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高層建筑不斷涌現,極大拓寬了人們的生活與工作空間,豐富了城市的多元化功能。然而,相較于低層建筑,高層建筑在消防安全方面面臨的挑戰更為復雜與嚴峻。其復雜的建筑結構、高密度的人口,顯著增加了火災風險。火災一旦發生,不僅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更可能導致嚴重的人員傷亡。因此,為切實增強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防護能力,營造安全的居住與工作環境,相關責任主體須對當前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現狀進行深刻剖析,準確識別問題根源,并據此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防控策略,加強防火監督與隱患排查,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堅實保障。
關鍵詞:高層建筑;建筑消防;安全隱患;防火監督
作者簡介:
邵一平(1982— ),男,漢族,遼寧沈陽人,本科,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研究方向:消防安全管理。
引言
在現代化城市的發展進程中,高層建筑的數量不斷攀升,不僅塑造了城市的“天際線”,也為居民提供了多樣化的居住與辦公空間。然而,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成為影響公共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其獨特的建筑結構及高密度的人口聚集特征,使得火災在高層建筑中的蔓延速度更快,人員疏散難度更大,進而加劇了火災的破壞力與救援難度。因此,高層建筑的管理者必須高度重視這一潛在的消防安全隱患,通過系統分析歷史火災案例,把握火災發生的內在規律與外在因素,采取科學、有效的防火監督與管理措施,以預防火災事故的發生,確保高層建筑的安全性,維護社會和諧與穩定。
一、高層建筑火災事故特點
(一)火勢蔓延迅速
高層建筑火災的撲救難度主要在于火勢蔓延迅速,與其結構特性密切相關。豎向井道作為建筑內部的自然風道,如樓梯間、電梯井等,在火災發生時會成為火勢迅速垂直傳播的路徑。加之外部的風力,火勢極易迅速覆蓋整個建筑。若電纜井、風道等內部空間缺少有效的防火屏障,將進一步加速火勢跨樓層傳播,對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二)人員疏散難度較大
在高層建筑火災中,煙霧的快速積聚成為人員疏散的主要障礙。煙霧遮蔽視線,使逃生者難以辨清方向,增加了決策錯誤。加之建筑內人員密集,火災突發時人們心理狀態復雜多變,易引發混亂與無序逃生,增加疏散難度。此外,電梯停用迫使高層人員只能依賴樓梯疏散。這一過程耗時耗力,存在樓梯間煙氣侵入風險,增加了疏散過程中的安全風險。
(三)火災撲救方式復雜
高層建筑的滅火救援工作面臨著方式選擇與資源配置的雙重挑戰。受建筑高度限制,傳統消防裝備難以直接到達火場,需依賴特種登高平臺、消防云梯等設備進行外部救援。若建筑高度超出設備能力范圍,救援效率必然受限。同時,高層建筑的供水問題尤為突出,常規供水系統難以滿足高層區域滅火時持續供水的需求,影響滅火效果。此外,建筑內部復雜的通風環境增加了煙氣控制難度,需采取特殊的排煙措施,以確保救援人員與被困人員的生命安全。
(四)火災發生概率較高
高層建筑因其獨特的結構與功能布局,存在諸多火災隱患。電氣系統的復雜性、大功率設備的廣泛使用以及電氣線路老化、維護不善等問題,均為火災的發生埋下了隱患。同時,高層建筑的人流密集且流動性大,增加了攜帶易燃易爆物品進入建筑的風險。加之占用消防通道、電動自行車違規充電等行為普遍存在,進一步提高了火災事故的發生概率。這些隱患因素相互交織,共同構成了高層建筑火災風險的多維性特點。
二、高層建筑消防隱患構成
(一)設計施工隱患
高層建筑的復雜結構對設計與施工提出了嚴格的專業要求,確保功能性與消防安全并重。然而,部分開發商與建筑商受經濟利益驅使,可能會采取一些不規范的操作手段。例如,在材料選用上以降低成本為目的,忽視材料的防火性能;在施工過程中,擅自調整施工方案,削減消防安全投入,從而導致消防設施布局不合理、規格不符合標準以及建筑材料的防火等級未能達標;消防通道的設計與實施也常因空間利用最大化而被忽視或占用,進一步增加了火災時的疏散與救援難度。
(二)使用管理隱患
高層建筑的多功能性與管理復雜性,使得日常的消防安全問題尤為突出。在高層住宅中,居民不當的日常生活習慣,如在樓道內堆積雜物造成的疏散障礙、隨意丟棄煙蒂增加的火災風險、電源管理疏忽導致的電氣火災等,均對消防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例如,長沙某大廈火災便是一起因未熄滅煙蒂而引發的典型火災案例。在高層商用建筑中,其內部業態多樣,如餐飲、生產加工等,若未能嚴格遵守消防安全規定,將極大地提高火災發生的概率。此外,高層建筑消防設施的維護與管理是確保消防安全的重要防線,任何環節的疏忽都可能使這道防線失效。防火分隔、安全疏散、自動噴水滅火及防排煙系統等關鍵設施需定期接受專業檢測與維護,以確保其在緊急情況下能夠正常發揮作用。南京某酒店火災深刻揭示了消防設施維護不善所帶來的嚴重后果。
三、高層建筑消防安全隱患與防火監督開展措施
(一)完善監督檢查體系,保障消防設施高效運作
為保障高層建筑消防設施的持續有效運行,亟須構建一個全面而精細的監督檢查體系。第一,消防水源包括消防水池、消防水箱和消防水泵等核心設施,需定期檢查儲水量的充足度與運行狀態,確保供水系統無間斷運轉。第二,應細致檢查消火栓的控制閥門、栓體、栓口等每一個細節,確保閥門啟閉順暢,無漏水、無損壞現象。第三,需嚴格檢查滅火器的外觀完整性、壓力表準確性、閥門密封性以及滅火劑儲量,確保其隨時處于可用狀態。同時,消防噴淋系統的管道、噴頭、閥門等組件也需接受周期性檢測,以保證噴淋范圍的全面覆蓋、壓力穩定。第四,需確保報警系統探測器的靈敏度、控制面板的反應速度、警鈴與警燈的工作狀態、電源供應的穩定性和信號傳輸的準確性。在此基礎上,應建立完善的消防設施檔案,詳細記錄消防設施的運行狀況和維護保養檢測情況,并通過增加檢查頻率與加大監管力度,確保消防設施始終處于最佳運行狀態。同時,應開通投訴舉報渠道,鼓勵社會各界參與監督,對反饋信息進行及時響應并處理,形成社會共治的強大合力。
(二)加強消防演練實戰,提高應急響應能力
針對高層建筑火災的復雜性,消防救援機構與高層建筑管理單位需緊密合作,深化消防演練實踐。第一,高層建筑管理單位應定期組織消防疏散應急演練,通過模擬真實的火災場景,提升單位內部的應急處置能力與協同作戰水平。同時,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優化應急流程,確保在火災發生時能夠迅速、有序地疏散人員。第二,消防救援機構需根據高層建筑火災特點進行專項訓練,提升救援隊伍的專業技能與戰術素養。通過構建快速響應、高效協同的火災應急機制以及跨部門聯合演練等方式,強化協同作戰能力,確保在火災發生時能夠迅速集結力量,科學制定滅火救援方案,培養高效處置火情的能力。第三,需加強對單位微型消防站人員的專業培訓,使其充分掌握高層建筑的建筑特性與火災特點,熟練運用固定消防設施與移動消防裝備,提升在高層建筑火災撲救中的主動性與靈活性。
(三)創新教育宣傳模式,筑牢消防安全防線
為有效提升公眾的消防安全意識,預防高層建筑火災的發生,相關部門需不斷創新消防安全教育宣傳模式。首先,應建立分級培訓體系,根據不同群體的特點與需求,制定差異化的消防教育培訓方案。利用消防宣傳月等有利時機,組織專業講師深入社區、學校、企業等基層單位廣泛開展消防知識普及活動,增強重點人群的火災預防與自救能力。其次,應積極探索新媒體宣傳方式,將消防知識融入日常生活場景。通過創作易于傳播、寓教于樂的宣傳標語、海報與視頻作品,并利用戶外電子屏、社交媒體等多元化渠道進行廣泛傳播,提高消防宣傳的覆蓋面與影響力。最后,應加大基層宣傳力度,通過設立宣傳站點、開展巡游宣傳等形式,面對面地向民眾傳授防火知識,強調防火監督的重要性,激發民眾參與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熱情與積極性,共同構建起堅固的消防安全社會防線。
(四)利用現代技術賦能,實現智慧防火監督
自《關于全面推進“智慧消防”建設的指導意見》頒布以來,各地積極響應,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及移動互聯網等前沿技術深度融合,成功搭建起智慧消防平臺,為高層建筑防火監督工作注入了科技活力。該平臺核心功能涵蓋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構建實時預警機制,通過對消防水系統(消防水泵控制柜、消防水池水箱、消防給水管網控制閥門和水流感應部件等)的實時監測,實現對火災隱患的及時捕捉與報警;第二,實施防排煙智能監控,精準捕捉風機控制柜的狀態變化,提前預判火災風險;第三,強化電氣火災的預警能力,將電氣火災報警系統接入云端平臺,實現遠程監控與異常預警響應;第四,推行智能巡檢管理模式,推動消防設備巡檢工作向數字化、無紙化方向轉型,提升管理效能;第五,集成電梯安全監控功能,實時掌握電梯的運行狀態,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快速響應并實施有效救援;第六,開展數據分析與統計工作,提供詳盡的告警信息與設備狀態報告,為消防安全評估提供所需的數據支持。這一智慧消防體系不僅顯著提升了火災預警與監測的靈敏度,還通過自動化、智能化手段優化了應急響應機制,實現了消防資源的精準配置與高效利用,全面提升了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的綜合管理水平。
(五)優化疏散管理策略,增強應急響應能力
1.深化疏散關聯因素探究,提升防火監督效果
在高層建筑防火監督領域,應借助先進的仿真模型技術,深入探究影響疏散效率的核心要素,如消防通道的通暢程度、疏散時間的保障、消防設施的完備狀況及疏散路徑的安全性等。通過模型仿真,可以直觀地展示火災風險分布,為建筑管理者與救援人員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以便及時識別并消除潛在的疏散障礙。具體措施包括定期清理消防通道,確保逃生通道暢通;依據安全時間標準,加速救援響應;加強消防設施與疏散路徑的日常維護,并定期組織消防演練,以驗證防火監督措施的有效性。仿真模型的應用為科學評估防火措施效果、制定合理決策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2.細化疏散場景模擬,制定精細化的應急方案
鑒于傳統防火監督經驗難以全面覆蓋復雜多變的疏散場景,需借助仿真模型進行精細化模擬分析。以疏散樓梯為例,通過設定不同方向和不同位置,模擬被困人員在火災中的實際疏散逃生過程,可顯著提升疏散效率,避免擁堵現象。因此,防火監督應明確疏散優先級,引導被困人員選擇最優的疏散通道和樓梯,以實現整體疏散效率的最大化。通過細化疏散場景的模擬分析,可制定出更加精準、高效的疏散逃生與應急響應方案,進一步增強高層建筑應對火災風險的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高層建筑消防安全隱患的防控與防火監督工作的有效實施,是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手段。各級部門應深刻認識到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將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通過明確責任、精準施策、消除隱患、完善機制等措施,不斷提升消防工作的專業化與精細化水平。同時,應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構建智慧防火監督體系,優化疏散管理策略,確保高層建筑消防安全形勢持續穩定,為社會生產生活創造更加安全、穩定的環境。
參考文獻
趙靜.高層住宅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新思路.四川建筑,2022,42(04):292-293.
高佩.高層建筑消防安全問題及防火監督策略研究.今日消防,2023,8(08):87-89.
沈靖翔.探討高層建筑電氣設計中消防設備的設置與控制問題解決.中國設備工程,2023,(02):237-239.
唐博.高層建筑消防安全與防火監督管理分析.消防界(電子版),2023,9(09):72-74.
李亞楠,任崇橋,聶兆東,等.高層建筑消防安全與防火監督管理研究.工程建設與設計,2023(04):53-55.
虞海波.高層民用建筑的消防設計.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23,22(09):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