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玉器的雕刻與設計,被稱為玉器的工與藝,都是玉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兩者共同構成玉器的價值。也就是說,一個好的玉雕作品除了要具備高超的制作工藝,還應該具有獨特的創(chuàng)意、合理的構圖、和諧的色彩和流暢的線條,能夠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心靈的震撼,這便是玉器雕刻中設計的“神來之筆”。基于此,闡述玉器雕刻中設計的作用以及玉器雕刻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以期為我國玉器雕刻研究領域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 鍵 詞]玉器雕刻;設計;發(fā)展方向;抽象化;實用性
[中圖分類號]TS93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33-0027-03
文獻著錄格式:林鋒林.玉器雕刻中設計的作用和發(fā)展方向[J].天工,2024(33):27-29.
玉石,歷來都是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因獨特的文化內涵被賦予了超脫塵世的意義,成為中華文明史的重要組成部分。玉器雕刻設計歷來注重對時代風貌的捕捉,例如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的陰陽對稱的禮制玉器、兩漢時期出現的儒家玉蟬設計和隋唐時期出現的佛教人物、玉飛天等。在思想解放程度高、文化多元化發(fā)展、商品經濟不斷發(fā)達的當代,玉器設計該何去何從,成了每一個玉器設計者和雕刻者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文將深入闡述設計在玉器雕刻中的重要作用,并對當前和未來玉器雕刻中設計的發(fā)展方向進行探討。
一、玉器雕刻中設計的發(fā)展歷史
玉器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其外形設計思路與社會意識形態(tài)高度契合,并受社會意識形態(tài)影響。按照歷史發(fā)展階段,玉器設計發(fā)展歷史大概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實用工具設計階段
實用工具設計階段主要指的是遠古時期,這一時期的玉器主要作為工具或裝飾品。最初,玉石與其他石材并無明顯區(qū)別,古人將其作為一種工具進行簡單的設計加工,利用其堅硬、光滑等自然特性,制成玉斧、玉鏟等。例如,在遼寧仙人洞出土的距今12 000年的3件玉質的刮削器、砍斫器(目前最早的玉器)。之后,隨著生產工具的演進和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玉石的審美價值逐漸被發(fā)現,并成為裝飾品。例如,距今8000年的內蒙古敖漢旗興隆洼文化遺址出土的玉玦(見圖1),多數發(fā)現于墓主人的耳部,可以確定為“耳環(huán)”。這一時期的玉器,由于缺乏良好的制作工具,往往是根據形狀進行制作,沒有細致雕刻。因此,這一階段的玉器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設計產品。
(二)禮儀器具設計階段
隨著生產工具和人類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玉器的光滑、通透、潔凈等自然特質得到了充分展現,被人們賦予了一定的象征意義。首先,在“通靈”方面,人們將玉器視作與神明進行溝通的媒介,被廣泛地運用到祭祀當中,因此出現了一些神人獸面、動物圖騰等,如大汶口出土的玉人面(見圖2)以及商周時期的與祭祀用青銅器紋路相同的琮、璧、璜、管、冠形器、含等。其次,在“禮儀”方面,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玉石逐漸與禮制聯(lián)系,在設計上出現了體現禮儀文化、身份地位的璧、圭、琮、璋、琥、璜6種禮儀玉器,器型更加華麗多變。最后,在“君子”方面,秦漢時期,由于儒家思想逐漸占據主流,玉石因溫潤、中和、潔凈的品質受到儒家的推崇,這一時期的玉石作品,在材質上多采用偏白色的玉石,并且由于厚葬之風興起,出現了貴族人家的生活起居用品,如玉衣、玉握、玉枕、玉劍,佩玉中出現玉舞人、“九竅”玉器,設計風格簡潔,有“漢八刀”之稱。
(三)商品化設計階段
到了隋唐時期,由于戰(zhàn)爭和對外交流,儒家思想受到沖擊,玉的禮制屬性逐漸削弱,走向了商品化,被廣泛應用到腰帶、頭飾、掛件等日常用品中,在造型上出現了人物、花鳥、山水等寫實類的玉器,并且在設計風格上極盡華美,以展現更多的審美價值。其中,隋唐時期的“玉帶飾”“玉帶板”一直盛行,還出現了玉菩薩、玉法輪、玉飛天等創(chuàng)作題材。宋朝,出現了玉雕市場、玉器店,出現大量裝飾性的玉器(見圖3)。元代,民間藏品中常見的兩種玉掛件是環(huán)飾“春水玉”“秋山玉”。明清時期,玉雕技術集歷代之大成,廣泛應用于陳設器、生活用具、文房用具、吉祥和禮品用具以及宗教用器中。
不論是遠古時期,還是隋唐、明清時期,玉器的設計始終與當時的社會生活密不可分,都受到一個時代的物質生活、社會制度、信仰追求以及審美需要等影響,在雕刻技藝和設計上留下了時代的印跡。可以說,一部玉器發(fā)展史就是一部中華文明發(fā)展史。也可以說,玉器是時代的產物,呼應時代也是玉器的使命所在。在玉器雕刻中,雕刻和設計分別指“工”和“藝”,兩者都可以反映一個時代或者一個時期的社會生產生活背景,但玉器的設計造型的表現張力更強。
二、玉器雕刻中設計的作用分析
玉雕設計對玉石雕刻起到了重要作用。玉石只有經過設計師的巧妙構思與精心設計,賦予其文化內涵及藝術特色,再經過精雕細刻,才能成為一件完美的工藝美術作品。在玉石雕刻中,設計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賦予玉器文化價值
在中國文化當中,玉器一直具有諸多美好的寓意,如在品德方面,代表著高尚的品德,人們常以玉比德,將玉作為品德高尚、行為端正的象征。在寓意方面,玉常被用來寓意吉祥,如“美玉無瑕”“金玉良緣”等。人們相信佩戴玉飾可以帶來好運和福氣。當然,也有些人認為玉具有靈性,與宗教或精神追求有關。總而言之,玉本身的文化內涵,加上一定的設計和雕刻,與神話故事、人物、風景、動物等關聯(lián)起來,并且具象化,才能具有文化價值。
(二)賦予玉器美學價值
玉因質美、色美、觸美、音美常常被人們稱為“石中之王”,廣受人們喜愛。在玉石的美學價值形成過程中,古人不斷總結、提煉,從一開始的“美石即玉”,對玉石具象化的美學闡釋,到“溫潤如玉”,對玉石內在美的進一步把握,都體現了人們對玉的不斷探索。然而,“玉不琢,不成器”。玉石雕刻既是社會生產的需要,也是古人審美的需要。每一件玉都要經過匠人的精心構思、巧妙雕琢,而不是馬虎草率、隨意為之。匠人需要觀察原石的特點,結合瑕疵、形狀等來進行雕刻,給原本具有美學價值的玉石材料注入陰陽相合、中軸對稱、圓潤豐滿等造型理念,或者采用鏤空、層次分布、勾刻花紋線條等手段進行加工,使玉器的美學價值得到進一步提升。

(三)賦予玉器實用價值
著名玉雕大家潘秉衡曾說:“器皿是玉器的正宗,體現著玉器工藝中多樣而完整的技藝結構。”發(fā)展到當代,有一些玉雕器皿,如茶杯、茶具、熏香器,不僅需要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同時需要具備一定的實用性。在這一方面,玉雕設計者憑借扎實的基本功和對每塊玉石材料特征的把握,恰如其分地融入自己的設計思想,使得質與型、意與工完美結合,蘊含獨特的神韻和極強的實用性,融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
三、玉器雕刻中設計的發(fā)展方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玉器的雕刻工藝不斷改進。然而,玉器的設計能否符合當代大眾的需要,能否融入這個時代并且正確反映這個時代,無疑是新形勢下玉器設計者的必答題目。
(一)突出玉器價值
傳統(tǒng)意義上,玉石是價值的象征,可以用來表示財富的積累程度以及身份和地位,但玉器分辨起來比較困難,價值具有不確定性。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只將玉器作為裝飾品或者收藏品,并且由于現代工業(yè)技術的進步,玉器隨處可見,缺乏匠人的匠心獨運,難以得到大規(guī)模推廣和廣泛的認同。宋朝以后,玉器進入坊間,更加世俗化。到了明朝,大量坊間制作的玉器難有精品現世。之后設計者轉而將玉石與黃金結合,出現了大批金鑲玉產品,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金鑲玉獎牌受到了一致好評。因此設計者可以將玉與貴金屬結合,提高玉器的顯性價值,凸顯玉石的價值。
(二)傳承傳統(tǒng)文化
近些年,隨著民族意識的覺醒,大眾的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傳統(tǒng)文化受到了廣泛的重視,玉器行業(yè)也迎來一定的機遇。在玉器的發(fā)展歷程中,曾經多次出現仿古的風潮,如宋朝,社會飛速發(fā)展,商品經濟發(fā)達,大量世俗化的玉器現世,然而在玉器市場上卻出現了一股逆流,宋朝皇室掀起的尚古風潮,影響了仕宦權貴和普通士人,使當時出現于民間的古玉器成為自上而下一致追逐的對象。正如張文廣所說:“宋代尚古之風盛行,大量仿古器物出現,其根源在于皇室的提倡。”到了清代,仿古玉的制造、銷售、收藏、玩賞之風達到頂峰,其中以仿商周青銅器造型或紋飾的仿古玉器最為常見,仿古玉器的逼真程度前所未有,尤其是清代乾隆時期的作品更是出神入化、鬼斧神工。以青銅禮器為例,它們是奴隸主開展祭祀、宴饗、朝聘、征伐及喪葬等禮儀活動的用器,用以展現身份、等級,并且象征著國家權力,而清代仿青銅玉器則極少用于祭祀等禮儀活動,它們主要用于陳設,以滿足統(tǒng)治階級追求風雅的心態(tài)。可見,即便是在經濟發(fā)達、商品經濟繁榮的時期,或者是政治、經濟環(huán)境完全不同的時期,古風玉器仍有一定市場空間,仍有很大可能在歷史中生存下來,因此,繼續(xù)傳承與發(fā)揚古玉文化至關重要。從工藝上來說,玉器雕刻工藝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與發(fā)展,已經相當成熟,完全可以將其應用于現代設計中。從題材上來說,中華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數不盡的歷史典故、神話故事以及其他藝術成果,完全可以結合這些成果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
(三)擁抱多元文化
玉器的發(fā)展歷史是一個文化交流融合的過程。魏晉南北朝時期,西瓜傳入我國,也成為玉雕選材之一。隋唐時期,佛教興盛,佛教元素成為玉雕創(chuàng)作的熱門題材,出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玉器制品。清朝玉雕工匠融合了中國、印度、意大利的多種藝術元素。所以玉石文化絕不是封閉的文化,其設計思路也不是封閉的思路,設計者要擁抱時代,善于接納多元文化,兼收并蓄。人們的思想和行為追求也更加多元化,創(chuàng)作出與這個時代緊密相連的作品變得尤為重要。實際上已經有一些成功例子,比如由玉石制作而成的機械鍵盤,更具有質感和美感,也可以在鋼琴制作中采用玉石,這需要設計者不斷挖掘。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玉器的設計史就是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史,從遠古時期的玉石工具,到之后的禮儀器具,再到后來商品化的玉器,都能通過玉器的造型設計來窺見一二。可以說,玉器的造型設計展現了時代的風貌。在思想解放程度高、文化多元化發(fā)展、商品經濟不斷發(fā)達的當代,玉器設計者應該在充分傳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技藝的基礎上,把握時代的脈搏,不斷地借鑒與吸收優(yōu)秀的工藝,確保現代化玉雕設計工藝能夠歷久彌新。
參考文獻:
[1]王平如.明清“子岡款”玉牌飾探源與市場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22.
[2]王國清.中國當代玉雕創(chuàng)作中的雕刻工藝研究[J].陶瓷科學與藝術,2022,56(1):56-58.
[3]任印秋,牟若愚,曲兆宇.論玉器手工雕刻與電腦雕刻的關聯(lián)與區(qū)別[J].大眾文藝,2019(19):98-99.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