次直言:中國令我震撼,那里有很多聰明、勤奮的人。
“沒有中國,就沒有特斯拉,這句話毫不夸張。因此,馬斯克對中國有感激之情?!壁w永升認為,“相比企業家,馬斯克對于自己的身份認知更多的是一名工程師。對于工程師來說,只有中國能提供給他一個巨大的試驗場,實施新的技術、新的工程,實現他的抱負。這是因為中國具有制度優勢,地方政府能提供給他規模巨大的土地儲備、資金支持以及免稅政策等,相當于他帶著技術來發展就好了。”
2020年1月之后馬斯克再次訪問中國,是3年后了。2023年5月30日,一架型號為G650ER的飛機降落在北京機場,走出機艙的正是馬斯克。
這是馬斯克第十次到訪中國。頭兩天的時間里,馬斯克見了三位部長。會見中,馬斯克表示,美中利益交融,如同連體嬰兒彼此密不可分。特斯拉公司反對“脫鉤斷鏈”,愿繼續拓展在華業務,共享中國發展機遇。

馬斯克的來華及表態具有象征意義。正如時任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發言人華春瑩同一時期在社交媒體上發問“哪個國家對外企更開放?”時貼出的兩張圖片——一張是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在美國眾議院能源和商務委員會聽證會上面對“長槍短炮”,另一張則是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現身北京三里屯蘋果零售店受到歡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馬斯克在中國夢想成真,這是中國與世界共贏的真實樣本。
就在馬斯克訪華前的2023年4月,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項目落戶上海臨港新片區。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將規劃生產特斯拉超大型商用儲能電池,初期規劃年產商用儲能電池可達1萬臺,儲能規模近40GWh(吉瓦時),產品提供范圍覆蓋全球市場。
2023年6月1日,馬斯克結束了他的第十次中國之旅。這次中國之行使特斯拉股價大漲,直接將馬斯克重新送回世界首富的寶座。
馬斯克最近一次來到中國,是2024年4月28日應中國貿促會邀請。當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強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馬斯克。
李強表示,中美兩國經濟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都可以從對方發展中獲益。特斯拉在中國的發展堪稱中美經貿合作的成功范例。事實表明,平等合作、互利共贏才最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也是兩國人民的共同期盼。希望美方同中方更多相向而行,遵照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推動中美關系持續穩定發展,更好惠及兩國和世界人民。
李強指出,外資企業是中國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參與者、貢獻者,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將始終向外資企業敞開。中方言出必行,將在擴大市場準入、強化服務保障等方面繼續下功夫,為外資企業提供更優的營商環境、更有力的綜合支持,讓各國企業安心、放心地投資中國,更好實現互利共贏。
這一天,對于馬斯克來說同樣值得慶?!厮估悄荞{駛合規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發布《關于汽車數據處理4項安全要求檢測情況的通報(第一批)》,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生產的全部車型符合汽車數據處理方面的在華相關合規要求,成為唯一一家符合合規要求的外資車企。這為特斯拉推進全自動駕駛系統(Full-Self Driving,簡稱FSD)進入中國市場奠定了重要基礎。
客觀地說,特斯拉的“鲇魚效應”也促進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鏈、本土品牌的飛速發展。目前,上海超級工廠依托中國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和一流的制造能力,零部件的本土化率已經達到95%,并且率先實現了平均30多秒就可以下線一輛整車的行業奇跡。在特斯拉之外,憑借創新性和靈活性,中國一眾造車新勢力快速崛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經把先發優勢轉化為領先優勢。
毋庸置疑,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用實際行動詮釋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展示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開放的姿態,將吸引越來越多外國企業和政府部門“用腳投票”。近日,中國貿促會發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外資營商環境調研報告》就顯示,九成受訪外資企業對中國營商環境評價為“滿意”及以上,外資企業持續看好中國市場。
編輯許陳靜/美編潘大鵬/編審呂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