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對金刺梨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和病蟲害防治關鍵技術要點作詳細介紹,旨在為金刺梨生產管理提供技術指導,提高金刺梨產量和品質。
關鍵詞:金刺梨;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蟲害防治
金刺梨Rosa sterilis var. leioclada,又叫無籽刺梨,屬薔薇科一新變種,多年生落葉攀援性灌木,樹高4~6 米,冠幅2~3米[1]。新梢生長旺盛[1-2],營養枝長可在2 米以上,結果枝一般不超過0.5 米, 花1~24朵組成傘房花序或復傘房花序,最多可達35朵,坐果率極高,豐產性較好。金刺梨花序狀果實見圖1。
金刺梨生長適應性強,山地、平地均能種植,已發展成安順市農業特色產業之一[3]。2022—2023年,安順市農業科學院建立示范基地,平均產量650 千克/畝以上,平均單果質量4.5克以上,較常規金刺梨園產量390 千克/畝提高66.7%,顯著提高了金刺梨產量和果實品質。
夏季管理是果樹生產栽培中的重要農事管理事項,主要包括土肥水管理技術、整形修剪技術、花果管理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加強金刺梨夏季管理,有利于控制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的平衡,提高產量,提升果實品質。現將金刺梨夏季管理技術關鍵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1 土肥水管理
1.1 土壤管理
每年4月下旬開始結合追肥對樹盤進行中耕1~2次,除草3~4次,中耕深度15~20厘米,控制雜草或綠肥高度不超過50厘米,保持果園土壤疏松,果園清潔,樹體間通風透光。結合施基肥,以每年或隔年在根系外圍深翻挖施肥溝,將施肥溝以外的土壤再深翻20~30厘米。
金刺梨適宜生長土壤pH值為5.5~7[1],因此要注意土壤墑情,合理調節土壤pH值。
1.2 施肥管理
1.2.1 幼樹 金刺梨幼樹管理以增強樹勢、擴大樹冠為主,第1~2年做到勤施薄施氮肥,萌芽后每月追肥1次,至新梢停止伸長生長,每次每株撒施尿素50~100克;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施基肥,以腐熟農家肥或有機肥為宜,每株不低于15千克,在樹冠滴水線處挖20厘米左右深的環狀或條狀深溝施入,同時結合病蟲害防治用0.1%~0.2%的尿素和0.2%~0.3%的磷酸二氫鉀葉面噴霧3~5次,使幼樹整齊健壯。
1.2.2 結果樹 生長期追肥3~4次,萌芽后,新梢進入第一次快速生長期,增粗和伸長同時進行,消耗大量營養,此時期以施氮肥為主,3年以上結果樹追施尿素200~300 克/株。謝花后追施氮磷鉀復合肥,以減少生理落果,起到保花保果的作用,株施15-15-15復合肥1~2千克。8月中下旬施壯果肥,提升果實品質,可結合滴灌追施磷、鉀肥和中微量元素肥。采果后施基肥,結果樹每畝施農家肥不低于1500 千克或有機肥不低于1000千克,加15-15-15復合肥50~100千克,在樹冠滴水線處挖20~40厘米深的環狀或條狀溝施入。同時結合病蟲防治進行葉面噴肥3~4次,葉面肥種類有尿素、磷酸二氫鉀大量元素肥及鈣、硼、鋅、鐵、硫等微肥和生物菌肥。
1.3 水分管理
金刺梨喜濕不耐旱,萌芽期、開花期、幼果發育期、果實膨大期對水分需求量大,萌芽期遇干旱應及時灌溉,采果前5~7天停止灌水。可結合營養液施肥進行灌溉。多雨季節降水量過大或果園積水時應理通排水溝及時排澇。
2 整形修剪
2.1 整形
根據薔薇科作物的生長習性,適宜樹形為自然紡錘形或自然叢狀形,以樹高2米左右,冠幅3米左右為宜。自然紡錘形設主干1個,定干高度60~80 厘米,必要時使用竹竿或長枝進行綁縛支撐,在主干上分布側枝或結果枝組6~12個,側枝之間距離20 厘米,呈螺旋形分布;自然叢狀形設主枝4~5個,第二、三年在每個主枝上選留側枝2~3個,培育成10~12個側枝的自然叢狀形。結果枝在主、側枝上著生,交錯分布,內部通風透光。主枝、側枝和結果枝組衰老后,利用萌蘗和更新枝及時更新(圖2)。
2.2 夏季修剪
金刺梨新梢生長量大,一年可抽生3次梢,因此,要重視夏季修剪。4中下旬開始現蕾即可進行夏季修剪。幼樹以輕剪為主,主要采用摘心、定梢、短截等技術控梢,控制營養生長,促進花芽形成,培養結果枝組。結果樹可根據植株生長情況對過長枝、內膛枝、徒長枝、重疊枝、過密枝等進行適當短截、疏除和摘心,并及時抹除主干40 厘米以下的壯芽和根部萌蘗,短截的新梢長度以40~60 厘米為宜,生長季可修剪2~3次,以調控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平衡,提高植株通風透光率。
3 花果管理
3.1 疏花疏果
在現蕾期對過密、畸形花序適時疏除,5朵花以下的花序可不用疏除,15朵以上花序適當疏花。疏花時以疏除弱花、畸形花及病蟲危害花為主。在6月生理落果結束后將畸形果、小果及病蟲果等全部疏除,確保60%果實單果質量在5克以上,提高優果率。
3.2 保花保果
金刺梨若不加強管理,易造成“大小年”現象。花果量少和干旱年份應在初花期葉面噴施約50 毫克/升赤霉素+700倍硼肥+0.3%磷酸二氫鉀保花保果,同時補充鈣、硼、鋅、鐵等中微量元素肥及氨基酸水溶肥,防止大量落果,確保合理產量。
4 病蟲害防治
金刺梨主要病害有黑斑病[4](見圖3)、白粉病[5-6]、褐斑病、毒蛾[7]、食心蟲(見圖4)、介殼蟲、粉虱、蚜蟲等。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合理應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等措施及其他有效的生態學手段,綜合防治主要病蟲害。防治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嚴格執行植物檢驗檢疫制度,推廣應用以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綠色防控技術。
4.1 農業防治
通過采用施肥、修剪、清潔果園、中耕除草等果園綜合管理技術措施,創造良好的生態條件,使樹體生長健壯,增強樹體抗病能力。萌芽前噴施3~5波美度石硫合劑進行一次全面清園。刮除病皮和老翹皮后用涂白劑對主干和大枝進行涂白保護。及時清理病蟲枝及易滋生病蟲的雜草,控制病蟲源。
4.2 物理防治
根據害蟲生物學特性及發生規律,使用頻振式殺蟲燈、黃板、藍板、糖醋液等誘殺毒蛾等害蟲。
4.3 生物防治
利用蘇云金桿菌、哈茨木霉菌防治金刺梨白粉病,利用信息素誘殺食心蟲等害蟲,保護和利用瓢蟲、草蛉、食蚜蠅和小花蝽等天敵昆蟲,以防治蚜蟲、薊馬等害蟲。
4.4 化學防治
應選擇高效、低毒、低風險的環境友好型殺菌劑、殺蟲劑,農藥混配最好不超過3類藥劑,嚴控國家禁用農藥和限制使用的農藥。金刺梨白粉病、褐斑病、黑斑病、葉斑病可用10%腈菌唑乳油10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等于發病初期交替噴霧防治;毒蛾和食心蟲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于幼蟲期和成蟲期噴霧防治;介殼蟲于萌芽前噴5波美度石硫合劑防治;粉虱可用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1500 倍液、20%呋蟲胺可濕性粉劑2500 倍液或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000 倍液交替噴霧防治;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交替噴霧防治。嚴格執行無公害食品生產標準,允許使用和限制使用的農藥必須按要求控制施用量。注意不同作用機理的農藥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避免病蟲產生抗藥性。
參考文獻
[1] 韋景楓,程友忠,蒙先舉,等. 無籽刺梨生物學特性觀察[J]. 中國林副特產,2012(6):27-29.
[2] 吳家麗,肖祎,李用奇,等.安順金刺梨生長特性及高產優質栽培技術[J]. 中國南方果樹,2016,45(6):148-151.
[3] 饒薔薇,陳紅艷,鐘思玲,等. 安順金刺梨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農業科學,2021(12):191-193.
[4] 張秀偉,張鵬,李用奇. 金刺梨黑斑病病原菌的分離及鑒定[J]. 中國南方果樹,2019,48(2):106-109.
[5] 張興躍,劉天雷,從春蕾,等. 金刺梨葉部病害發生規律調查及病原鑒定[J]. 安徽農業科學,2024,52(5):47-151.
[6] 程友忠,韋景楓. 哈茨木霉菌防治安順金刺梨白粉病試驗初報[J]. 寧夏農業科技,2015(2):37-38.
[7] 姜黎,劉天雷,從春蕾,等. 危害金刺梨的毒蛾種類及識別[J]. 生物災害科學,2023,46(3):287-295.