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自習課,我在教室批改作業,批到小鵬的作業時,不禁眉頭一皺:他的字密密麻麻的,解題步驟之間幾乎沒有空隙,讓人難以辨認。于是,我叫小鵬上前,詳細講解了正確的版面安排,要求他將這幾道題重新寫一遍。然而,小鵬的反應卻出乎我的意料。他拿回作業本,猛地往桌上一摔,大聲吼道:“我不寫!”
我一時愣住了,隨即怒火中燒,但我知道不能硬碰硬。雖然小鵬的書寫不盡如人意,但他平時的學習態度還算端正,只是性格要強,容易沖動。此刻,他坐在座位上,緊咬嘴唇,喘著粗氣,顯然在極力壓抑自己的不滿。我想,如果我繼續要求他重寫,勢必會引發更激烈的對抗。因此,我決定先調整自己的情緒。
我想到了著名的非暴力溝通法,包括觀察、感受、需要、請求4個要素。句式是:當我看見/聽見……,我感覺……,因為我需要/重視……,你愿意……嗎?
表達感受,說出需要
懷著試一試的心態,我走到小鵬身邊,彎腰小聲說:“看到你的書寫這么緊湊,版面安排有點局促,老師感覺有點失望,因為你是個成績不錯的孩子,老師一直對你抱有較高的期待,而作業書寫的整齊與否直接反映了你的學習態度。”說完,我看了一眼小鵬,他依然悶悶不樂,但緊閉的嘴唇放松了一點。
如果此刻讓他重寫,他恐怕還是會抵觸。于是,我問:“你不想重寫是不是覺得會增加作業負擔?”小鵬察覺到我理解了他的情緒,似乎被觸動了,眼圈泛紅,或許他也意識到自己之前的反應過于激烈。
見狀,我給他一個臺階:“一會兒下課后,你愿意跟我到辦公室聊一聊嗎?”
小鵬沒有點頭,也沒有說話,我在他旁邊站了幾秒鐘,然后回到講臺繼續批改作業。我也不確定下課后他是否會跟著我到辦公室,但我想試一試。
耐心傾聽,調整請求
下課后,我回到辦公室,剛坐下,小鵬就拿著作業本過來了,一臉的委屈和尷尬。他低頭站在我面前,我能感受到他此刻仍在努力維護自己的尊嚴。于是,我再次重復了他激烈反應背后的需求:“你說你不想寫,是覺得增加了作業負擔嗎?”
小鵬點了點頭,委屈的淚水奪眶而出。畢竟他還只是一個孩子,抗拒額外增加的作業也在情理之中。
哭過之后,小鵬的情緒逐漸平復。我繼續說:“其實老師也不想給你增加負擔,但老師覺得你的成績很不錯,如果作業能寫得更整齊一些,版面安排更合理一些,那就更完美了。而且,考試時,卷面整潔度也會影響分數,老師只是希望你能更加優秀,你能理解老師嗎?”
小鵬的態度明顯緩和下來,說:“老師,今天各科的作業都有點多,我確實沒時間再寫了。”
于是,我調整了請求,提出一個折中的方案:“這樣吧,這次的作業暫時先這樣,但是從下次開始,你要按照老師的要求寫作業,行嗎?”小鵬使勁點了點頭。
我問:“剛才你的沖動反應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些不好的影響,你覺得我們應該怎樣消除這種影響呢?”
小鵬的雙手不安地捏著衣角,透露出他內心的尷尬。我深知,以他要強的性格,讓他在全班同學面前承認錯誤很難。為了照顧他的感受,我又提出一個折中的辦法:“小鵬,老師看出你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當眾道歉可能讓你難堪,那么,由老師在班上簡要說明情況,說你已經認識到錯誤并承諾會改正。你覺得如何?”
小鵬默默地點了點頭。
我鼓勵他:“那咱們就約定好了,希望后面看到一個更加努力的你。”
小鵬低頭拿著作業本走出了辦公室。
下節課一開始,我將事情的處理結果公之于眾:“剛才小鵬和老師在辦公室聊了很久,他認識到頂撞老師的行為是錯誤的。老師也原諒了小鵬,小鵬保證以后會嚴格按照要求完成作業。每個人都會犯錯,關鍵在于我們能否意識到錯誤并勇于改正?,F在,讓我們為勇于承認并改正錯誤的小鵬同學鼓掌。”話音剛落,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面對學生的激烈情緒反應,硬碰硬可能導致事情朝更加不可控的局面發展,此時,教師要控制好情緒,看見學生情緒背后的需求。學生的需求被看見后,交流就會更加有效。
召開班會,討論策略
為了避免頂撞事件再次出現,也讓學生明白如何正確應對教師的批評,我召開了主題班會:當我被老師批評。為了保護小鵬的自尊心,在班會課上,我沒有提到小鵬,而是虛構了一個案例——課間操結束后,老師單獨留下了小明,指出他做操時的不足,并要求他重做最后一節。小明聽后大為不滿,沖老師嚷道:“我不會做這一節!”
我請同學們圍繞這個案例展開討論,探究小明的反應是否妥當,以及如何合理應對。
同學們討論得熱火朝天,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應對方法?!拔覀儾粦撝苯酉蚶蠋熜骨榫w,這樣很不尊重老師?!薄拔覀兛梢韵认蚶蠋煶姓J錯誤,畢竟老師都希望我們變得更好?!薄拔覀兛梢愿嬖V老師自己不太會做這一節,打算在放學后找同學請教,或者回家通過視頻學習,之后再重做?!薄?/p>
經過這次班會討論,同學們認識到頂撞行為是錯誤的,以及它帶來的不良影響,也算是起到了預防作用。
反思問題,總結經驗
班級出現學生頂撞行為,既是偶然現象,也隱藏著某些必然因素。比如,教師是否真正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行為習慣以及情緒調節能力?面對不同的學生,教師應該如何恰當地批評?什么方式可能激起他們的反抗?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每一名學生,教師可以定時與家長溝通,以獲取更多關于孩子的信息;定期召開班級教師會議,全體教師共同探討每個孩子的特點,再根據他們的個性和需求調整教育方式。當然,教師如果善于運用幽默的語言或自黑,往往能夠緩解緊張的氣氛。
另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室設置“情緒樹洞”,收集同學們的日常問題,及時發現并溝通解決,進一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無疑會大大降低學生頂撞行為的發生概率。
遇到被學生當眾頂撞的尷尬情況,教師的應對方式至關重要。運用非暴力溝通,教師不僅能夠智慧化解與學生的沖突,還能在這一過程中深化對學生的理解,增強師生之間的信任,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棘洪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