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主席強調,“要堅持嚴格要求同熱情關心相結合,堅持紀律約束同說服教育相結合”。基層處在治軍帶兵第一線,必須堅持嚴字當頭,全面落實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當前,堅持依法從嚴治軍和發揚尊干愛兵、官兵一致的理念深入部隊、深入官兵,但必須辯證地把握好依法從嚴與愛兵惠兵的關系,做到嚴明紀律要嚴在法內,更要注重帶兵帶出溫度、管理不失硬度、做人講究氣度,給官兵多一分友情、多一分正氣、多一分耐心,帶兵人才能真正走進官兵內心深處。
一、嚴不缺愛,做一名秉持“溫度”的帶兵人
孫武曾說:“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這揭示了官兵關系對戰爭制勝的極端重要性。嚴不缺愛不是一句空話,而要落在具體實際行動上。作為帶兵人,就是要把具有實感的“溫度”暖到戰士們的心坎上。“溫度”怎么樣,基礎的是要解決好根本態度問題。“基層至上、士兵第一”,這不是說說而已的。要充分尊重官兵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帶著對官兵的深厚感情做工作,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用真誠換真情,從心底上端正帶兵的態度,認真對待并解決好一件件小事,像春風化雨般滋潤到官兵的心田,這樣的官兵關系、兵兵關系才經得起時間和實踐的考驗。“溫度”怎么來,根本的是要解決好內部氛圍問題。“孟母三遷”的故事啟示我們,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對個人影響很大。作為帶兵人,面對當前部隊日益繁重的戰備訓練任務,帶兵不能帶得悶氣、暮氣、死氣,尤其是要結合單位的任務特點特色和官兵興趣愛好,針對性地開展小競賽、小晚會、小比武等活動,營造出活潑、活躍、活力的內部氛圍,拉近官兵之間的距離,讓官兵之間彼此更加信任融洽,不斷增強官兵的團結力、協作力和執行力。“溫度”怎么保,突出的是要解決好主動作為問題。相信很多帶兵人感同身受:久別故鄉、遠離親人、牽掛家人,遇到困難希望得到理解和幫助,受到挫折希望多一些鼓勵和支持,有了困惑希望得到耐心傾聽和點撥等等,一句主動的問候、一次真心的解難、一個成功的案例,往往帶來不一樣的“蝴蝶效應”,看似解決的是一名戰士的冷暖,但溫暖的卻是全體官兵的心。因此,主動把官兵冷暖掛在心上,這樣的“溫度”才能更加持久暖身,集體的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也將更加強勁。
二、嚴不缺威,做一名不失“硬度”的帶兵人
新時代政治建軍方略中明確,嚴才能正綱紀、嚴才能肅軍威、嚴才能出戰斗力。作為帶兵人,我們必須堅持嚴字當頭,更要把帶兵的“硬度”體現在嚴在法內、嚴之有據、嚴之有度上。“硬度”起于覺悟,首要在于法治信仰、法治思維。習主席深刻指出,“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首先要讓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使全軍官兵信仰法治、堅守法治”。可見,帶兵人的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維更為重要,是事關官兵法治素養和依法辦事能力全面提升的關鍵所在,這就要求帶兵人自覺把法規制度作為一種信仰來追求,做到用法抓建、找法解難、靠法監管,使依法按章辦事成為習慣、能力和素質。同時,各級帶兵人還要帶頭把依法治軍、從嚴治軍作為一種思想觀念、工作方法和領導藝術,真正貫徹到部隊建設的全時段、全方位、全領域、全過程,不斷深入推進治軍方式實現“三個根本性轉變”,讓官兵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養成法治習慣、形成法治自覺。“硬度”踐于行動,關鍵在于知行合一、一以貫之。知行合一不僅是一種方法論,更是一種人生態度和價值追求。作為帶兵人必須從知行合一的角度審視自己、要求自己、檢查自己,并且一以貫之。培塑法治信仰需要知行合一,應在嚴格自律上作表率,把自身搞過硬。在講政治上,就是要始終與黨的聲音保持一致的步調,一言一行始終與黨員的身份相匹配,讓自己成為一面旗幟。在訓練上,始終以“嚴”字要求自己,努力爭做教學訓練能手,自身軍事素質過硬,敢于叫響“看我的、跟我來”的口號。在工作中,認真履行崗位職責,臟活和累活帶頭干、親身做。在作風上,始終做到嚴以律己,遵規守紀,做好表率。“硬度”源于信任,核心在于公道正派、公平公心。在管理學中,信任是說信任方放棄了對被信任方的監督和控制的能力,寧愿使自己暴露弱點處于具備風險的環境中,相信對方不會損壞自己的利益的信念。由此可見,作為帶兵人,贏得官兵信任的意義十分重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公正公心、同等相待,決不能厚此薄彼,做到“一碗水端平”。反之,就損害了公平正義,損害了整體利益,有的甚至會誘發違紀違法等事故案件,導致“小誘因”可能成為“大禍害”。
三、嚴不缺仁,做一名講究“氣度”的帶兵人
“以大度兼容,則萬物兼濟。”作為一線帶兵人,帶兵做的就是為戰育人、為軍育才的工作,還得把育人育才的“氣度”體現出來,幫助官兵成長成才、建功軍營。“氣度”需要識才,善用巧用“慧眼”。官兵來自五湖四海,就像鋼琴的琴鍵每個音調都不一樣,但缺其一便彈不出美妙的音樂。他們有的會電工,有的會電腦,有的會駕駛,有的口才好,有的還會樂器等等。我們要善于用“慧眼”,去發掘官兵們的優點和長處,以便讓他們盡可能發揮自己的優勢。“氣度”需要育才,包容理解“跛腳”。作為帶兵人,經常會遇到一些思想基礎弱、體能素質差、學習進度慢的官兵,尤其在新兵中最為常見。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更要有耐心,給予充分的包容,多想方設法給“跛腳”的官兵創造進步的機會,逐步幫助他們在工作、訓練、生活上突破自己,發現他們進步后,適時進行表揚,幫助他們增強信心,提升能力。“氣度”需要愛才,擔當成就“股肱”。作為帶兵人,面對部隊發展變化大、武器裝備更新換代快、軍隊建設實踐要求高的特點,導致部分官兵存在本領恐慌、素質短缺、知識匱乏等矛盾問題,少數官兵還面臨工作壓力大、任務節奏快、家庭后拉力等諸多情況。持續催生官兵發展進步的強大“引擎”,這就要求我們帶兵人主動愛才惜才,為官兵悉心搭建成長成才的平臺,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幫助他們掃清成長進步的“路障”,讓每一名官兵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為部隊的戰斗力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無論哪一級的帶兵人,影響力和作用力都很大,但嚴字當頭,做秉持溫度、不失硬度、講究氣度的帶兵人的要求是一致的。帶兵人必須保持端正的帶兵態度,嚴格自我要求,扎實勤奮工作,在履行職能使命中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為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66016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