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足球運動在高校的開展,不僅豐富了校園體育文化,同時通過一定的運動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足球運動深受各個年齡階段學生的喜愛,因此有不少大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足球運動當中。近年來,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是社會和學校關注的焦點,高校是為國家培養人才的場所,大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影響著人才培養的質量。基于此,本文從高校足球教學中體能訓練的重要性為切入點,探討并分析學生的體能訓練方案的制定。
關鍵詞:高校;足球教學;體能訓練方案
一、引言
在高校足球教學中,體能訓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不僅關乎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提升,還深刻影響著足球技戰術水平的發揮與比賽成績的優劣。當前,大學生普遍缺乏體育鍛煉習慣,而足球教學則成為促進他們走出教室、走向操場的重要途徑。通過足球運動中的體能訓練,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終身體育意識,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構建良好的足球運動氛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然而,高校足球教學中的體能訓練仍面臨訓練方法單一、計劃不合理等問題,亟需科學理論與多樣化教學方法的指導。因此,深入探討體能訓練在高校足球教學中的重要性、現存問題及其理論基礎,并據此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案,對于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優秀足球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二、高校足球教學中體能訓練的重要性
(一)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身體素質的提升需要長期不斷地保持一定的體育鍛煉,才能夠逐漸實現體質健康正向發展,而現如今的大學生很少有體育鍛煉的習慣,而在平時的體育課程中,教師也更加側重于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忽視了學生體能素質方面的訓練,也沒有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有足夠的重視度。在高校的足球教學實踐中,會包含體能方面的訓練,通過參與足球運動,讓大學生走向操場,增加了大學生的體育鍛煉實踐活動,同時通過足球運動中的體能訓練,無意識強化大學生的身體鍛煉。充分利用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激發lueAhJ+pYIi8Xn00F09pOw==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動起來”;通過足球體能訓練中的多樣化教學,讓學生在訓練中逐漸提升身體素質。
(二)構建良好的足球運動氛圍
高校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學習環境,而且高校的學生均是自由自主地學習狀態。在高校開展足球運動,為學校營造積極向上的足球運動氛圍,引導和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到足球運動中來。在足球運動訓練中,逐漸幫助大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進而有助于培養高校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當前,在我國各大中小學校均有開展足球運動,足球運動不僅深受學生的喜愛,同時,在學校的體育教育中足球運動占據重要的位置。通過在學校開展足球運動,豐富學校體育文化氛圍,促進學校體育教育教學發展,為競技體育的發展儲備后備人才。
(三)提升技術與戰術水平
足球運動屬于集體運動,需要團隊的力量,具有激烈的對抗性,同時足球運動也具有比較強的可觀賞性與娛樂性。正是這些獨有的特點,才讓足球運動在社會的發展進程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在足球運動實踐中,作為運動員不僅需要專業的技戰術水平,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夠在長時間的足球競賽活動中保持充足的體力,有助于技戰術的正常發揮。在高校,作為一名足球教練員,不僅需要在足球運動訓練中重視學生的足球技戰術水平的訓練和提升,同時也需要將體能訓練作為重點進行計劃安排,也可以將足球技戰術和體能訓練進行科學合理的融合,保證運動員在技戰術水平提升的同時,體能素質也一樣可以得到較好的提高。只有擁有良好的體能素質,才能夠在比賽中發揮出應有的技術、戰術水平,也能夠在比賽中讓運動員保持穩定的比賽狀態。
三、高校足球教學中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
(一)訓練方法問題
體能訓練是一項重復的枯燥的訓練活動,在訓練中,很容易因為訓練內容的單一、訓練方法的陳舊而造成對訓練抵觸的情況。國家大力發展體育教育,重點強調素質教育與綜合發展的重要性,并提出:將體育教學作為重點,將體能訓練作為基礎,將技術訓練作為關鍵。但是,在實際的體能訓練中,教練員通常會受到傳統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認為自己多講多說,可以更好地讓學生理解和學習,但事實正好相反,在教學中,需要學生多練,才能夠更好地掌握技能技巧。教師沒有切實將學生放在課堂主體地位。高校足球教學中,也存在同樣的現象。足球教師在進行體能訓練時,采用多跑、多跳、多練的方式進行訓練,日復一日乏味的體能訓練,讓學生對體能訓練產生厭煩心理,進而影響到訓練的效果。而且,在訓練中,足球教師的訓練方法僅僅是以加強訓練強度與訓練負荷為主,而忽視了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沒有站在學生角度,從學生興趣出發制定有趣的訓練方法,教學方法缺乏創新與多元化,足球體能訓練的效果便會大打折扣,時間久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自然會減少。
(二)訓練計劃問題
在運動訓練中,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能夠有助于訓練效果的提升。相反,沒有系統的訓練計劃,缺少個性化的訓練內容,訓練的效果會大打折扣,甚至會出現反效果的情況。
在高校,足球體能訓練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訓練計劃的制定上,僅僅是以足球技戰術訓練的附加訓練進行,并沒有給予體能訓練一定的課時數。這種情況下進行的體能訓練,一方面給學生造成一種“體能訓練不重要”的思想,另一方面會讓學生的體能訓練跟不上技戰術訓練。優秀的運動員如果需要正常發揮其技戰術水平,必然離不開良好的體能素質。在足球比賽中,體能素質比較好的運動員能夠以較好的身體狀態來面對比賽,也能夠穩定地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技戰術水平,甚至不乏出現超常發揮的情況。
在高校,足球訓練計劃的不合理、不科學,訓練的內容缺少創新性,而且沒有針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能水平等方面進行個性化地制定訓練計劃,導致體能水平相對較高的學生水平停滯不前,而體能水平較差的學生,因為跟不上訓練進度,而出現自暴自棄的現象。
四、高校足球教學體能訓練的理論基礎
在高校,足球教學中的體能訓練需依據科學的理論作為依據,以便于更好地幫助教師制定出比較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訓練計劃,也讓訓練計劃更加具有科學性,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體能素質,進而提高學生的足球運動技能,也能夠幫助學生在賽場上更好的發揮技戰術水平。
(一)功能性訓練理論
該理論主張運動員的體能基礎為重點,以此提高運動員的肌肉工作能力。在高校的足球教學體能訓練中,功能訓練理論的應用相對較為廣泛。在足球運動中,學生的體能訓練往往是在功能性訓練理論之下來確定具體的訓練強度、時間和頻率等。
(二)超量恢復理論
該理論強調在經過一定強度的訓練之后,運動員的身體機能處于快速下降狀態,此時產生較為明顯的運動疲勞,通過主動或者被動方式進行疲勞消除,將身體機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恢復,此過程叫作超量恢復。在足球體能訓練中,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體能訓練過后,采用科學的超量恢復訓練,可以有效地恢復身體機能,緩解運動疲勞,從而有利于進行接下來的訓練。
(三)周期性訓練理論
該理論要求在訓練中需要將訓練進行分段。在高校足球教學中體能訓練的設計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將體能訓練分為多個不同的階段。每一個訓練階段的訓練內容均有所不同。作為足球教師或者教練員,要深刻意識到每一個訓練階段所要達到的效果,制定系統的訓練計劃,通過多種訓練方式,達到訓練效果。教練員對每一階段的訓練情況進行詳細記錄,系統分析在訓練中學生的訓練情況,找出訓練成績提升和下降的原因,以便于在今后的訓練計劃制定中,能夠根據訓練記錄進行科學的調整,以此提升整體訓練效果。
(四)系統性訓練理論
在體能訓練中,教練員組織科學的、持續的、系統的訓練,能夠讓運動員在長時間的訓練當中,技能水平可以得到扎實地提升效果。而且,這種系統性訓練,對于運動員而言,能夠有效地防止運動損傷,既不會有突變式的負荷增加,也不會出現訓練內容混亂的情況。
五、高校足球教學體能訓練方案
(一)耐力素質
耐力素質指的是機體在較長時間內運動的一種能力。正規足球比賽的時間大概在九十分鐘,在一場足球比賽中,運動員需要不斷地在球場上來回奔跑,奔跑的距離往往大于10km。因此一名優秀的足球運動員必然具備良好的耐力素質。在足球比賽中,運動員的有氧耐力與無氧耐力之間相互交替,從而完成運動員在賽場上的耐力需求。足球運動員的耐力素質在比賽中尤其重要,假如運動員的耐力素質比較差,那么無法堅持到比賽結束,技術與戰術的使用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在耐力素質的訓練中,需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負荷與訓練強度,按照有氧功能的方式進行訓練,提高運動員的有氧代謝能力,進而提高運動員的耐力素質。足球運動同于其他體育運動訓練,在賽場上運動員的狀態并不是一直跑,跑、停交替的比賽狀態,對運動員對耐力素質訓練有更高的要求。當前高校足球耐力素質訓練中慣用的訓練方法有間歇訓練,這種訓練方法需要在高強度訓練過后,采用小強度的訓練,讓運動員的機體始終保持訓練的狀態,有助于更好地提升運動員的耐力素質。
耐力素質的訓練時長一般來說要嚴格控制訓練時長,高校學生的耐力訓練一般在20分鐘左右,不超過30分鐘。在足球場內設置固定區域,并在區域內的不同位置設置三條直線為終點線,學生依次在起跑點準備,以加速的方式開始起跑,到終點直線處折返跑,教師利用鼓點或者音樂節奏進行加速訓練,學生聽到鼓點緊密或者音樂節奏加快時,要加快速度,相反則稍微降低速度。在每一組訓練后會有五秒的休息時間,恢復期間內進行短距離慢跑,等到心率恢復到120次/分左右后,進行下一組折返跑練習,以此類推,每次耐力素質訓練,要進行4-5組。在耐力素質的訓練中,如果學生出現身體不適應或者受到運動損傷的情況,那么需要停止訓練,并進行合理地調整訓練內容和訓練負荷。
(二)速度素質
足球競賽中,高強度的對抗運動,不僅考驗運動員的耐力素質,同時在瞬息萬變的攻防轉換間,運動員的速度素質起到關鍵性的作用。足球競賽場上,運動員需要具備高速奔跑的能力,同時在跑步的過程中完成一系列的動作,展現自己的技術水平,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戰術。速度素質想要得到提升,需要通過運動員機體的大腦皮層神經傳導的靈活性來對機體肌肉進行放松,從而起到對機體反應速度的提升作用。因此建議將三角折返跑應用在高校足球體能訓練的速度素質訓練中。
在足球場內畫等邊三角形,邊長設置為5-8米,學生通過快速轉向完成訓練,教師負責記錄每一個學生完成的時間,然后再根據記錄的時間對學生的速度素質進行系統的分析和分組,而后對這些分組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爭取做到每一位學生的速度素質都能夠得到一定的程度的提升。在速度訓練的過程中,要保證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在學生的體力最佳狀態下進行,這樣能夠保證學生神經與肌肉活動水平處在最高水平,從而使訓練效果事半功倍。
(三)力量素質
在足球體能訓練中,力量素質訓練尤為重要。在足球競賽場上,運動員需要不斷地快速奔跑,并在奔跑過程中對對手的攻擊做出各種反應動作,同時還需完成各種轉身、急跑急停等動作。這些動作如果想要順利完成,需要運動員具備良好的力量素質。根據足球運動的特點,可以使用立定跳遠、仰臥起坐等進行力量訓練的提升。在足球力量素質訓練中,要根據學生的體能素質水平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訓練強度的制定也要符合學生的真實水平,避免在力量訓練中出現運動損傷的現象。
(四)靈敏與身體協調素質
靈敏素質和身體協調素質能夠有效地保證運動員在賽場上對突發情況進行隨機應變和快速反應與處理。作為足球運動員,在激烈的賽場上,面對對手的突然“襲擊”能夠迅速避開障礙,做出連貫的身體反應,穩住比賽狀態,掌握比賽的主動權。在靈敏與身體協調素質的訓練中,需要將學生的身體和其技術看得同等重要,并在訓練中重視將這兩項進行合理地結合,使其相互配合與協調,這樣才能夠在不同的技術動作和身體姿勢之下可以根據球的方向快速作出相應的反應。
在靈敏與身體協調訓練中,高校采用伊利諾斯靈敏跑的方式進行訓練,在場地中間放置多個障礙物,并設置具體跑動路線,以此穿過障礙物達到終點。這種訓練方式不僅考驗學生的身體靈敏度,同時在快速奔跑過程中要敏捷地躲過障礙物,鍛煉了學生的身體協調性。教師將每一次學生的訓練時間進行記錄,找出用時較長的學生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問題提出解決方法,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靈敏與協調素質進行訓練,努力提升學生的靈敏與身體協調性。在足球體能訓練中,很多教師會忽略靈敏與身體素質訓練,認為其他身體素質會更加重要。但是在真正的足球賽場上,運動員的靈敏與身體協調性往往是決定比賽勝負的關鍵。面對賽場瞬息萬變的賽況和不確定的對手的技戰術發揮,運動員需要利用好自己的靈敏與身體協調性等素質,來對抗對手的“攻擊”以及適應賽場上的多種狀況,盡可能地爭取比賽的主動權,贏得比賽的得分,最后取得比賽的勝利。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的足球教學中體能訓練對學生體質健康發展有著其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同時還有助于優化足球人才質量,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足球后備人才,助力足球文化的傳播,加強和培養學生對足球運動的了解與熱愛。另外,通過足球的體能訓練,對學生的足球技戰術水平的發揮也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在足球體能訓練中,各項素質訓練均要在科學的合理的訓練計劃之內豐富訓練內容,合理安排訓練強度,提高體能訓練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康振江.新時期課程思政在高校足球體能訓練課程中的運用探究[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能訓練分會.2022年首屆“一帶一路”國際體能高峰論壇交流大會論文摘要集.[出版者不詳],2022:120-121.
[2]李光旭,李傳兵,王偉.高校足球教學中體能訓練的優化路徑分析[J].拳擊與格斗,2022(07):31-33.
[3]王苑.論高校足球運動訓練中的體能訓練[J].田徑,2022(05):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