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果弱樹是營養不良的外部表現,弱樹樹體所發新梢短或不發新梢,樹體拉動力弱,結果能力下降,所結果個小,商品率低,生產效益不高。種植弱樹不但不賺錢,反而會賠錢,因而查找弱樹出現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改良,促使樹勢轉旺,提高結實能力,以促進生產優質果,是弱樹生產中管理的首要任務。
1 蘋果弱樹出現的原因
1.1 園址選擇不當
在土壤瘠薄、黏性土壤、強酸強堿性土壤上種植蘋果樹,土壤養分含量低,通氣性差,蘋果樹根系發育不良,樹體新梢生長量小,生長發育受阻,易出現弱樹。
1.2 缺肥少水
蘋果為高產作物,樹體生長及產量的形成會消耗大量的營養和水分,在肥水欠缺的情況下,樹體生長發育沒有保障,樹體處于饑餓和干渴狀態,生長受阻,這是弱樹出現的最主要原因。我國有相當多的蘋果園處于營養不良狀態,由于蘋果種植規模擴張太快,投資沒有同步跟進,在蘋果樹沒有結果之前,投資少或不投資,樹體放任生長,蘋果樹在貧養條件下會形成“侏儒”現象。我國蘋果產區大多靠天吃飯,水資源匱乏,對天然降水依賴性強,降水少,降水分布不勻,蘋果生長結果水分供給沒有保障,而水分是生命之源,干旱會嚴重影響樹體生長發育,嚴重時導致樹葉萎蔫、甚至葉片脫落,難發新梢或新梢長得很短。
1.3 留果過量
蘋果樹開花結果消耗樹體營養多,對樹勢削弱明顯,如不加節制地放任結果,會加劇樹勢削弱的程度,形成弱樹。
1.4 病蟲危害
葉片是蘋果樹體制造光合產物的主要器官,蘋果樹在生長過程中易受褐斑病、斑點落葉病、銹病、白粉病、炭疽病、輪紋病、蚜蟲、紅蜘蛛、卷葉蛾等多種病蟲危害,導致葉片殘缺不全或早期脫落,樹體制造光合產物的能力下降。根靠葉養,樹體合成的光合產物減少,運送到根系的有機物減少,根系生長受到抑制,樹體吸收功能減弱,吸收的水分和礦物質減少;葉靠根長,樹體吸收的水分和礦物質減少時,枝梢的生長受到抑制,樹勢會出現衰弱。腐爛病嚴重發生時,樹體中營養物質運輸受阻,都會誘發弱樹出現。
1.5 樹體調節方法不當
緩放有利蘋果樹勢緩和,促進成花,盡早結果,提高前期收益,因而在蘋果樹生產過程中大量應用緩放手法,有“一緩二緩連三緩,緩出花芽也不剪,直到果實變小才開剪”的說法。樹體中枝條連年緩放,枝齡過大,樹體衰弱現象明顯,更新不及時,樹體中長枝比例低,制造光合產物的能力低下,因此樹體生長衰弱。
1.6 土壤酸化板結
目前蘋果生產中有機肥供給嚴重不足,生產中化學肥料用量過大。化學肥料大量施用,導致土壤中酸根離子增加,酸化明顯,土壤結構受到嚴重破壞,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數量減少,根系生長環境惡化,易出現缺鐵、缺鎂、缺鈣等癥狀,土壤中根結線蟲數量增加,對樹體的抑制作用增強。
1.7 土壤耕作層淺
土壤的疏松程度對根系生長影響較大。在疏松的土壤上,蘋果樹根系扎得深,水平擴展范圍廣,形成的根群強大,樹體吸收能力強,樹勢旺;而板結的土壤上,根系分布淺,根系分布的范圍狹窄,根系細小,吸收功能弱,樹勢易衰弱。
2 蘋果弱樹的改良復壯措施
針對弱樹在蘋果生產中易出現的問題,特別在山旱地蘋果生產中經常會出現,誘發弱樹的原因較復雜,生產中一旦出現弱樹,要及時進行改良,促進樹勢轉旺。在弱樹改良時,應堅持壯根健體、增加肥水供給、保護葉片、加強結果枝更新、控制結果量等綜合措施的應用,將弱樹變旺,以利于優質高效生產。具體應做到:
2.1 深翻土壤,促根生長
根系的生長情況與樹勢關系密切,根系強大,樹體吸收能力強。在供給蘋果樹的水分和礦物質多的情況下,樹勢就會轉旺,因而對弱樹進行果園土壤深翻是很有效的改良措施(圖1),如能將果園土壤深翻50~60厘米,改善根系生長層的土壤狀況,促進根系下扎和擴展,形成強大根群,提高樹體對土壤深層水分和礦物質的利用效率,可促進樹勢恢復返旺。特別是對山旱瘠薄地種植的蘋果園進行深翻,不但可促進根系健壯生長,還會提高土壤蓄水保墑能力,增加土壤中芽孢桿菌、放線菌、蚯蚓等有益生物的數量,增強土壤透氣性,減輕土壤酸化板結和根結線蟲的危害。這項工作結合秋施基肥效果更佳。
2.2 增施肥水
肥水是蘋果樹生長結果的重要物質支撐,提高肥水供給能力是蘋果弱樹改良促壯的基礎性工作,可根據當地的生產能力,盡最大可能增加肥水供給。如西北黃土高原蘋果產區,大多數地方自然降水量在540毫米以下,生產能力較適宜的為年產量3000千克左右,按此標準,每年需給土壤補充腐熟農家肥3000千克以上或商品有機肥300千克以上,尿素60千克左右,磷酸二銨45~50千克,硫酸鉀75千克左右(圖2)。沒有澆水條件的地方,應采用果園覆膜、覆地布等方法(圖3),阻止土壤水分蒸發,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有澆水條件的地方,在長時間不下雨、土壤相對含水量降到55%以下時,及時澆水,補充土壤水分,保證土壤相對含水量在60%~65%,以滿足樹體生長結果對營養和水分的需求,可促使弱樹轉旺生長(圖4)。
2.3 控制結果量
蘋果樹體中的營養主要用于長枝葉和開花結果兩方面,弱樹樹體中的營養大量用于成花結果,用于枝葉生長的營養相對較少。在生產中應對弱樹采用少留花果的方法(圖5),促使樹體中的營養多用于枝葉生長,就會促使枝條復壯,葉片變得厚大而顏色深綠,制造光合產物的能力就會提高,供給根系的有機營養增加,會刺激根系旺盛生長,形成強大的根群,提高樹體吸收礦物質和水分的能力,樹體就會轉旺。黃土高原蘋果產區適宜畝留果12 000~15 000個,弱樹可留果8000~10 000個,防止留果過多導致樹勢衰弱。在樹勢轉旺后,再增加留果量。
2.4 加強病蟲害防控
在病蟲害發生初期交替噴施50%氯溴異氰尿酸2000~25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5000倍液+15%噠螨靈乳油30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0.3%苦參堿水劑800~1000倍液+5%尼索朗懸浮劑2000倍液、25%丙環唑乳油1000倍液+10%煙堿乳油800~1000倍液+50%蛾螨靈乳油1500~2000倍液等藥劑,保護葉片,提高樹體制造光合產物的能力,增加樹體光合產物積累,促進樹勢恢復。
2.5 加強調節措施的應用
弱樹長枝少,中短枝多,花芽多,對于衰老嚴重的樹體,要疏除大型枝,減少樹體營養消耗,回縮結果枝,抬高結果枝角度,保持結果枝小角度延伸,減少開花營養消耗,對弱枝適當短截,刺激樹體發生足量的新梢,提高樹體拉動能力,增強樹體吸收功能,以利于樹勢的康復。
在蘋果樹落葉前后,葉片制造的光合產物開始由小枝、主枝、樹干向根系運送,一般修剪得早,光合產物沒有完成運送,對樹勢削弱作用明顯,在運送過程完成后修剪,可減少營養物質的消耗,對樹勢削弱作用弱,弱樹修剪要適當晚些,一般在1月初至3月萌芽前為宜。
2.6 改良酸化土壤
對于土壤pH值較低的酸化土壤,可通過施用石灰、土壤調理劑、腐殖酸、有機肥等方法進行改良,減輕土壤酸化的危害,以利于樹勢恢復。石灰、土壤調理劑、腐殖酸、有機肥都可減輕土壤酸化危害,但使用后的效果是有差別的,在改良時要注意選擇應用。一般石灰可中和土壤中的酸,促使土壤向中性轉變,效果較好,但土壤施用石灰后,會增加土壤中鈣含量,易導致土壤營養失衡,影響其他營養元素的吸收;土壤調理劑多為礦渣,重金屬含量高,土壤施用后,調酸效果好,但對改良土壤通透性效果差的弱樹,易引發土壤重金屬超標;腐殖酸能調酸,但不能改良土壤團粒結構,有機肥可改善土壤團粒結構,但調酸效果弱。生產中可根據酸化板結形成的主要原因,合理地選擇土壤調理劑,以改善土壤結構,減輕土壤板結,促進樹勢復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