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人工智能(AI)日益發展的今天,藝術與情感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復雜。新技術的發展,也出現新的問題,如傳統創作者在數字環境中產生了自我認同的迷茫,如何在技術與人類感知同步發展中,實現人類經驗的超越?本文在此背景下,探討AI如何改變我們對藝術和情感的理解,并分析這種轉變帶來的影響。文章將分析AI時代的藝術倫理,以及機器學習和神經網絡在理解和生成情感方面的潛力和挑戰;同時,探討AI如何改變藝術創作和傳達過程中情感的作用和表現形式,以及AI對觀眾情感體驗的影響。此外,本文還將討論AI時代的藝術與情感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人工智能;藝術;情感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357(2024)27-0-03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智能已經滲透到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拓展了藝術創作的表現形式和交互方式。結合AI的藝術越來越多地滲透到人類社會的活動中。新技術的發展,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如傳統創作者在數字環境中產生了自我認同的迷茫。工具的變遷是否會使藝術呈現出一種全新的面貌?如何在技術與人類感知同步發展中,實現人類經驗的超越?情感能信息化嗎?基于AI的創作,能體現情感價值嗎?AI時代的藝術與情感的關系越來越引發關注,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思考。
一、藝術與情感概述
藝術是人類有了自覺的審美意識形態之后才產生的,是人們對一切審美意識活動的總稱。托爾斯泰對藝術活動給出的解釋是:“在自己心里喚起曾經一度體驗過的感情,在喚起這種感情后,用動作、線條、色彩、聲音,以及言詞所表達的形象來傳達出這種感情,使別人也能體驗到這同樣的感情,——這就是藝術活動。”過去,人們對藝術的本質表達了不同的看法,“模仿說”“游戲說”“表現說”“有意識的形式說”等。直到馬克思主義出現之后,人們才對藝術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它認為藝術是一種具有社會審美屬性的意識形態。情感是藝術表現的重要因素,它與藝術表現與發展、藝術的再現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任何的藝術作品都是具體的,感性的,都體現著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滲透了藝術家的思想情感,間接和曲折地反映社會生活。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種復雜的心理反應,是主體對客體的一種態度。藝術形象的感知總會受到情感的影響,引起更深的情感活動。任何藝術形象都包含特定的情感內涵。
藝術是人們傳達感情和相互交際的手段。通過繪畫、音樂、舞蹈、文學等形式,藝術家可以將自己的情感和內心世界傳遞給觀眾或聽眾,也能夠讓觀賞者產生共鳴,感受到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力量。易中天在《人的確證》中對藝術給出這樣一段描述:“藝術是人通過藝術品實現人與人之間情感傳遞的過程。通過情感傳遞,我們確證了自己和其他的人有共同的感受,由此藝術家和觀賞者也就最終確立了自己是一個能與他人,能與全人類息息相關的人。”藝術是人類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情感在藝術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藝術不僅能夠幫助人們深刻地表達和傳達內心的情感,還能成為連接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紐帶,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融合。
藝術作品往往能夠喚起觀眾的情感共鳴。當觀眾欣賞一幅畫作、聽一首音樂或看一場舞蹈時,他們可能會感受到作品中所表達的情感,與藝術家產生共鳴。藝術作品能夠引發觀眾的情感反應,讓他們感到快樂、悲傷、憤怒、恐懼等各種情感。同時,藝術也可以是藝術家自身情感的宣泄和表達。藝術家通過創作作品,可以將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和體驗轉化為具體的藝術形式。這樣的創作過程不僅能夠幫助藝術家理解和處理自己的情感,還能夠與觀眾分享自己的情感經歷,引發觀眾的共鳴和思考。
總之,藝術與情感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關系。藝術是情感的表達和傳遞方式,而情感則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和動力。通過藝術,人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感,同時也能夠與他人建立情感的聯系。
二、AI時代計算藝術與情感的關系
(一)工具變革的影響
回顧人類文明的發展,從狩獵時代到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信息化時代以及人工智能時代,每一次的科技發展進步都深刻影響并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計算技術的發展,促發了新的創作工具和途徑的產生,也推動著新的人文價值觀念與藝術創造的變革。2018年,由AI創作的肖像畫首次進入了拍賣行,在世界級藝術品拍賣殿堂佳士得拍出43.2萬美元的高價(約合人民幣300萬元),超出預估價40倍。該畫名為《貝拉米家族的埃德蒙德·貝拉米》,由法國藝術團體Obvious創作。他們通過AI算法在帆布上作畫,并用一個數學方程式在畫作的右下角署名[1];在2020年舉行的全球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峰會AI藝術專場上,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高峰及其團隊展示了“道子智能繪畫系統”,該系統利用計算機將自然圖像以風格遷移的方式轉變成藝術圖像,或者通過機械手臂根據訓練習得的藝術圖像進行水墨創作,達到了與人類藝術家的作品難以分辨的程度;少女小冰,是詩人、歌手、主持人、畫家和設計師,也是擁有億萬粉絲的人氣美少女。與其他人工智能不同,小冰注重人工智能在擬合人類情商維度的發展,強調人工智能情商,而非任務完成,并不斷學習優秀的人類創作者的能力,創作與相應人類創作者同等質量水準的作品。2019年5月,小冰以“夏語冰”的化名,在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并于7月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個展[2]。
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技術對藝術創作領域的挑戰,引發了人們的思考:人工智能是否有自己的語言和審美取向?我們該怎么看待人工智能創作的繪畫?一部分支持者認為,AI提升了藝術生產的效率,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另一部分反對者則認為AI在藝術領域的挑戰,無法真正替代人類藝術家的情感和創造力,擔心科技會剝奪人類藝術家的創作空間,甚至改變藝術的本質,從而產生了科技缺乏人性的抵制情緒。
美國羅薩林德·皮卡德在《情感計算》一書中提出:“情感計算是與情感相關、來源于情感或能夠對情感施加影響的計算。”“情感是有可能賦予計算機的”,在《情感計算》中也介紹了一些相反的觀點或修正的看法:情感計算機不是有情感的人的替代物;科學家認為,情感不是邏輯,大部分是本能的反應。“計算機沒有情感卻能表達出情感……而實際上不具有任何內在情感。[3]”
Deep Dream的工程師麥克·泰卡認為,人工神經網絡與人類的大腦之間有著深層聯系。如果特定的智能神經元能夠運行,計算機也許會把工程師的袖子看成有著獠牙的狗。他說:“這兩個系統是不是打開了同一扇感知的大門?誰又能說誰的視覺更真實呢?”
那些對AI在藝術領域持積極態度的人,通常看到了AI技術為藝術創作帶來的新機遇。另外,那些對AI在藝術領域持謹慎或抵制態度的人,則更多地關注到了AI技術的局限性和潛在風險。
(二)AI時代計算情感的構建分析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藝術家探索使用計算機和算法來創作藝術。例如,一些藝術家利用算法生成圖像,或者將AI技術應用于音樂、文學等領域。這種以AI為工具的藝術創作,不僅提高了效率,還開辟了全新的藝術領域。
除了在創作過程中的運用,AI技術也在藝術鑒賞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深度學習和圖像識別等技術,AI能夠分析藝術作品的特點和風格,為觀眾提供獨特的觀賞體驗。此外,AI還可以幫助藝術家更好地理解觀眾的需求和喜好,從而創作出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作品。
近年來,人工智能在藝術創作領域更是發展迅速。從簡單的繪畫和圖形設計到復雜的音樂和文學創作,AI的表現越來越突出。機器學習算法可以分析大量數據并從中提取模式,從而生成具有某種風格或主題的藝術作品。例如,通過機器學習算法,AI可以分析觀眾的生理數據(如心率和皮膚電阻)和行為數據(如視線軌跡和面部表情),以了解他們對藝術品的反應。這種反饋循環可能導致觀眾與藝術品之間的更深層次的聯系和互動;生成對抗網絡(GAN)可以通過與其他算法或人類藝術家的作品進行“對抗”來創作新的圖像和繪畫[4]。
這些圖像和繪畫雖然與人類創作的藝術品相似,但它們的創作過程并不涉及情感或主觀意圖。基于數據分析從而生成的“學習”風格仍停留在模仿的階段。AI的情感體驗也仍然有其局限性。雖然AI可以分析觀眾的反應并調整呈現方式以增加參與度,但它們不能直接體驗人類的情感。它們不能理解觀眾的內心感受或品位,也不能將這種理解反饋到藝術品的呈現中。LZ292awb9FeGMN74MV3qi/vDFeWGgwPys0HRU8K0x3Y=
(三)情感在AI時代的藝術中的地位
AI的介入改變了我們對情感的理解。在傳統藝術中,情感通常被視為創作者和觀眾之間的一種默契和共鳴。而在AI時代,情感可以被編碼進算法,成為一種可被分析和理解的數據。這種轉變使得我們看待情感的方式變得更加多元和深入。
盡管AI在藝術創作和鑒賞中越來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情感在藝術中的地位并沒有因此而削弱。事實上,情感是藝術的核心元素之一,它能夠觸動人的內心,引發共鳴。在AI時代,情感依然在藝術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AI時代的藝術情感表達
AI時代的全面沖擊無疑對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產生深刻的影響。那么,在AI時代,我們如何通過AI這個工具表達情感?
(一)計算情感表達
AI在藝術創作上的運用并沒有忽視情感的表達。例如,在生成對抗網絡中,算法可以使用情感標簽來影響生成的圖像。例如,如果標簽為“快樂”,算法可能會生成一個明亮的、色彩豐富的圖像;如果標簽為“悲傷”,則可能會生成一個暗淡的、灰暗的圖像。這種情感標簽的使用表明AI確實可以考慮到情感因素。但這些因素不是來自算法自身的情感表達。道子、小冰等創作的藝術是基于數據分析和學習而產生的摹寫藝術,模仿的藝術更傾向于生產藝術,它在模仿人類情感的同時,也受到規則的束縛。而藝術創作雖通過一定的規則來表現,但又不能被規則束縛心智。獨創性是藝術創作的必備條件,這也是計算情感目前所缺乏的。
(二)AI時代創作者情感的融入
任東改等在《論藝術中形式與情感的關系》中提出:“形式為情感的展現提供了平臺和載體,情感又是形式作用下的結果,形式是手段,情感是目的,兩者密不可分,相攜相扶。[5]”形式和工具為藝術提供了不同的手段,影響了情感呈現的方式,情感通過不同的形式和工具去展現,也可以帶來不同的感受。例如,基于某一IP的創作可以是文字、漫畫、動畫、電影等不同形式的呈現,在不同的領域,帶來不同的情感交互。創作者可以用油畫的光影、色彩來表達內心的情感,也可以通過計算機的光電來呈現內心的情感。
計算藝術與人工藝術的結合形成的二次創作,是藝術創作的方式的變革,這種創作方式傳遞的還是使用它的人類的思想、情感。
四、挑戰與機遇
AI時代的轉變并不意味著沒有挑戰。隨著AI技術在藝術領域的廣泛應用,版權問題、人工智能與人類的互動以及數據隱私等方面的挑戰逐漸浮現。例如,AI可能被用來抄襲或盜用藝術作品;同時,通過AI技術創作或修改的藝術品也可能引發倫理和道德方面的爭議。
盡管面臨這些挑戰,AI時代的藝術仍帶來了許多機遇。首先,AI技術可以幫助藝術家更高效地創作和表達,從而拓寬了藝術的邊界。此外,通過運用AI技術,觀眾可以獲得更豐富、更個性化的觀賞體驗。最后,AI也為我們提供了理解和解讀藝術的新視角和新工具。
隨著AI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我們可以預見藝術與情感的未來將發生更多變化。未來研究方向也很多。例如,可以研究具有情感感知能力的AI系統,這將涉及機器如何理解和模擬人類的情感反應。此外,也可以探討如何將機器學習應用于其他形式的人類藝術創作,如文學、戲劇和舞蹈。這些領域可能為AI時代的藝術和情感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和方法。
五、結束語
AI時代的到來對藝術與情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既包括對傳統藝術觀念的挑戰和突破,也包括為藝術創作、鑒賞和傳播帶來的新機遇。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應忽視情感在藝術中的核心地位,而應更好地利用AI技術來理解和表達情感。同時,我們也應積極應對和解決AI時代藝術發展所面臨的各種挑戰與問題,以實現藝術的可持續發展和創新。
人的情感會發生改變,而迄今為止,計算情感的核心仍是模仿的情感,與人類情感總是會有一定的差距。計算情感是已知的,而人類的情感是無限發展的。總之,在藝術領域,AI摹寫的是過去,走在前方的還是人類,才是創造未來的希望。就好像原始人第一次使用石器一樣,AI也只是人類創造的工具。人工智能在藝術創作中終究是一種工具,太過于依賴技術來進行的藝術創作,將會使其美學和哲學思辨價值逐漸消失。技術應該提供更好的創作可能,創造出更多的藝術價值,而不應該是反噬藝術的武器,成為技術的“奴隸”。未來藝術創作中的情感價值更珍貴,人類的創造力應該走在AI前面。
參考文獻:
[1]王嘉.AI繪畫是人類情感的表達嗎?[N].成都日報,2022-04-21(008).
[2]霍思伊.理智與情感 AI和藝術的短兵相接[J].科學大觀園,2019(16):74-77.
[3]羅薩林德.皮卡德.羅森林,譯,情感計算[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2005.
[4]肖峰.信息主義及其哲學探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5]任東改,張雯,劉雯.論藝術中形式與情感的關系[J].電影評介,2012(01):96-97.
作者簡介:趙瑩(1982-),女,江蘇南京人,博士研究生,講師,從事動畫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