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舶污染防治作為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一環,對建設高顏值城市、健全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日前,《廈門經濟特區船舶污染防治條例》經廈門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并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新修訂的海洋環境保護法生效施行后全國首部船舶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規。
條例共七章四十八條,從完善聯合監管制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綠色航運發展、助力實現減污降碳等方面進行規范與細化,全面提升船舶污染防治水平。
條例堅持“船—港—城”一體化治理主線,強調相關部門對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的聯動管理,首次允許港內船舶執行本市生活垃圾分類相關標準,實現船舶污染治理“船—岸”無縫接軌;發揮廈門區位優勢,加強區域合作,加快打造廈漳泉綠色發展都市圈與廈金綠色同城生活圈等兩個綠色發展都市圈。
條例還首次明確清潔能源、新能源供受作業要求,助力廈門市清潔能源、新能源船舶配套服務“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新突破;首次推進建設休閑旅游船舶燃料供受作業場所、站點,填補傳統燃料加注設施規劃的空白;加強船舶污染物全流程動態監控,強調使用并如實填報電子聯單,鼓勵碼頭推廣應用船舶污染物智能接收設施,進一步提升船舶污染三端治理能力和港口公共服務水平。
(崔曉旭 江 穎 林昕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