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杭州市臨平區人大依托“臨理議事匯”機制,將議事協商延伸至基層民主最末端,進一步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工作體系,擴大公民有序參與,廣泛凝聚共識,夯實人大工作民意基礎。
做深前端,推動協商議事“更接地氣”。議題征集更廣泛。圍繞黨委中心工作、轄區發展重點和群眾呼聲期盼,通過黨政點題、人大選題、代表薦題、向群眾公開征集等多渠道征集議題。針對各類民情民意,分類梳理建立群眾普遍關心的教育醫療、住房安全、交通出行等11項“民生議題庫”。定位把握更精準。聚焦重大決策、重要領域、重要階段,精準把握人大職責定位,在“議題庫”中選取切口小、關聯廣、針對性強、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事項作為議事主題,確保議事的規范性和實效性。參與主體更多元。每場議事活動除人大代表、街道居民議事員和民情聯絡員外,“靶向”邀請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村社(企業)班子成員、專家學者、法律顧問、鄉賢、社會組織代表、群眾代表等不同人群參與。
做活中端,推動協商議事“更有生氣”。發揮代表主體作用。各鎮街以“議題清單、建議清單、辦理清單、成果清單”為牽引,組織代表下沉一線開展清單式、常態化的專題調研和協商議事,落實“兩去兩回”履職機制,切實發揮代表主體作用。今年全區各級代表參與專題調研708人次,提出針對性建議348條,提交閉會期間建議41條,撰寫調研報告15篇。發揮部門協同作用。各鎮街將“臨理議事匯”與“局長·代表面對面”、國家機關常態化進站、民生實事項目監督、代表建議督辦等活動緊密結合,構建約部門協商、跟問題落實、促民生提效的全鏈條,讓議事過程更科學、討論更充分、解決更及時。今年以來,全區共有263人次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圍繞城鄉統籌發展、文旅全域運營、共富樣板打造等議題開展聯動協商。發揮基層民主作用。各鎮街將“臨理議事匯”機制延伸至基層民主最末端,形成區、鎮街、村社、網格四級有效聯動,把田間地頭、公園涼亭、廠房車間變身為“鄰里議事”的微陣地,將“話筒”交給群眾,激發“神經末梢”的民主活力,實現了群眾“家門口”議事、“家常會”解憂。
做實后端,推動議事成果“更有底氣”。議出助力發展加速度。圍繞轄區加快產業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等謀思路、提建議。如臨平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以專精特新、有機更新和營商環境為主題,組織代表深入企業和基層一線開展專題調研、清單問需、靶向監督,有力助推解決了發展中“卡脖子”問題。議出基層民主實效度。進一步深化“兩個聯系”,增加代表與政府、群眾之間的聯動“黏性”,通過實行“聽取協商意見—商議落實舉措—辦理協商建議—督辦協商成果—評估協商成效”全流程閉環管理,以規范、剛性的機制促進議事成果有效轉化,從源頭上解決議事與落實“兩張皮”問題。今年以來,通過“臨理議事匯”共協調解決問題113個,助力政府出臺各類政策16項。議出民呼我應滿意度。通過“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評”的方式,激發了群眾參與熱情和民主活力,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如南苑街道針對夜市“野蠻生長”影響環境問題,通過“臨理議事匯”問計于民、共商對策,在各方訴求中找到“最大公約數”,推動了“無國界”夜市經濟規范化發展,讓群眾盡享城市的“煙火味”。
(來源:臨平區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