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有時會頂撞教師,這時,教師應當謹慎處理。基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我總結出了以下“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控制情緒,幽默化解
一天上午,上課鈴已經響了兩分鐘,我正在黑板上板書,依稀聽見下面傳來《英雄聯盟》的游戲聲音。我隨即強調紀律:“請同學們把手機調至靜音并收好。”話音剛落,游戲的聲音逐漸消失。然而,我轉身之后,仍然看到幾名同學偷偷玩手機,其中就有平時表現好、成績不錯的小偉。我一邊講課一邊用眼神警告他。他可能是玩游戲太專注了,并沒有注意我的眼神。幾分鐘過去了,他仍然沉迷于游戲。無奈之下,我走到他旁邊,伸出手,嚴肅地說:“交出來。”
他慌張地把手機放到抽屜里面,不敢直視我,沒好氣地說:“不玩了。”
“把手機交出來。”我一字一頓地說。
誰知,他不但不交出來,反而把手機放到褲子的口袋里,無聲地抗拒我。空氣在這一刻仿佛凝固了。我明白,如果今天收不上他的手機,接下來將會有更多學生上課玩手機。于是,我提高了音量:“站起來。”
他猛地站起來,眼神兇狠,大聲吼道:“班里那么多人玩手機,憑什么就揪著我不放?”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頂撞,我的心中一震,環顧四周,同學們的目光都聚焦在我們身上。那一刻,我的威信和尊嚴仿佛被踐踏,憤怒之下,我幾乎要失控。話到嘴邊,我猛然意識到:我是一名受過專業訓練的教師,而學生只是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我要引導他們,而不是跟著他們的情緒一起“燃燒”。教師管理好情緒,既是保護學生,也是保護自己。
想到這里,我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自己的情緒,試著給彼此找臺階下。我面帶微笑地說:“那說明我們太有緣了,茫茫人海中只有你引起了我的注意。看到你現在這樣,我就想起了我的學生時代。你們看他滿臉通紅,真的很可愛。”旁邊傳來同學的笑聲。
小偉尷尬地坐下,迅速趴到桌子上。
接著,我語氣一轉,嚴肅地說:“今天下午6點之前,你可以到辦公室找我‘申冤’,否則,我不介意讓第三方介入這件事情。”說完,我就像沒事兒人一樣繼續講課。
控制情緒,幽默化解,是面對學生頂撞時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被學生頂撞后,教師情緒不佳是很自然的反應,但教師應銘記: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努力置身情緒之外,以理性的態度和專業的方式處理問題。
第二步:私下溝通,傾聽理解
教師選擇私下溝通的時間時,既要遵循及時性原則,避免問題拖延或惡化,又不可操之過急。一方面,教師需要時間來思考處理策略。被學生頂撞雖然令教師難堪,但確實是一個良好的教育契機。教師必須做足準備,確保在談話中直擊要害,不被學生牽著鼻子走?。另一方面,冷處理能讓學生因摸不清教師的意圖而感到不安,讓學生在揣摩與忐忑中反思,提升教育效果。
在選擇談話地點時,教師應選擇一個能讓學生放下顧慮、敞開心扉的環境,保護他們的隱私。
當天下午6點,小偉如約來到辦公室。我事先與其他教師打好招呼,此刻辦公室里只有我和小偉兩人。我故意裝作沒注意到他,當學生發現教師并未立即關注自己時,往往會更傾向于主動開口。
不出所料,小偉在我的辦公桌旁站了片刻,忍不住開口:“老師,我來了。”
我轉過頭,嚴肅地看了他幾秒鐘,突然輕松地笑起來:“你來了啊,還生氣呢!你看你的眉毛都快擰成麻花了,小心變成憤怒的小鳥喲!”
小偉可能已經做好了挨罵的準備,我的調侃讓他措手不及,緊張的氣氛頓時消散。我拉過一把椅子放在旁邊,示意他坐下。根據心理學中的“坐向效應”,在進行思想教育時,教師應坐在學生的身旁或側面,以營造友好的溝通氛圍,使學生更易于接受教師的意見。
接著,我運用心理學中的“可口可樂效應”,為小偉倒了一杯溫水,以營造舒適的談話環境。一切準備就緒,我開始客觀回顧課上發生的事情:“今天上課,我發現你在玩手機,用眼神示意你將手機收起來,但你并未對此作出反應。迫于無奈,我只能按照學校手機管理要求沒收你的手機。學生遵守校紀校規不是應該的嗎?你當時為什么發那么大脾氣?”通過客觀的陳述,我希望能消除小偉的防備心理。
小偉緊抿嘴唇,片刻之后開口:“我知道學校的規定,只是當時是《英雄聯盟》比賽的關鍵時刻,而且我看到其他同學也在玩。你只沒收我的手機,讓我感覺是在針對我。一時間情緒上涌,沒忍住。”
我嘆了一口氣,語氣充滿失落:“因為我看好你,覺得你有更好的前程,不應該在課堂上玩手機,混日子。”
“老師,對不起。我當時太沖動了。”他懊惱地說。
我無奈地搖了搖頭:“學會管理情緒、尊重他人,才能在社會中立足。你今天上午的言辭和態度,如果對待的是朋友或上司,很可能會失去友誼或工作。我并不想責罰你,但我擔心班里會有更多同學效仿你在課堂上玩手機。你覺得我們應該如何杜絕這種事情呢?”
他誠懇地說:“我愿意把手機交給老師。”
“行,如果你在一個月后的演講比賽中獲獎,我就把手機還給你。”我趁機提出一個他有能力實現的目標,隨即話鋒一轉,“你剛才說你是一時沖動才頂撞老師的?”他連連點頭。
“那一刻你被情緒支配,并非本意,我不怪你。像你這樣優秀的學生都會情緒失控,其他同學估計也有同樣的困擾。我打算召開情緒管理主題班會,你愿意以此次事件為例現身說法,幫助同學們認識到情緒管理的重要性嗎?”小偉猶豫了一下,點頭答應了。
第三步:召開班會,引導反思
小偉解開了心結,但這件事并未結束。我決定以此為契機,組織一次班會,邀請同學們共同探討這次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如何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在這次班會上,我們深入剖析了學生頂撞老師的行為,這往往是學生情緒失控的結果。班會上,小偉分享了他因為一時沖動頂撞老師的經歷以及事后的心理活動。他當眾向我道歉并上交手機。很多時候,身邊同學的真實分享往往比教師苦口婆心的教導更能觸動學生心靈。另外,學生分享也是一個自我反省和成長的過程。我表揚小偉:“你知錯能改,這很難得。相信通過這次經歷,你會更加成熟。希望同學們能從小偉的經歷中吸取教訓,做情緒的主人。”
學生頂撞教師后,教師如果只是私下處理,或許能讓當事學生受到教育,但這是不夠的。教師還應該利用主題班會進行集體教育,挖掘事件背后的教育意義,讓每名學生都從中受益。(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