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城市化步伐的不斷加快,高層建筑逐漸成了城市的標志性建筑形式。由于高層建筑錯綜復雜的構造,建筑體量大、功能復雜、人員密集,一旦發(fā)生火災,極易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給火災預防和救援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首先,本文分析了高層建筑火災的危險性,包括火勢蔓延速度快、人員疏散困難、建筑結構易受損、煙霧毒性較大等。其次,對高層建筑火災的滅火救援戰(zhàn)術進行了探討,包括火災預警與應急響應、人員疏散與救援、滅火作戰(zhàn)、建筑結構保護等方面,對于高層建筑火災的預防和救援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價值。
關鍵詞:超高層建筑;火災撲救;滅火救援;戰(zhàn)術運用
作者簡介:
宋亞瑋(1984— ),男,漢族,河南扶溝人,本科,初級職稱,研究方向:高層建筑火災撲救。
引言
根據(jù)《民用建筑設計通則》規(guī)定,建筑物高度超過100m或40層時,無論是住宅還是公共建筑,都被認為是超高層建筑,根據(jù)固定消防給水系統(tǒng)設施的供水高度,進一步劃分為120m—180m的超高層建筑以及180m以上超高層建筑群。超高層建筑由于高度高、內部結構布局復雜,極大增加了火災發(fā)生和蔓延概率以及滅火救援難度。一旦發(fā)生火災,超高層建筑由于其垂直高度和復雜的內部結構,使得疏散和滅火工作更加困難,加大了消防人員的救援難度。因此,針對超高層建筑的消防滅火與救援戰(zhàn)術進行分析,對于預防和減少高層建筑火災具有重要意義。
一、超高層建筑火災特點
(一)建筑裝修期間火災發(fā)生概率大、撲救難度大
高層建筑在裝修期間,由于廣泛使用可燃裝飾材料和可燃性隔熱材料,如可燃材料吊頂、塑料墻布、墻紙、窗簾以及用于管道和電纜的隔熱材料,這些材料一旦著火,燃燒過程中會迅速釋放大量熱量和可燃氣體,可能出現(xiàn)爆燃現(xiàn)象,加速火勢蔓延,從而進一步加大撲救難度。此外,裝修期間施工或維護保養(yǎng)不到位,容易導致自動消防設施失效或固定消防設施損壞,削弱滅火系統(tǒng)的有效性,進一步導致火災撲救的難度增加。
(二)火災荷載大,易形成立體燃燒
高層建筑火災具有顯著的自下而上、由里向外發(fā)展的特點,在短時間內會形成立體燃燒。對于正在建設中的高層建筑或者投入使用的建筑,其內部通常存放著大量易燃可燃物品,如油氈、木材、泡沫板、油漆、粘合膠、防護網(wǎng)以及保溫材料等,這些物品在火災中會助燃并加速火勢蔓延。同時,超高層建筑的室內裝修和設備維修中常使用的氣割、電焊等作業(yè),如果管理不當或存在違章操作,也會顯著增加火災風險,導致大量毒害氣體釋放,增加滅火救援難度。
(三)火災蔓延迅速,危害嚴重
在超高層建筑火災防控中,防火、防煙分區(qū)和通風管道的防火門、防火卷簾、防火閥等未安裝到位,樓梯間、電梯井、管道井、電纜井、排氣道等各種豎向井未分割或未封堵,發(fā)生火災時形成“煙囪效應”迅速向上蔓延,從而導致火災影響范圍擴大。此外,一些在建超高層建筑,外墻還設置有腳手架,為火勢在建筑內外擴散提供了便捷通道,極大增加了火災的復雜性和危險性。
(四)內部結構復雜,人員疏散困難
由于超高層建筑面積大、內部結構復雜以及功能多樣,常作為住宅、商業(yè)、金融、飯店、辦公及娛樂場所使用,建筑內往往聚集大量人員,包括老年人和兒童等弱勢群體。由于人員密集、活動多樣,一旦發(fā)生火災等突發(fā)情況,其疏散路徑較長、易造成擁堵,從而增加了疏散難度。
二、高層建筑救援難點
(一)報警設備可靠性不足
當前,部分高層結構的火警自動報警系統(tǒng)主要依賴單一的功能模塊,使用傳統(tǒng)傳感器來監(jiān)控相關的火災風險。這些傳感器在室內復雜情境下易于損壞,并常常發(fā)生誤報或漏報,這不僅對消防員的判斷產生干擾,還可能減少他們對火災的警惕性,在嚴重情況下甚至可能錯過火災初期最佳的撲滅時間,從而導致火災的危害性大大增加。
(二)人員疏散困難
與傳統(tǒng)多層建筑相比,高層建筑的人員疏散時間和距離都有顯著延長。當一幢樓高達到100m,有害和有毒氣體從首層傳播至最高層只需大約30s。與常規(guī)建筑相比,消防救援團隊在高層建筑完成疏散任務的時間也更長,要求這些人員掌握更高級的職業(yè)技能和建立更加有效的團隊合作機制。同時,由于對建筑物內部防煙分區(qū)和庇護空間的認識不足,普通居住者需要疏散的時間也隨樓層增加而相應延長。在進行某超高層住宅區(qū)火災事故的調查期間,由于高層建筑內部人員對建筑內部的防煙分區(qū)和避難間(層)了解有限,發(fā)現(xiàn)有43.3%的人錯誤認為衛(wèi)生間是火災時的優(yōu)選避難場所。
(三)通信障礙多,信息反饋慢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超高層建筑逐漸成為現(xiàn)代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筑結構相對復雜,尤其是鋼混結構、電梯和疏散樓梯等設施,會對無線信號產生顯著的屏蔽作用,從而導致特定區(qū)域出現(xiàn)通信盲區(qū),不僅影響消防隊伍的實時指揮,還可能導致滅火救援過程中出現(xiàn)人員傷亡等嚴重后果。目前,超高層建筑的滅火救援通信設施建設仍顯不足,尤其是在建筑內外通信不暢的情況下,這種通信障礙使得現(xiàn)場指揮部與救援指揮之間的溝通受到嚴重影響,從而影響滅火和疏散工作效率,增加了火災現(xiàn)場的危險性。
(四)應急救援裝備不能滿足救援需要
目前的消防救援系統(tǒng)面臨多種挑戰(zhàn)。消防舉高車是一種主要負責救援的設備,現(xiàn)有的消防舉高車臂可以展開100m。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當距離地面約50m的區(qū)域內氣流會影響到救援隊員的工作效率,導致?lián)錅缁鹪吹墓ぷ麟y度也大幅度增加。在高層建筑內部執(zhí)行任務期間,由于建筑的復雜性,救援任務面臨更大挑戰(zhàn)。雖然空氣呼吸器能在短時期內提供所需的呼吸輔助,但它的工作周期有限,難以滿足長期的緊急救援工作要求。由于當前的消防救援裝備在高空和超高樓火災救援中有很多短板,需要進行不斷完善,從而提高其救助工作效率和質量。
(五)滅火用水量大,供水困難
在高級建筑物的防火設計方案里,室內和室外所需的最高消防水量是40L/s與30L/s。因此,在真正的火災環(huán)境中,火勢會迅速擴散,超越了這些既定用水標準。當火災開始迅速蔓延,這一供水量將很難滿足實際需求。另外,由于建筑物內的消防水池用盡,救援工作人員將不得不在該復雜結構中布置水帶以執(zhí)行滅火任務。然而,建筑內部結構復雜,水帶敷設時往往需要繩索或水帶掛鉤等捆綁加固,往往需要時間相對較長,從而給火災蔓延提供了一定的時間窗口期。此外,由于供水路線相當延長,管道里難免會出現(xiàn)水壓的流失與損耗,當供水壓力上升至2.0Mpa時,水帶連接處可能會發(fā)生破損。
(六)場地限制大,車輛展開難
在超高層建筑滅火救援過程中,云梯車、高噴車、登高平臺能夠提供高空作業(yè)平臺,尤其是在高層建筑的窗戶和外立面滅火等關鍵任務中。然而,這些車輛的實際作業(yè)效果卻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因素的制約,如高空電線阻攔、地平面展開面積不足,這些情況使得車輛無法在規(guī)定范圍內展開,從而導致救援行動受阻。此外,目前常規(guī)登高消防車的舉升高度通常為30m至80m,部分高端型號可達101m。對于超過33層的超高層建筑而言,這一高度遠遠不夠,無法有效進行滅火和救援。
三、超高層建筑滅火救援戰(zhàn)術重點
(一)科學疏散施救,合理通風排煙
超高層建筑發(fā)生火災時,由于人員密集且疏散路徑復雜,確保人員安全撤離成為首要目標。根據(jù)實測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人流密度為1人/m2—5人/m2時,水平行走速度為0.6m/s—1.35m/s,在樓梯上垂直行走速度為1.5m/s—3.6m/s,慢于煙火蔓延速度。在火災中,特別是著火層及其周圍的危險區(qū)域,需要根據(jù)人員分布情況和建筑結構特點制定有效的區(qū)域分割疏散方案。被困人員應優(yōu)先從著火層及其緊鄰上下層撤離,確保最危險區(qū)域的人員得到及時救助,從而避免重大傷亡。
在滅火救援過程中,滅火救援人員應避免直接乘坐消防電梯前往著火層,應通過樓梯或疏散通道進入著火層。在進入過程中,救援人員必須佩戴完整的個人防護裝備,并攜帶救生器材,通過使用噴霧水槍驅散火場中的濃煙開辟救生通道,以開闊視野和提高呼吸質量,從而展開搜救工作,盡最大努力營救被困人員。
在火災救援中,救援人員應盡量選擇遠離著火部位的專用消防電梯,確保在不受火勢威脅的情況下迅速到達著火層上一層,并逐層向上疏散開展救援。若消防電梯靠近著火層,救援人員切勿穿越火災區(qū)域,應先通過消防電梯到達著火層下層,再通過樓梯等安全通道進入上層展開搜救。同時,安排另一組滅火救援人員乘遠離起火部位的專用消防電梯直達頂層,從上向下疏散救援,從而有效保障救援人員的安全并提高救援效率。
(二)保障火場供水,發(fā)揮裝備效能
在超高層建筑火災救援中,應遵循“以固為主,固移結合”的原則。消防噴淋系統(tǒng)和墻壁消火栓等固定設施是有效遏制火災蔓延的關鍵,能夠迅速控制火源并減少煙霧擴散。同時,供水管網(wǎng)、水箱、消防水池和增壓泵等設施保障了滅火過程中的水壓穩(wěn)定,水泵接合器的使用可以提高水流量,進一步提高滅火效率。此外,滅火救援人員也可利用配備的水帶鋪設器、高壓水帶接口保護器、快速接口、水帶護欄、各類大型水罐車等車輛器材,保證超高層滅火救援供水干線鋪設快速有效。同時,高端航測無人機配備的傳感器套件,如光電傳感器、遠紅外傳感器以及合成孔徑雷達,能夠實時捕捉火災熱成像圖,為指揮部提供精準的火災熱點信息,進一步增強無人機在復雜環(huán)境中的偵察能力。此外,在救援過程中,特種車輛如登高平臺車、云梯消防車和舉高車能為消防員提供高空作業(yè)平臺,還能迅速將被困人員營救至安全區(qū)域,有效避免了高空作業(yè)中意外事故的發(fā)生。
(三)確保信息暢通,做好輿情管控
超高層建筑因其高度和結構復雜性,對通信信號傳遞和信息共享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建立高效的內部和外部通信,需要在建筑內部部署無線通信點,實現(xiàn)全方位信號覆蓋,可以有效解決信號盲區(qū)問題。同時,外部通信應與內部系統(tǒng)實現(xiàn)無縫對接,通過信息共享平臺實時傳遞災情信息,確保指揮部能夠通過可靠的通信網(wǎng)絡,及時掌握現(xiàn)場動態(tài),向內攻人員精準傳遞指令,從而有效地進行資源調配。
為了提升應急通信保障水平,隊伍需加強通信設備的快速調試能力,確保現(xiàn)場通信順暢。通過引入新型通信裝備,如無人機和4G球機,有效提升指揮調度和信息傳輸?shù)男省M瑫r,需要完善個人通信裝備,高效、可靠的個人通信設備可保障救援人員在復雜環(huán)境中及時上報現(xiàn)場情況,為指揮決策提供精準依據(jù)。在信息宣傳管理方面,應急通信保障需嚴格遵循現(xiàn)場指揮部統(tǒng)一發(fā)布的原則,禁止個人或團體擅自傳播未經(jīng)審核的信息,以避免造成社會恐慌或誤導公眾。此外,宣傳部門需與相關部門合作,加強輿情監(jiān)測與管控,通過官方媒體適時發(fā)布火災動態(tài),確保信息公開透明,緩解公眾焦慮情緒,引導輿論朝正向發(fā)展,從而有助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提升公眾對應急工作的信任度和支持力度,為后續(xù)救援和恢復工作營造良好輿論環(huán)境。
(四)針對不同建筑預先個性化設計救援方案
鑒于不同建筑的內外部環(huán)境存在巨大差異,較為模式化的救援策略并不能滿足所有高層建筑的需求。因此,建議在建筑物正式啟用前,利用FDS和BIM等火災模擬工具,全面模擬火災期間的煙霧、火勢擴散和溫度變動等各種情況,從而深入了解火災的規(guī)律性,并據(jù)此為火災救援制定有針對性的策略,從而有效提升滅火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有效應對和救援超高層建筑火災,提高救援效率成為決定性因素。第一,必須科學構建消防人員的組織和指揮機構,清晰確定其責任分工和協(xié)同作業(yè)機制,從而建立一個高效的指揮作戰(zhàn)框架。第二,規(guī)范化指導戰(zhàn)斗流程,制訂周密的行動方案及應急響應預案,確保救援活動能夠快速、精確地進行。一旦發(fā)生火災,最大限度配合消防隊伍“快、準、狠”地打擊火勢,迅速完成滅火救援任務,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張海濤.關于加強高層建筑火災滅火救援行動的幾點思考.今日消防,2021,6(02):63-64.
吳猛.高層建筑滅火救援的難點與方法探析.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21(08):135-137.
陳一白.城市高層建筑火災撲救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消防界(電子版),2021,7(01):95-96.
江志軍.高層建筑火災滅火救援方法.中國科技信息,2020(08):55-58.
劉瑾洲,顧濤,王大千.國內旅游景區(qū)安全生產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萍鄉(xiāng)學院學報,2021,3(04):54-58.
李軒,劉未,葛惠.超高層建筑火災撲救難點和滅火救援戰(zhàn)術重點分析與運用.工程建設與設計,2023(04):50-52.
崔云龍.高層建筑火災滅火救援中云梯消防車的應用探究.中國設備工程,2023(02):20-22.
周文慶.高層建筑火災特點及其控制措施.中國科技期刊數(shù)據(jù)庫工業(yè)A,2023(11):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