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強調指出,文職人員是現代軍隊的重要人力資源。近年來,文職人員編配規模逐步擴大、使用范圍不斷拓展、素質結構持續優化,在備戰打仗中支撐保障作用日益凸顯。要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全面落實新時代備戰打仗要求,結合文職人員制度改革深化落地,有效提升文職人員素質“含戰量”和為戰“貢獻率”,著力打造一支擔當強軍重任、助力備戰打贏的高素質新型文職人員隊伍。
一、厚植“戰斗基因”,推動文職人員思想錘煉向砥礪血性膽氣深化
敢于亮劍、敢打敢拼的血性膽氣,歷來是人民軍隊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文職人員作為軍隊戰斗集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應該具備這一重要特質。必須堅持把一心為戰、全力聚戰作為文職人員思想錘煉目標點,系統構建與備戰打仗形勢任務相適應的思想培塑體系,引導他們自覺糾治“備戰旁觀者、打仗局外人”心態,把“孔雀藍也是戰斗藍”品格融入血脈。一是抓實有血性的紅色教育。著力推動文職人員紅色傳統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堅持以理論武裝鑄魂、用主流思想清源、靠紅色基因固本,補足精神之鈣、蓄積血性之能。深入開展我軍歷史教育,講好人民軍隊革命斗爭史、輝煌戰斗史、戰斗英雄史,引導文職人員在學史明理、學史增信中點燃血性、汲取力量。結合文職人員崗位履職,開展堅定信仰信念、塑造意志品質、磨礪血性膽魄教育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優良傳統,自覺錘煉職業精神、職業品質和價值追求,強化備戰有我、以崗為戰的血性擔當。二是突出有戰味的輿論宣傳。適應新聞宣傳新格局、借力網絡媒體新優勢,創新輿論宣傳內容和方式,樹立文職人員姓軍為戰鮮明導向,用“戰”字品牌占領文職人員思想主陣地,大力弘揚向戰而行、為戰發力的時代主旋律。結合輿論宣傳造勢,在全軍文職人員隊伍中推出一批意氣風發有朝氣、業務精湛有底氣、攻堅克難有硬氣的服務備戰典型,大力宣揚他們矢志國防、建功立業的先進事跡,積極傳遞文職崗位也是戰位、文職主業助力打贏的正能量。三是創設有銳氣的戰斗文化。先進軍事文化既是戰斗力構成要素,也是促進戰斗力增長的潛在因素。要注重發揮軍事文化培養人、塑造人、引領人的功能作用,堅持傳承與創新并舉,以“武化”“戰化”為主線,開設文職論壇,建立文職園地,創辦文職刊物,制作推出一批反映文職人員崇軍尚武風貌的優秀影視作品,常態推送勵志型“文化套餐”,以成體系、有特色的文化熏陶,滲透融入文職人員工作生活,滋養厚實戰斗隊內涵底蘊,不斷激發文職人員爭創先進的前進引力、思戰謀戰的內在動力和斗志昂揚的生機活力。
二、打造“特色戰位”,推動文職人員編設配備向備戰主干崗位拓展
文職人員隊伍與指揮員、參謀人員、戰斗員群體互為依托和支撐,崗位平臺同樣與戰斗力建設息息相關。可考慮進一步突出作戰需求牽引,擴大文職人員編配范圍,健全具有軍事職業特色、作戰支援保障特點的文職崗位標準體系,完善邊用邊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的人才使用機制,使文職人員立足崗位綻放尚戰務戰風采。一是明晰“戰位”職責定位。各單位結合戰時擔負任務,研究制定文職人員戰時崗位職責清單、專業分類和席位設置,明晰界定各類崗位具體職責、權限要點和工作關系,細化崗位考核指標和能力標準,使文職人員戰時崗位行動有據可依。定期組織文職人員戰時崗位履職流程模擬推演,針對性開展專攻精練,把遂行任務各個階段文職人員戰位在哪里、具體干什么、向誰請示報告、協同配合誰等問題搞清楚,使其在崗位中找準戰位、厘清定位。二是提高“戰崗”編配比例。論證優化備戰主干崗位文職人員編制,進一步擴大編配范圍,凡是文職人員能夠勝任的主干業務或專業性崗位,均可編配文職人員。提升崗位編設層次,在編配文職人員數量較多的單位,可增加文職人員領導職數,特別優秀的可讓其擔任單位和部門領導,增強他們在服務備戰方面的“話語權”。提高天、網、電和無人、智能等新力量新領域文職人員比例,充分發揮他們的科技素養優勢,使其強化主力意識、擔綱意識,逐步從“后臺”走向“前臺”。三是增強“戰鏈”融入深度。現代戰爭是信息主導、體系支撐、精兵作戰、聯合制勝,每個戰位、每名人員都是戰斗力鏈條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要適應當前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變化,把握作戰要素聯動性、作戰節奏時效性、人員素質專業性、行動控制精確性等鮮明特征,對文職人員數據信息進行全要素、全領域、全時域動態管理,增強戰時文職人員使用的匹配度和高效益。探索文職人員戰時模塊化抽組、精準化配置、全過程調控的編成編組方b1ecb007ae1344f0cc762acd5a5f013cbe936957affb44830b6317b109a3c2df式,結合遂行戰備行動和其他重大任務,打破平時建制、按需臨機組合,加強應急應戰保障演練,消除平時服務與戰時保障的“高度差”,推動文職人員有機融入指揮鏈、嵌入打擊鏈、支撐保障鏈。四是拓寬“戰才”特聘渠道。著眼有效彌補網絡攻擊、情報整編、政治作戰等重要領域、特殊專業、關鍵崗位人才缺口,在確保符合保密規定的前提下,建立開源可控、急用特招的引才機制,做到隨缺隨補、招為戰用。加大“筑巢引鳳”力度,開辟高層次文職人員引進“綠色通道”,簡化聘用流程,設立特別崗位,提供豐實待遇,延攬一批稟賦優異、專業過硬、攻關能力突出的“高、精、尖”文職人員,充實特殊人才儲備庫,增強戰時人才補充潛力。
三、立起“能戰標尺”,推動文職人員培養使用向提升實戰本領施策
圍繞新時代備戰打仗對人力資源現實需求,完善文職人員職業精神、專業水平和實戰素養培育體系,在職業規劃、專業培訓、業務幫帶、使用激勵等方面集中向戰發力,引領文職人員能力建設正確方向,將其鍛造成為戰力儲備充足、與現役人員互補互促的特殊戰斗群體。一是職業規劃鮮明實戰指向。依據軍事人員現代化發展戰略,與指揮員團隊和戰斗員團隊建設路徑相匹配,成體系規劃設計文職人員成長鏈條,區分職業發展適應期、提高期、成熟期和職業生涯后期,開發各類型、各專業文職人員職業發展模型,圍繞戰斗力標準細化明確培養目標和各階段培養任務。深度融入作戰訓練體系,繪制重心在戰、實訓備戰的文職人員成長圖譜,將職業規劃“準星”對準打仗“靶心”,使他們縮短從校門到營門、從職場到戰場的成長距離。二是專業培訓增大戰時保障含量。世界發達國家軍隊文職人員專業培訓體系普遍比較完善,與部隊戰斗力建設貼得比較緊。借鑒外軍有益經驗,可考慮圍繞提升文職人員基于網絡信息體系的戰時保障能力,推動培訓內容融入實戰背景、引入戰場情況、模擬實戰態勢,做到急用先訓、重點強訓、通用全訓,大力培養和儲備各類文職人員,確保在未來戰爭或執行應急任務時,需要什么類型的人才都能拿得出來、拉得上去,做到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出征、第一時間投入戰斗。三是業務幫帶聚焦勝戰基本技能。實踐證明,立足崗位實踐開展以老帶新、師傅帶徒弟的幫帶活動,是提升文職人員能力素質的最有效途徑。要安排單位領導、業務骨干,對文職人員實行“一幫一”“二幫一”等多種形式的結對幫帶,科學開展崗位技能比武競賽,面對面、手把手向他們傳授實踐經驗,幫助他們夯實精本職、挑重擔、打硬仗的基本功,使文職人員與現役力量思想合拍、行動合力,同步保持良好戰備狀態,以堅強的凝聚力戰斗力謀求制勝優勢。四是使用激勵突出備戰打仗主業。牢固確立“獎為戰”“用為戰”鮮明導向,結合開展“四有”優秀文職人員評選和年度工作總結、重大任務專項獎勵等活動,在文職人員獎勵表彰、晉級使用、典型培樹等方面,向服務戰斗力建設成效顯著、實績突出、任務出色者大力傾斜。探索建立優績優酬制度和具體實施辦法,對在備戰打仗相關領域取得重大創新成果、作出重要貢獻者,區分情況給予專項獎金、津貼補貼等物質獎勵,切實立起“優勝者優先、勝戰者勝出”的風向標。
四、強化“戰場淬火”,推動文職人員作用發揮向支撐打贏制勝聚力
健全文職人員戰備任務錘煉檢驗體系,拉近文職人員與戰場距離,使其在感知“戰場維度”、感觸“戰場溫度”中,為戰斗力建設貢獻才智。一是倡導參與練兵備戰課題攻關。文職人員大多學歷層次較高、思維視野開闊、樂于接受新生事物,是富有創新活力的群體,練兵備戰的蓬勃開展離不開他們的廣泛參與。要注重發揮文職人員素質優勢和專業特長,吸納骨干人才深度參與軍事理論創新、作戰訓練科研項目攻關和軍事斗爭準備現實問題研究,突出前沿性、創新性、儲備性課題試驗論證,使他們盡快成為課題攻關生力軍。要充分發揚軍事民主,鼓勵他們大膽創新創造、積極建言獻策,對有價值的好點子及時肯定吸納、視情推廣,使他們不斷增強工作獲得感,激發投身練兵備戰、矢志強軍打贏的熱情和動力。二是突出戰備任務一線磨礪。重大任務是人才成長最佳平臺,實戰歷練是人才成長最快途徑。要突出任務牽引,善于利用急難險重任務摔打鍛煉文職人員隊伍,在現實軍事斗爭準備實踐中考察培養優秀文職人員,結合戰備執勤、演習演練和應急救援等非戰爭軍事行動,有計劃安排文職人員掛職鍛煉、跟班作業或編隊出征,及時交任務、壓擔子、搭臺子,使其在任務一線經風雨、長見識、壯筋骨,持續砥礪拼勁、闖勁、韌勁,不斷提高在復雜惡劣條件下的心理承受力、快速適應力,盡快成長為研戰研訓骨干力量。三是探索戰時文職力量運用路子。圍繞文職人員轉服現役、動員補充、臨戰訓練、應急上崗等戰時力量運用問題,軍隊單位與地方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和生產廠家加強溝通對接,精準掌握各類人員潛力數據,前瞻性研究戰時人才需求,推動相關領域軍地專業人才信息互通、交流共享,形成相對穩定的文職人員應急來源渠道。科學擬制戰時文職人員預置備補計劃,動態修訂完善儲備先補、隨缺隨補的應急補充方案。常態開展文職人員快速動員實案推演研練,持續優化應召出動響應機制和相關流程,探索上下貫通、左右協調、運轉順暢、行動高效的文職力量運用新途徑。
【作者單位:新疆軍區政治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