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7月3日, 3種面值的新版日元紙幣開始流通, 這是日本20年來首次發行新鈔。
新版紙幣從色彩到人物都設計一新,尤其是采用全息人物圖像技術防偽, 為全球首創。
一般來說,日本每隔20年會重新設計紙幣,以防偽鈔。此次新發行的紙幣分別為1萬日元、5000日元和1000日元,與現有版本面值一樣,但有不少引人注目的亮點。
首先,新面孔亮相。
“榮登”1萬日元紙幣的人物是“日本資本主義之父”澀澤榮一(1840年—1931年)。
澀澤榮一創辦了日本首家現代銀行“第一國民銀行”,該行是日本三大銀行之一瑞穗銀行的前身。他還大力推動日本造紙印刷業、保險業、煉鋼業、皮革業等諸多行業的發展,參與創辦了約500家公司。
澀澤榮一取代了現行1萬日元紙幣上的日本著名啟蒙思想家、教育家福澤諭吉(1835年—1901年)。

這是自1984年將福澤諭吉替換日本飛鳥時代政治家圣德太子之后,40年來首次更換1萬日元紙幣上的人物肖像。
有分析稱,澀澤榮一成為最大面值新鈔的“門面人物”,折射了日本對經濟“重振雄風”的渴望。
5000日元新版紙幣上印著女性教育家津田梅子(1864年—1929年)的肖像。
津田梅子是明治時代的教育家,也是日本歷史上首批出國留學的女性之一。
她致力于提高女性地位,創辦了位于東京的津田塾大學,這是日本最早的女子大學之一。
目前5000日元紙幣上也是一位女性——日本小說家樋口一葉(1872年—1896年)。樋口一葉是繼神功皇后之后被印到日本紙幣上的第二位女性。
1000日元新鈔則“主打”醫學家、細菌學家北里柴三郎(1852年—1931年)。
他因在治療破傷風和白喉方面的貢獻而被譽為 “日本現代醫學之父”。
現行1000日元紙幣上的人物是日本細菌學家野口英世(1876年—1928年),與北里柴三郎是同行。
有評論稱,隨著時代發展,日元紙幣上的人物身份和特點也在變遷——比如1 0 0 0日元上的人物從政治家伊藤博文轉變為文學家夏目漱石,后又變為細菌學家野口英世,反映了日本社會逐漸從關注政治轉向關注民生、教育、科學等議題。此次登場的3個人物都是19世紀、20世紀日本經濟、教育和醫學領域的翹楚,延續了數十年來人物肖像選擇的偏好。
3種面值新紙幣背面的圖案則分別為東京站標志性紅磚建筑、深受日本民眾喜愛的紫藤花以及浮世繪畫師葛飾北齋畫作《富岳三十六景》之“神奈川沖浪里”。
此次發行的新鈔還引入新技術。除紙幣上常用的凹版印刷和水印肖像外,新鈔還采用了全息技術印制人物肖像。
這項技術可以使鈔票上的人物肖像呈現三維轉動效果, 能更好地防偽, 從而提升安全性。
日本央行稱,其他國家此前也曾在紙幣上使用全息技術,但將全息技術應用于人物肖像尚屬首次。
其他特色還包括紙幣部分采用珠光水墨和夜光墨水印制,以及為視障人士提供觸覺標記以識別面值。
此外, 新版鈔票上的面值數字也比現有版本大, 方便不同年齡和國籍的人輕松識別。
日本政府稱, 到2025年3月底, 將印制近7 5億張新鈔。新鈔發行后, 現有鈔票仍將有效。
不過,新版紙幣與目前的許多支付機器并不兼容,需要后者更新才能使用。
這給不少企業和商店帶來麻煩。隨著零件和人工成本上漲,更新一臺收銀機預計花費1000至3000美元,購買一臺新機器的成本最高可達1.4萬美元。有些餐館經營者表示,可能會通過漲價來彌補成本,但擔心這樣會使顧客減少。
日本自動售貨機制造商協會表示,目前約90%的銀行自動取款機、火車自動售票機和零售收銀機已準備好接受新紙幣,但只有一半餐館和停車場完成支付機器的更新。街頭自動售貨機的升級預計則還需很長時間。
外界還注意到,新版紙幣發行之際正值日本致力于推動無現金支付之時。
盡管日本政府敦促消費者和企業減少使用現金, 但似乎很難改變日本社會對現金的偏愛。
截至2023年底,日本流通的紙幣數量為185.4億張。日本央行稱,如果將這些紙幣連在一起,其長度相當于地月距離的8倍。
日本政府發布的數據顯示,雖然日本無現金支付量在過去10年增長近兩倍,但仍低于政府設定的2023年在總支付量中占比約40%的目標,也落后于全球其他主要國家。
日本政府稱,無現金支付量需要上升到80%才能提高生產率。( 綜合整理報道)(策劃/李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