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那年,我們學院有一門專業課叫“財務管理”,由一位被學校特邀返聘的業界“大拿級”人物主講,我們私下里親切地稱其為“劉奶奶”。
課上,“劉奶奶”在講臺上大談現金流、資金復利,講長短貸置換以降低企業財務費用,講成本管控與納稅籌劃。課下,我以向父親借的8000元作本,通過自己的一番操作,賺足了大學幾年的生活費,從此對平凡的校園生活徹底失去了興趣。
因此,當一群學長學姐走進教室,為一個名叫“ERP沙盤模擬”的學生社團做納新宣傳時,我不禁輕蔑一笑。在我看來,一群人圍坐在電腦面前,模擬企業經營,這跟“扮家家酒”毫無區別。
但是我仍舊報名了,原因無他,純粹是它的入社門檻令我萌生了征服欲——它是當時唯一限制專業、需要通過考試擇優錄取的學生社團。
我自幼便堅守一條原則:萬事得劃算。這么說吧,倘若我的高考成績是601分,擺在我面前有兩個專業,一個往年錄到590分,我報了可以穩妥“上岸”,另一個往年錄到600分,我有一定概率被退檔。那我絕對會選擇600分的那個,寧可服從調劑。理由很簡單,我希望我的分數能夠實現“收益最大化”。
有時,我會為自己有這樣功利的想法而感到羞愧,但我從不遮掩自己的求勝之心。
但是我萬萬沒想到,自從我成為“ERP沙盤模擬”社團成員的那天起,我的生活軌跡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它改變了我的職業規劃,將我推上了一條我從未預想過的人生道路。
入社伊始,一切都如我所料。社團坐擁經管學院內最優質的資源配置,有專業的實驗室、活動中心、訓練場,指導老師和學長學姐們謙遜、友善、博聞廣識、鎮定沉穩。社團進行日常活動時的確是一群人圍坐在一起,眼睛盯著電腦,但似乎又有哪里不太一樣……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全稱“企業資源計劃”,是一種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它將企業各個方面的資源充分調配和平衡,為企業提供全面系統的解決方案。而模擬ERP也就是需要“玩家”扮演不同的企業成員角色,承擔相應的職能,模擬企業從初創到運營再到發展壯大的全過程。從戰略規劃到資金籌集、市場營銷、產品研發、組織生產、產品銷售,再到財務核算……模擬經營的時間線往往長達十余年,過程中任意一處紕漏,都有可能導致企業破產,譬如“原材料供給不及時,耽擱生產”“工廠及產線改造滯后,影響產品交付”,或者是“應收賬款未能追回,銀行利息無力償還”,等等。
在模擬實訓中,我所在的隊伍有時因為“生產總監”和“財務總監”的溝通不暢,導致資金使用超出預算,無力償還銀行貸款,不得不將應收票據拿去貼現,“拆東墻補西墻”;有時因為“總經理”的戰略部署有誤,未能爭取到關鍵訂單,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內企業產線和資金閑置;有時也會遇到“不測風云”——企業剛展開大規模的產線改造,市場上馬上就涌現出一批利潤可觀的好訂單……總而言之,ERP沙盤模擬幾乎可以涵蓋真實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絕大多數業務流程,如果團隊成員夠多,就連“給競爭對手安插商業間諜”的環節都能模擬。
在社團受訓的那些日子,是我本科階段成長速度最快的一段時期,我從中學到了大量課本之外的知識,第一次切身感受到商業世界的魅力。商業是真真切切貼近我們生活、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社會活動,它向上關系著社會財富流通和經濟增長,向下聯系著個人發展和職業就業,同時又是促進市場競爭、人才交流、效率提升和技術創新的強引擎。我們學習企業運營與管理的目的,并不僅僅是學習如何在買進賣出中盈利,更重要的是學習企業的使命與商業倫理,學習“商業向善”與“善業向商”的理念,去了解古今中外那些馳騁商場的行業巨頭是如何謀劃“百年大計”的,去學習“從善如流,聞過則喜”的商者精神,而后真正理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意義。
很快,我成了社團中的積極分子,時常廢寢忘食地泡在實驗室里,追在學長學姐的屁股后面向他們請教問題,被教授帶著參加了許多研討會、行業峰會,甚至代表學校組隊“出戰”,一路從省賽打到國賽,擁有了一頁令同屆學生們艷羨不已的簡歷。
大三結束時,我收到了一家大廠的面試邀約。因為受到了打比賽期間結識的導師的特別推薦,所以我越過了群面環節,直接坐在了業務板塊條線負責人的桌前。他將那頁滿載我獲獎履歷的紙頁輕輕地放在一邊,告訴我他并不在乎這些,他只想問我一個問題:
“這些看起來豐富多彩的、密密麻麻的、漂亮的經歷,它教給了你什么?”
那一瞬間,我的腦海中閃過了無數個詞:誠信、合作、上進心、細心、沉著、洞察力、永無止境的學習精神……不,這些都不是。
“把自己當作一家企業,像經營企業那樣經營自己,不斷投資,偶爾并購重組,永遠追求收益最大化。”
當時,這是我的答案。
如今,這亦是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