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鄭州城市品牌設計作為研究對象,以仰韶文化為切入點,通過深入分析仰韶文化的特征,探討在文旅融合視域下仰韶文化符號融入鄭州城市品牌設計的策略。結合城市文化進行城市品牌設計,做到以文塑旅、以旅塑文,打造出既具有文化內涵又有創新的鄭州城市品牌。
[關 鍵 詞]仰韶文化;城市品牌;鄭州;文旅融合;仰韶標識
[中圖分類號]J50-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32-0019-03
文獻著錄格式:賀茜.文旅融合視域下仰韶文化對鄭州城市品牌設計的價值研究[J].天工,2024(32):19-21.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與國民收入的增長,人們越來越注重通過旅游來豐富精神生活、提升生活質量。原先簡單的觀光旅游已經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如今,人們更加注重在旅游過程中融入當地特色文化。這種文旅結合的方式已經逐步成為一種新浪潮。在推進城市化進程的過程中,各大城市之間存在著激烈的競爭關系,文旅融合可以產生1+1>2的作用,將城市品牌設計概念貫穿其中,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彰顯地方特色,提高城市競爭力。
一、仰韶文化與鄭州城市品牌形象
(一)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指黃河中游地區一種重要的新石器時代彩陶文化,是萌生、發展、繁榮、傳承于黃河中游地區的一種重要文化形態,代表著黃河流域的文化遺存[1]。1921年,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首次發現,故稱仰韶文化。精美的彩陶是仰韶文化獨具的特征,幾何形圖案和動物形花紋是其主要裝飾圖案,線條流暢,色彩較為絢麗。仰韶文化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以西安半坡遺址為代表,黑彩為主,多為寫實圖案,如魚、蛙、人面紋和幾何紋等。中期以河南陜縣廟底溝遺址為代表,出現了紅彩、白衣彩陶等,主要是由幾何紋構成的花卉形圖案。晚期以河南鄭州大河村遺址為代表,紅彩為主,圖案趨于簡單,有條紋、網格紋、折線、圓點等。仰韶遺址的發現和挖掘意義深遠,揭示了中國史前文明的發展歷程,對探索中華文明具有重要意義。
(二)城市品牌形象
城市品牌形象可以有效提升一個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地域文化能塑造和強化城市品牌形象,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城市品牌形象需要進行多方面、多層次的系統設計。首先,明確城市品牌定位,確定在國內外或特定區域的突出優勢和競爭點。其次,挖掘和整合歷史文化資源和自然人文景觀,將其作為建設城市品牌的重要力量,這樣不僅能充分展示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而且能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再次,創新傳播方式。短視頻平臺因內容豐富、互動性強、創作門檻低等優勢吸引著大量海內外用戶,無論是團隊或個人都能進行視頻編輯,使得信息快速傳播。因此,應積極借助新媒體力量如短視頻、微博等平臺進行城市宣傳,積極舉辦各種賽事活動或慶典,充分展示城市的魅力與活力,或者通過與其他地方合作舉辦文化展覽等,展示城市底蘊,擴大城市的國際影響力。最后,在城市品牌建設和維護方面,設計具有地域特色的Logo、海報、吉祥物等。為了讓文化更好地滲透到城市的每個角落,使用統一性的識別符號進行品牌規劃、設計、推廣、維護,確保城市品牌視覺形象的統一性和穩定性,將文化融入城市發展過程中,從而有效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城市品牌設計不能一味照搬模仿其他城市的形象設計,失去自身特色,給大眾造成千篇一律的印象。為此,可以通過融入區域特色文化規避此風險,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真正提升城市的競爭力。鄭州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仰韶文化遺址之一,在仰韶文化創新轉化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鄭州城市品牌形象設計中,設計師可以巧妙利用仰韶文化的色彩、線條、圖案等視覺元素。統一的識別符號不僅能讓大眾深入感受到仰韶文化的活化利用,也能使仰韶文化與這座有著深厚底蘊的城市更好地融合。
二、仰韶文化在鄭州城市品牌設計中的融入分析
(一)大眾認知不足
仰韶文化分布范圍廣泛且歷史悠久,但大眾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機會較少,導致對其的喜愛程度和關注度不足。在學校的歷史教育中,雖涉及史前文明但沒有重點講解,導致普及程度不夠。仰韶文化復雜且抽象,不同時期的陶器的色彩、圖案皆有不同變化,器物的樣式雖有著鮮明特色,但卻缺少普及性,導致大眾難以產生共鳴和興趣。大眾在仰韶文化線上線下接收路徑單一且獲益較少,線上多是通過博物館公眾號發布的宣傳視頻或是博主的旅游宣傳視頻,但粉絲數量較少,且對該文化的目標受眾精準投放效果不理想;線下大眾多是自發性去廟底溝博物館或是仰韶遺址等,但由于對整個文化的認知有限,在參觀過程中多是匆匆瀏覽或者只是打卡拍照,并不能對文物進行深入了解,導致參觀興趣減弱,不能產生良好的連鎖反應,使得仰韶文化的傳播效果逐漸減弱。
(二)對仰韶文化的創造性轉化不足
鄭州作為仰韶文明考古區之一,但卻與自身的城市品牌融合度不高,主要是在仰韶文化的融入方面缺乏從整體到細節的完整運作方案。若城市品牌形象沒有標志性符號,缺乏獨特性,那么,大眾對城市的記憶點就不夠深刻,文旅融合度不高。仰韶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將陶器上獨特性的紋飾、色彩應該運用到城市品牌形象建設中,可以拉近史前文明與大眾之間的距離。但多數學者大多分析彩陶紋樣的審美特征,沒有將仰韶文化與鄭州城市品牌形象相結合。為此,在鄭州城市品牌建設中,可以對仰韶文化特有的視覺元素進行重新歸納、概括、變形或者創新轉化。政府在宣傳地域文化的過程中,對仰韶文化創造性轉化能力不足,在以旅彰文的過程中,更多注重旅游路線或景觀的現代化設計,更多注重旅游景點建設與消費的便捷性,導致大眾對仰韶文化的認識仍然停留在書本上,缺少真實接觸。
(三)宣傳力度不足
仰韶文化的宣傳力度不夠,導致許多人理解有限。媒體宣傳展示手法和渠道都較為單一,仍然依靠原始的宣傳方式,如文物展覽、專題講座、懸掛標語等,內容和方式缺乏生動性和鮮活性,也缺少與大眾的互動交流,導致受眾較少,宣傳效果不理想,信息擴散較慢。文物講解的內容延伸和創意不夠,缺乏可視化、互動化、沉浸式的場景體驗,年齡較小的觀眾會產生聽不懂、不想聽、不愛聽的心理,對仰韶文化的興趣減弱[2]。在旅游宣傳方面,大多是宣傳自然景區、城市景觀等,對仰韶文化的宣傳少之又少,缺少從文旅結合視角宣傳旅游路線,創新性不足,導致大眾的記憶不夠深刻,很難將仰韶文化與城市品牌相結合。
三、仰韶文化在鄭州城市品牌設計中的優化策略
(一)政府主導,推進仰韶文化的活化利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密不可分,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3]每座城市都應該有自己的閃光點和定位。城市品牌建設應該由政府主導,進行頂層設計和整體布局,并從政策、資金、制度等方面進行保障,完善文化設施,全力打造具有仰韶文化特色的城市品牌。城市文化品牌和城市風格應一致。鄭州作為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需要將傳統和現代相結合,將文化傳播與科技創新并舉,才能使城市品牌形象有競爭力。在宣傳仰韶文化的同時創新宣傳手段,不再是單純的文物展示、文化講解,可以文旅結合,打造仰韶文化體驗路線。政府應加強仰韶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工作,建設仰韶文化主題公園,提升服務質量。在博物館或者文化遺址設立研學課程,鼓勵市民以及外地游客積極參與。學生是民族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將特色文化融入校園里,可以提升學生對當地特色文化的學習興趣,方便該群體深入了解仰韶文化的內容。政府可以出臺關于創新仰韶文化的政策,如舉辦文創產品設計、城市景觀設計等相關比賽,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其中,開拓文化創新發展思路,激發社會活力,帶動城市經濟發展,推動仰韶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二)仰韶文化的沉浸式融入,構建仰韶標識
在構建城市品牌的過程中,需選擇具有代表性且知名度高的區域文化,提煉出視覺符號。這些符號不僅能代表城市特色,而且能更好地體現城市的歷史文化。彩陶是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從彩陶的色彩以及圖案特征中提取主題色和裝飾紋樣進行創造性設計,融入城市Logo、海報、標識系統等城市品牌形象設計中,使受眾將仰韶文化視覺符號與鄭州聯系起來,增強城市的吸引力與文化傳播力。
在文旅融合視域下,可以建設仰韶地標去強化大眾記憶。如,建設仰韶文化沉浸式博物館,集歷史傳承、文化教育、旅游宣傳等功能于一體,將主題色和裝飾紋樣融入建筑和人文景觀中,提升文化融入度。如今大眾更親近趣味性和親和力的形象,所以可以通過制作IP形象表情包和語音包等,拓寬和加大其傳播范圍和傳播力度,調動大眾對仰韶文化的好奇心和濃厚興趣,在提升仰韶文化轉化率的同時,也以簡單直接的形式拉近仰韶文化與大眾之間的距離。建立完善的視覺識別系統,可以借鑒熊本熊縣的經驗,根據彩陶的色彩和圖案設計獨屬于鄭州的IP形象,傳達出傳統文化和科技創新并行的城市理念。IP形象可以作為鄭州城市品牌的一張文化名片,并通過多渠道進行營銷宣傳。IP形象需要設計出靜態和動態兩種形象,靜態形象需要設計出代表性姿勢,適用于海報、墻面等;動態形象具有更多的記憶點和更高的識別度,可以更好地傳達IP形象的內涵。在博物館展覽過程中,通過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數字化技術手段,以動態展示方式與大眾互動,增加大眾的好感度。
宣傳策略應該動態變化,根據宣傳效果進行地標設施和內容改善,使目標受眾將仰韶文化與鄭州城市品牌進行綁定。政府可以利用各類權威媒體,利用多元化的宣傳方式展示城市特色,以此打造城市的記憶點,真正做到仰韶文化在鄭州城市品牌建設中的沉浸式融合。
(三)加強文旅融合,促進宣傳
如今的宣傳依然停留在主流媒體和廣告宣傳上,缺乏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方式。在信息化時代下,一是根據仰韶文化建設文化設施,增強城市亮點,讓廣大市民對城市文化有參與感。二是舉辦文化活動,搭建展示城市文化的舞臺,實現以文促旅、以旅塑文的目的。鄭州市積極汲取“只有河南”景區的寶貴經驗,結合大眾的游玩喜好,注重沉浸式的互動體驗,推出文旅結合主題之旅。注重仰韶文化的宣傳和創新設計,將科技元素融入博物館展覽和遺址公園建設中,以數字動畫的形式展示先民的生活勞作場景,在文化宣傳的同時,打造參觀者與先民互動的沉浸式劇場,讓觀眾可以模擬仰韶先民的生活場景以及制陶流程,豐富大眾對仰韶文化的體驗,增強大眾的滿意度[2]。三是創新文化傳播方式,可以利用短視頻、微博等多元宣傳手段,擴大知名度,吸引大量外地游客,使仰韶文化歷久彌新。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社交平臺的發展,短視頻的宣傳力度已經不容小覷。在互聯網普及的背景下,短視頻平臺的用戶量與日俱增且覆蓋范圍廣。依靠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目標用戶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信息,用戶能通過營銷號或博主分享的視頻關注城市品牌,從而擴大城市品牌的影響范圍[4]。在旅游宣傳和文化傳承中,將仰韶文化真正活化,通過創造話題,激發用戶興趣,打造“觸摸史前文明”的地域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四、結束語
地域文化對提升城市形象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在文旅融合視角下,將仰韶文化融合到鄭州城市品牌建設,為鄭州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仰韶文化對鄭州城市品牌來說是印記,也是靈魂。注重仰韶文化的活化,讓史前文明煥發新生機,對城市經濟發展來說也是一大助力。仰韶文化與鄭州城市品牌融合是時代所需,也是必行之路,不僅能提升市民的生活滿意度和文化自豪感,促進城市經濟發展,還能讓仰韶文化在傳承發揚過程中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王璐瑤.淺析涇渭流域仰韶文化的彩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19):112-113.
[2]鄭瓊.鄭州仰韶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對策研究[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24(3):97-102.
[3]倪學萍.活化文物保護利用 創新文旅融合發展:以寶應博物館實踐與思考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2(7):33-36.
[4]張柯.文旅融合視域下抖音短視頻中天津城市形象建構研究[J].經濟師,2024(8):234-235.
(編輯: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