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健全常態化培訓特別是基本培訓機制,強化專業訓練和實踐鍛煉,全面提高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這為高質量開展干部教育培訓指明了方向路徑、注入了強勁動力。黨校作為干部教育培訓主渠道主陣地,將深入踐行“為黨育才、為黨獻策”初心,從嚴從實抓好基本培訓,推動形成“多要素融合、多環節貫通、多主體協同”的培訓新格局,為全面提高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貢獻黨校力量。
推動多要素融合,打牢干部教育培訓堅實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黨育才,就是要做好新時代的傳道、授業、解惑工作,傳好馬克思主義真理之道,授好推動改革發展穩定之業,解好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所遇之惑。黨校將始終牢記辦學治校的政治定位,按照分級分類原則,明確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學制、培訓周期等關鍵要素,提高教育培訓的規范性。一是堅持把黨校姓黨貫穿始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校辦學治校重要論述和《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始終牢記黨校業為誰興、功為誰建、言為誰立,在提高政治站位、把準政治方向、堅定政治立場、明確政治態度、嚴守政治紀律上下功夫,引導廣大教職工和學員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二是緊扣主題主線完善培訓內容。堅持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題主線,優化完善“1+5+N”教學總體安排,實施“原文精讀+理論輔導+案例解析+實踐提升”四位一體教學模式,推動理論教育更加深刻系統;健全“革命精神感召+正面典型引領+反面案例警示+黨性分析檢視”黨性教育鏈條,推動黨性教育更加入腦入心;采取“專題講授+現場教學+實崗鍛煉+一線調研”等方式,推動能力培訓更加務實管用。三是突出改革創新豐富培訓方式。積極創新培訓方式方法,綜合運用講授式、研究式、案例式、體驗式、模擬式等方法,深入總結、提煉、宣傳中國式現代化重慶實踐中的典型案例,把典型案例蘊含的道理學理哲理、方法路徑、探索創新、經驗啟示等研究深闡釋透,推出系列具有重慶辨識度的案例課程,編寫《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建設典型案例選編》,讓案例服務于教學活動、服務于科研資政、服務于新重慶建設實踐,實現“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理論閉環。
堅持多環節貫通,健全干部教育培訓閉環鏈條。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質量立校是黨校工作的重要遵循,是全面提升黨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抓手。黨校將把質量立校貫穿工作始終,深化對黨校工作規律和特點的把握,增強教育培訓的時代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一是做深做實需求調研。加強調查研究和分析研判,健全需求響應反饋機制,通過召開學員座談會、開展學員畢業回訪等方式,注重了解學員的理論困惑、工作難點、關注熱點,不斷完善教學專題、創新教學方式,尋求干部需求與組織需求、崗位需求的“最大公約數”,推動干部教育培訓供給與需求精準匹配。二是科學開展考核評價。全面客觀評教,發揮好集體備課制度的專業指導、集中評審、培基育苗作用,嚴格落實校領導“隨堂聽課”、部門負責人“跟蹤聽課”、學員“網絡評學”三維評教制度,把好教師授課的政治關、質量關、能力關,健全教學效果復盤機制,引導教師講全講準講深講透講活黨的創新理論。開展多維量化評學,堅持敢抓敢管、嚴抓嚴管,將黨性教育貫穿學員管理全過程各方面,對學員黨性修養、學習紀律、學習成效等方面進行科學系統考核,大力營造學習之風、樸素之風、清朗之風,進一步激發學員學習熱情、促進自我管理。三是持續推動成果轉化。深化大成集智機制,充分發揮黨校學科優勢、理論優勢和學員實踐優勢、經驗優勢,積極搭建不同層級、不同領域學員交流工作經驗、暢談學習體會、切磋研究成果的平臺載體。優化年度優秀資政報告評選辦法,組織學員聚焦全市中心工作和熱點難點問題咨政建言,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意見建議。健全訓用結合評估機制和培訓情況反饋溝通機制,把干部教育培訓作為培養干部、發現干部、考察識別干部的重要渠道,推動學員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奮進新征程、建設新重慶的工作思路、具體舉措。
強化多主體協同,增強干部教育培訓整體合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全黨辦黨校,各級黨委和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要以實際行動支持黨校事業發展。黨校將強化系統觀念、協同思維,充分調動全校及系統資源,共同推動基本培訓向縱深發展。一是整合用好全市各類資源。找準黨校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切入點、發力處,加強黨校與黨政機關協同合作,健全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進黨校的溝通機制,持續推動“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和重慶辨識度”的標志性成果進入主體班課堂或納入現場教學點,選派黨校教師到市級部門、基層一線頂崗鍛煉。堅持干而論道,辦好重慶學習論壇、專題報告會,邀請黨政領導干部、企事業單位領導人員、先進典型人物等到黨校授課,讓懂政策的人講政策、有經驗的人談經驗、會方法的人教方法,不斷提升學員政治能力、領導能力、工作能力。二是推動教研資一體發展。樹立以教學為中心、科研為基礎、資政為支撐的鮮明導向,深化項目牽引機制、成果轉化機制、考核激勵機制、資源共享機制,暢通教研資一體化發展大循環,常態化推動教學專題和科研資政相互轉化,項目化推動教師教學和研究能力全面提升,制度化推動為黨育才、為黨獻策有效銜接,有效實現“教學出題目、科研做文章、成果進課堂、資政出建議”。三是強化黨校系統聯動。加強橫向協同,通過業務指導、共商共建、合作辦班等方式提高基本培訓知曉度、關注度和支持度,逐步擴大對市級部門、高校、國企干部的培訓覆蓋面。強化縱向指導,深化“校領導定點聯系+職能部門對口指導+教研部結對共建+分片區協作交流”制度機制,積極構建覆蓋各區縣黨校的一體化培訓平臺,高標準共建共享全市黨校系統精品課程、精品線路、精品案例、精品教材“四庫”,推動基本培訓在各級黨校同質等效開展。
作者:中共重慶市委黨校(重慶行政學院)常務副校(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